/WORKSHOP招募中丨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Q&A回顾

WORKSHOP招募中丨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Q&A回顾

「昌流不息」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火热进行中,报名参赛及作品提交截至时间为2月15日。为进一步加强本次大赛的影响力,同时让大赛参赛选手更深度了解昌平政府街的背景和实际情况,AIM竞赛组委会拟定于2023年2月3日举办大赛WORKSHOP工作营

本次工作营将集结知名优秀设计师和艺术家,实地踏勘政府街街道两侧人行道及关联公共空间,了解街道的发展历程和故事,感受街道的空间场景和烟火氛围。同时,通过导师带队解读和参赛者组队共创,探索更佳的设计思路和方法,聚合广义策展之力,触发城市街道新场景和新活力。


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

WORKSHOP介绍

活动时间

2月3日

活动流程

9:30-10:30 街道踏勘
10:30-12:00 导师分享
12:00-13:00 吃饭休憩
13:00-14:00 头脑风暴
14:00-16:00 快题设计
16:00-17:30 分享&评图

踏勘内容

实地踏勘政府街街道两侧人行道及关联公共空间
了解街道的发展历程和故事
导师分享并指导WORKSHOP
参赛者可自由组队
以共创的形式快速破解难点

找到适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组委会福

精美定制伴手礼一份
(AIM定制文创礼包)
报名方式

经组委会审核后

我们会及时联系你

名额有限 报名从速


1月15日,「昌流不息」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举办了云端答疑沙龙。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终身教师、博士生导师、著名设计家、美国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巴黎分院前院长托尼·布朗,重庆二厂文创公司执行董事、重庆奥雅可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迓昕,SMART度假产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AIM 国际设计竞赛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校友总会文创专委会副秘书长、博鳌文创院副院长王旭来到直播间,以广义策展角度解读城市更新新场景,进行案例分享和经验解读。

01.广义策展的背景、内容及案例

王旭:从我的角度来讲,日本的北川富朗老师,他的越后妻有和濑户内的大地艺术祭,从全球角度来讲都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大地艺术祭通过艺术的介入,让乡村重新被激活,并且将政府的政策、民间的社群,从艺术家到村民,以及文旅和全域旅游等角度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广义策展以我的理解,它是要让艺术走出白盒子,而且把很多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行业,通过广义策展融合在一起,呈现一个更广泛的沉浸式的用户体验场景,进而去带动城市更新或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托尼·布朗:从十九世纪甚至十八世纪的法国开始,大家就有这样的认知,设计一直是追随着艺术,而艺术也反过来去定义设计。但是在我们当代,其实产生了一个逆转,现在是艺术在追随设计。从很多层面讲,现在的策展人,他的角色在从艺术向设计调整或更替。与19世纪不同的是,现在我们会更重视艺术的公共性和交互性。在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中,优胜者一定会非常关注他的艺术作品,或者他的策展成果,重视其作品和公众之间的对话,体现其交互性。在当代,设计会成为引领艺术的一种更主流的原动力,来推动社会发展和我们的决策。

02.广义策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与在地的结合路径

周迓昕:关于广义策展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何与在地结合,以及如何看待广义策展的规模大小,我谈谈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们做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和在地非常有关系的,包括我们现在做策展的内容,策展也是非常广义的一个概念,策展运用到我们工作当中,包括我们的艺术、装饰、景观、建筑等等都是策展的内容。一场策展的好坏,并不能只依靠形式和材料去解决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我们情感上的一个问题。所以当我们设计师或艺术家到了这样一个在地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是对在地所有的文化、材料和表现形式进行了解,尊重在地文化。因此,我的一个主要观点是,无论如何,我们在地的文化上面,首先一定要注重的是对在地文化的尊重。

03.公共艺术装置的发展历程和案例

托尼·布朗:追溯公共艺术装置的发展历程,欧洲古典的城市空间中这种喷泉可以算是最早的公共艺术典范案例。这些喷泉装置往往位于欧洲的小镇或者城市广场,该装置集艺术与设计,工艺与科技于一身,成为吸引公众注目的焦点,并且该装置与公众的生活和行为能够进行亲密的、交互式对话。

