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鼠 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
耳鼠也称鼯(wú)鼠可抵御百毒的奇兽,哺乳动物,形似松鼠,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洞中,昼伏夜出。以树皮、果实和昆虫为食物。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chū)柏,其草多韭薤(xiè),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读háo )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臒,又可以御百毒”。
意思是:“再往北二百里,是丹熏山,山上有茂密的臭椿树和柏树,草以韭薤居多,此山还盛产丹雘。熏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种名叫耳鼠的野兽,其体形像老鼠,却长着兔子的脑袋和麋鹿的耳朵,发出的声音如同狗叫,用尾巴飞行。人吃了它的肉就可治愈大肚子病,不做噩梦,还可辟除百毒”。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它真是一种集治病、防疫、心理康复三种功效于一身的难得奇兽。
耳鼠只是《山海经》中描述的一种异兽,现实中自然是不存在的了。不过,倒是有与这耳鼠相貌相似的一种鼠类——长耳鼠,又名长耳跳鼠。
长耳鼠是发现在蒙古的沙漠中的一种哺乳动物,尾巴很长,后腿主要用来跳跃,是濒危物种之一。长耳跳鼠形态比较特殊,可独自构成一亚科。与其它跳鼠相比,长耳跳鼠吻尖,眼小而耳朵极大,几乎有头体长的一半,是耳朵比例最大的动物。 它被称为“沙漠中的米老鼠”。我国有数种跳鼠,其中长耳跳鼠基本上是我国特产,分布区狭窄,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西部、甘肃北部、青海的柴达木盆地以及新疆的东部和南部。由于居住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长耳跳鼠的生存受到了极大的威胁,长耳跳鼠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合会列为濒危物种之一。当然,还有一种类似耳鼠的兔目动物——鼠兔。
鼠兔虽属兔目动物,但与普通兔科不同,属鼠兔科。在日本北海道的大雪山也有同族存在,在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分布较多。其特点是体形小、耳短、眼黑、体毛呈茶褐色。鼠兔有许多不同品种,如藏鼠兔,东北鼠兔,达呼尔鼠兔,高原鼠兔,大耳鼠兔等。
与相貌相比较能看出鼠兔长相更像耳鼠,但是并没有长尾巴,就更别说用尾巴飞行了。而且鼠兔是兔目动物。所以长耳跳鼠更接近耳鼠的形象。当然二者结合一下,真的就是耳鼠喽!
中日妖怪大展中的耳鼠是来自插画师鹿溟山的画笔之下,一轮圆月衬得耳鼠像是来自广寒宫的玉兔一般,飘逸的尾部如瀑布般撒进了月色中。
这样的祥瑞之兽谁看了能不心动呢?新春假期,来看展沾沾上古神兽的好运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Yealife艺术”(ID:yea-lif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