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瓷须知:“瓷簋”是什么你知道吗?

玩瓷须知:“瓷簋”是什么你知道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而且也是少有的设有皇帝官窑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器以载道”、“器以藏礼”之说,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瓷器都是中国庙宇、祠堂里的重器。


中国的礼器从青铜器到瓷器的转化,不仅是一种材料的转化,还是一种价值追求的转化。也就是说,瓷器的发明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材料的发明,也不仅仅只代表着一种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里面蕴含着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的选择......    

   
     
   
这一期我们借助簋(guǐ),来简析这种器物的文化及发展特征。    

 

簋(guǐ)

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碗,

而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新石器时代。

自商代开始,人们铸造了

这种相当于大碗的器物,

青铜簋器物造型形式多样,变化复杂,

材质有木制、竹制、陶制和铜制之分。

早期的青铜簋跟陶簋一样无耳,

后来才出现双耳、三耳或四耳簋。

   
   

西周早期青铜伯弘簋

除了簋(guǐ)

中国人自古就对美食保持无上的热情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器

考验的时候到了,看看下面的字

这些常常出现在博物馆中的食器你认识几个?

卣、鬲、斝、簋、盂、盨、盉、斝

簠、觥、觯、甗、觚、罍、匜、爵

这些字都源于古代“吃货”们的创造

簋只是其中之一,和现在我们

“锅、碗、瓢、盆”的简单叫法不同,

古代对食器都有着细致的分类和命名,

在博物馆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不明觉厉”的字。

现在言归正传,我们继续来说回

......



     

     

簋是古代贵族的食器或祭器

簋本来是古代贵族的食器或祭器,青铜食器簋在贵族生活中与同为炊食器的鼎配合使用:鼎用以盛肉,簋用以盛煮熟饭食(黍、稷)。





西周时期,使用者以其等级的不同在数量上有严格的规定,鼎用奇数,簋用偶数,“三礼”所记祭祀用的最高规格为——九鼎八簋




簋后来逐渐流传到民间,走进千家万户,成了日常用品。


九连墩出土了多件青铜簋,其中一件方座青铜簋引人注目,内有铭文“慎克自作荐簋”6字,簋体和方座连铸在一起,器身饰蟠螭纹、龙纹、绹纹、三角雷纹。



慎克自作荐簋


方座簋是周文化的产物,是西周早期新出现的器型,西周之后,簋的造型获得了特别庄严的表现,其设计心思主要倾注于耳、足两部分,使用者多为国君或王室重臣。


   
   





   

   

瓷簋的第二个风行期是在南宋

南宋时期的祭天礼规模宏大,当时设祭器9250件,仪仗队12220人,官员上千人。


祭天所用的祭器也非常讲究,自商周以来,宫廷祭器多为青铜器或者玉器,而南宋初年的祭祀活动中,却以陶瓷质地的祭器代替铜玉祭器。



△ 南宋 官窑簋式炉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藏


△ 南宋 龙泉窑簋式炉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藏



宋代非常重视文人与文化,所以那时候儒家文化十分昌盛。到了宋徽宗年间,明确提出在祭祀天地时,要用陶匏之器,也就是陶瓷质地的器皿,来进行祭祀活动。


特别是在南宋初年,朝廷经济紧张,江浙一带又缺少铜料,所以采用陶瓷质地的祭器也可以很好地缓和朝廷所面临的经济压力。

清 德化白瓷簋式炉


南宋的青瓷簋就像一面镜子,向我们展示了宋人对于传统和文化的热爱。


之后制瓷业日益发达,簋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清嘉庆蓝釉簋

长24

“大清嘉庆年制”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