04.空间微改造的设计方向、技术与模式创新及案例

王旭:其实空间微改造主要是基于我们比较常见的,在城市空间更新当中的大拆大建微改造。如果我们很多的选手去过或者听说过北京的大栅栏,这里每年都作为北京设计周的主会场之一,每年都有很多设计师去做城市空间的改造动作,其实是在用设计去进行一个不断迭代的、滚动的、有生命力的城市更新行为。

北京大栅栏

微合院项目

在这些空间微改造的案例当中,我们要讲到的是,张轲老师获得阿尔瓦·阿尔托奖的作品,一个微合院项目。非常典型的是,北京很多四合院都有一棵枣树或者几棵枣树。而该作品在一个传统四合院空间的空地上,围绕一棵枣树做了一个砖砌的小房子,这个小房子可能小到最多容纳3-4个人同时站在里边,但是这个房子的周边是有台阶的,大家可以步行到小房子的房顶上面。这个就叫作微合院计划,在很小的微改造项目里边,大家可以想象它的造价是非常低的,它的空间是非常小的,但是他为四合院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而且极具启发性,让大家重新认知了四合院的功能,认知了其公共性以及可能带来的一些艺术性和展示性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拓展型的产品。

我们可以把很多的艺术作品、小型沙龙、小型会议,或者一些胡同艺术展,与微合院进行互动,在一个传统的四合院空间里发声。所以,其实我们在本次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中,把空间微改造作为了其中一个赛道,也是希望能够去启发我们的有建筑景观、室内背景的设计师们,通过用更小的动作,从更小的抓手和切口,去很实质地提升空间使用效率和品质,促进空间活跃度。

05.本次竞赛关于广义策展的规模的大小,有没有相关规定和限制?

托尼·布朗:就规模而言,我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它,我会把这个尺度看作是一个雕塑元素或装置与环境整合得有多好的问题。举个例子,毕加索在芝加哥建造的第一座主要的公共建筑之一,是个巨大的雕塑,虽然其规模很大,但它让能够很好地与环境一起呼吸。一些雕塑可能与其规模大小没有关系,更多地与场景和环境有关。你可以有一个非常的相对较小的雕塑,但如果你把它放在街道中间,它就会阻止人们走路,虽然雕塑的比例是正常的,但其安置的场景是错误的。

王旭:托尼·布朗教授讲到,装置的大小是否合适,要看其场景和作用。你可以有一个非常大体积的装置或者雕塑,如果它和环境非常好得融合,也满足了动线交通的需求,那么它就是一个对的尺度;而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小尺度的装置,但它如果阻挡了人行道的动线,它依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并不是关于这个尺度的绝对值,而是它与环境是否统一,是否适合。

回到北京昌平区的政府街,街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进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大家不用太过于关心尺度规模的问题,但是需要更加关注它如何能够更好地去促进城市更新,去启发人们在这个地方的活力,启发人们的参与感和交互感,这才是我们这次策展竞赛的一个核心要义。

托尼·布朗:巴黎埃菲尔铁塔也是一个典型范例,它的规模是巨大的,但它是透明的。它曾经在刚刚建成的时候,在夜间是全黑的,没有灯光,所以在夜间就“消失”掉了。在80年代,一家照明公司为埃菲尔铁塔做了照明设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其规模,以及它对建筑周围照明的影响。照明成为凸显其体量的重要因素,成为夜间城市一个标志性的icon。我用埃菲尔铁塔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它是如何通过照明设计来影响城市的景观形象。


 

© Damien Roué – illuminations Pierre Bideau

王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是光线,它所产生的不同的效果,也会在我们城市广义策展当中产生极大的差异。所以这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在城市空间策展方面,我们考虑白天的场景和夜间的场景,用光的场景,或是不用光的场景,考虑我们的艺术装置会在特定的时间里呈现什么样子,如何去和城市之间产生一个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友好的交互关系。

06.本次策展在商业性、互动性、艺术性,以及设计的实用性这几个方面,哪个方面是最看重的?

