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政治腐败,加上鸦片战争、
“洪杨之乱”已弄得民不潦生,
景德镇陶瓷发展达到历史的低潮......
御窑的崩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着封建统治的毁灭,曾代表着全世界制瓷最顶尖水平的御窑厂随之崩塌。
It's Amazing
让人诧异的官窑底款
江西瓷业公司款 粉彩灵馗捉鬼瓶
| 清宣统 外粉彩内松石绿釉梅兰竹菊“四君子”纹折腰碗 |
成交价:6.325万人民币
江西没有年款的御窑“洪宪瓷”
是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
Royal Corporation
最高仿古瓷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为“洪宪”。他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短命皇帝,却留下了一批民国瓷器史上品质最高的仿古瓷——洪宪瓷。
袁世凯
1916年初,袁世凯委派庶务司长郭葆昌(字世五)赴江西监烧洪宪御瓷。为了这批瓷器,他花费了140万大洋,折合白银约为一百万两。
据郭葆昌的外孙马常先生回忆,这批瓷器约有四万件,也有记载称只有六千件。不论四万件还是六千件,分摊到每件瓷器上的成本都是非常高昂的。
据清史档案记载,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每年要上交瓷器四到五万件,而朝廷一年拨付的费用才三万两白银。洪宪瓷如此不计工本,当然备极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可以算是民国的官窑瓷器。
此类碗一面绘以青花绘制蚕食桑叶纹,一面上有题识“五洲纵横蚕食侵,寻来轸方遒是所,望于志士之奋兴”。体现了在那个战乱年代的危患意识,可称是江西瓷业公司的一时名品。
据陈重远《古玩谈旧闻》一书中对这段历史也有介绍:“传说郭葆昌于1913年春节后到达景德镇,这时清王朝的御器厂已经散了摊子……江西瓷业公司技术力量强。郭葆昌利用江西瓷业公司的实力,在景德镇给袁世凯烧造瓷器。”
【郭葆昌是中国瓷器史上的殿军人物,著名古瓷学家,鉴赏家和收藏家,曾任故博瓷器鉴定委员,其一些国宝级藏品后多有捐献国家】
郭葆昌赴江西后,最先为袁世凯督烧 “居仁堂”款的瓷器。同时,他还为北洋军阀徐世昌(署“静远堂制”款)和曹锟(署“延庆楼制”款)各烧制了一批瓷器。
“洪宪”帝号转瞬即逝,洪宪瓷也极为稀有,而且它还带有袁世凯赋予它的传奇色彩。
如此美丽脆弱、珍稀而又神秘的东西,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自然惹人垂涏。
于是有古董商人借此造假牟利,大造赝品。署有“洪宪年制”、“洪宪御制”款的假洪宪瓷,风靡一时。
人们把这些洪宪瓷作为珍品家传,作为礼物赠送,演绎出了无数扑朔迷离的故事,令后人难辩真假。
History A nd Market
历史与市场
晚清时期江西瓷业公司作品从最终呈现的艺术、工艺高度上来说是非官窑者无法比拟的,通过细节大图可以看到。
与清代瓷器相比,江西瓷业公司瓷器在胎釉、器型、装饰、彩绘等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变化,绘瓷名家艺术个性的发挥,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现代绘画形式的渗透,社会风气民主化、人本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江西瓷业公司瓷器在品种的开发和创新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充分体现出古今相交、中西相融、天人合一、雅俗共赏的时代特征。
用“造型多样釉彩美,题材丰富工艺新”来形容江西瓷业公司瓷器的种类,是毫不夸口的。
在那个时代,江西瓷业公司就是人们心中的御窑厂,就是官窑。
清宣统 江西瓷业公司款粉彩麻姑献寿图六棱瓶
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上,江西瓷业公司瓷器价格也明显上涨,一些精品在拍卖会上,经过买家的竞争,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数倍的情况屡见不鲜。
江西瓷业公司在中国悠久的制瓷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应该写上光辉的一页。
民国 浅绛彩博古图鹿头尊
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宫碗
国民政府订造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