托尼·布朗:我的第一反应是,一个好的设计,如果它做不出来,就不是一个好的设计,所以设计需要做实际的经济预算,这是当务之急。如果项目不符合预算,即使人们有很好的想法,也必须符合项目投资的现实,这是所有设计师和艺术家工作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其次,考虑艺术性、交互性、设计性,它们同样非常重要。我认为,要使作品真正成功,至少在我看来,在于公众与作品的互动程度,吸引人们在它前面拍照,吸引人们驻足停留。因为互动层面对公共雕塑来说非常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公共雕塑。

王旭:听了托尼·布朗教授的反馈,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把实践性或者实用性放到第一位,他关注到的,我们很多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虽然有很多好的创意,但是创意能否被实现,是否在预算之内,是否有人愿意出资把它建出来,也十分重要,毕竟是相对比较大型的作品。一个不能被实现的创意,在公共策展、公共艺术领域,它是没有意义的,它始终停留在纸面上。第二,关注它的互动性,毕竟它们被称作是公共艺术,所以如果它不能和我们的观众和市民产生很好地互动,也就失去了公共艺术的价值。

周迓昕:我所理解的设计的实用性在于,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是否好用。如果我来排序,会是:互动性、商业性、艺术性,最后到实用性。互动性和商业性,其实本身这是我们用户的需求,商业性它也是用作交互,商业最大的特征就是交互,如果本身是一个产品类型的,它通过交互,其实能产生最好的互动。艺术性之所以放后面,我认为既然我们现在是广义策展,其实艺术性本身就是非常基础的事情,是一定会融合在里面的事情,我们参与这件事的本来就是设计师、艺术家,因此这是一个基础的问题。

07.请谈谈第一赛道对广义策展设计任务的评判标准

周迓昕:我认为最关键的评判标准在于,该展览对于这个城市或者对于项目本身的意义在哪里,我把意义看得比较高。关于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觉得更多的应该关注在,我们广义策展的基础逻辑,做展览的意义以及影响的对象和影响的数量。

08.街道公共艺术装置如何考虑运营、维护的问题?

托尼·布朗:我认为,一个城市其实是需要流动的,这和我们用昌流不息的主题去做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一致,开展公共艺术装置和广义策展等赛道非常吻合。传统的雕塑,可能往往是有一个基座,上面放了一个雕塑,但我们当代雕塑的形式可以是更流动的,跟我们的观众人群是有更多交互方式,它可能是一个穹顶,覆盖了很大的面积,人们是可以在雕塑中间川流不息的。所以这种动态就像今晚谈到的埃菲尔铁塔的光一样,它可以通过更流动的方式,让人们从公共艺术装置里进行一种交互,同时在这里需要格外重视的一点反而是它的安全性。

因此,当我们在谈论运营维护的时候,是把它的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放在一起来考虑的。既要考虑把这个装置造出来需要的成本,也需要考虑后期的维护成本、安全成本,包括修护的成本、运营的成本。同时我也认为,把埃菲尔铁塔照亮这件事只用到光是很聪明的一种方式,用了最便宜的一种材料,只需要加上灯光的设施,就可以让它产生一个城市级的具有影响力的物体,成为一个核心吸引物。

在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这些参赛的作品中,我们也希望年轻设计师和艺术家们能够关注到这一点,大家将要做出来的作品,它其实要面对儿童、青少年,要面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我们要考虑如何避免一些安全隐患,使这个作品既是非常出众的、引人注目的,也是和人群非常流畅地交互在一起的,这是公共艺术装置、公共策展要去遵循的原则和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

托尼·布朗:简单地说,在过去的20年里,我们所看到的是传统的雕塑制作,公共雕塑,它变得越来越昂贵,而且还在增加。但当我们面对技术和数字时,情况就完全相反了。是的。我们有两条不同的曲线。传统的雕塑,制作成本越来越高。非传统,价格正在急剧下降。

王旭:OK,所以托尼·布朗教授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去几年,我们的传统雕塑,它的造价其实是一个上扬的曲线,越来越贵,可能与人工和工艺相关。因为越来越多的这种大量可复制的,由机器人生产的工艺是越来越便宜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的数字化的雕塑或者数字化的技术,它的造价曲线是越来越向下行的,所以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剪刀型的图形。

09.国内外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街道设计?

托尼·布朗:很多街道给我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印象,我还是挺喜欢的。就像巴黎令人惊叹的街道,还有世界上其他各种各样的街道,车水马龙在以不同的方式流淌着,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不能直接评判说某一个比另一个好。

王旭:既然今天咱们的题目是关于公共艺术和广义策展,我们就说一些跟艺术相关的一些城市空间。举个例子,Philadelphia in United States费城充满商业活力的空间有很多,但是跟艺术相关的,我现在立刻就能想到的有一些非常著名的雕塑,很多人都很熟悉雕塑,他就会在城市中央心型广场的交叉点上,为街道去定义它的标志性建筑和视觉焦点。费城有一种大城市的恢宏气质,而这种气质恰恰是很多公共艺术雕塑所定义的,这些或大或小的艺术装置或策展,其实奠定了城市的气质和基调,刻画着城市的烙印和时代的烙印。但是我们现在在昌平做街道,可能会更轻松,更有这种交互性,它不再局限于一个雕塑或者中央视觉焦点,它会以更多的可交互的装置跟市民产生联系,所以这也应该是一种更当代的、更亲近的一种方式,让我们能够接触到这些艺术作品。

10.怎样把握新场景和旧建筑之间的观感平衡,让新装置的介入更自然更协调?

周迓昕:第一,如今我们在做的城市更新,对旧的东西已经有非常多的尊重,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同时我们有一个单词叫修旧如旧,我们不仅仅是保护,其实更重要的是传承。我们要明白我们的作品希望影响到什么样的人,如果影响的是一些年轻人,那我们就应该用年轻人的方法和视角将这些好东西传递,做好这个尺度的把握。因为我们对于新与旧的考量,其实更多的是基于我们对象的需求。在我的项目里面,我是非常喜欢且强调强烈新旧对比的,老的东西留下来的时候,我尽量是原汁原味,该冲突本身就是能够吸引年轻人的一个法宝,能够产生巨大的冲突和戏剧感。

“昌流不息”
昌平城市更新新场景设计竞赛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
昌平区城市更新专项小组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
AIM国际设计竞赛
合作媒体
(排名不分先后)

正反面儿、安哲建筑、就是设计大咖、设计赛、Dr CAUSE、城市更新网URN、城市更新大数据、雅计、青年建筑、设计物语、设计圈、建筑没有圈、设计竞赛网、亿达泰设计范、elvita威的生活便签、专筑讲坛、创新设计大赛、国际设计赛、画样年华、ArchPlanet建筑星球、创意设计主站、设计TOP、致设计网、中国设计网、中国设计师网、中国设计在线、风景园林杂志、设计腕儿、浪设计、 AIM competition、CBC建筑中心、小雅工程、设计之家、设计癖、城市环境UED、绿水青山大数据LeTalwork勒拓、艺术学人、INSIGHT城市呓語、You Design Studio、UniDesignLab、景观家、Needle设计空间站、设计那点事儿、华高莱斯、匞人匞品网、Hot girl在身边、创意赛、archrace、纳金网、艺林网、建筑创意在线、新苗设计竞赛、建筑实践、阿花学姐说建筑、ZaomeDesign、Arch studio、时尚海绵、麦小朵、城屿演新、REARD锐地星设计、建道海外设计课、椒盐与刘立伟设计、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建道海外设计课、D9設計、赛否、思泽设计、匠山行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M competition”(ID:AIMcompetitio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