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城墙》,讲述中国人对城墙的“情与忆” | 图阅社开年的第一本新书!

透过《城墙》,讲述中国人对城墙的“情与忆” | 图阅社开年的第一本新书!

你有没有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是修建城墙,而西方人却修建城堡呢?


古时的西方家族分封制更在意的是领主本人家族的利益,在中世纪,地都是属于贵族的,百姓依附贵族生活,为了保护贵族个人的私有财产,领主们会建立豪华的城堡来彰显自己的统治权。


而古代的中国则是君权至上的中央集权制。由于国土辽阔国家统一,修建小城堡很难装得下人与资源,为了保护领土人民和巩固统治增加贸易,帝王们都会修建大量的城墙来装下几万到几十万平民。在保护了人们生活安全的同时,也扩大了城市繁荣度,比如古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长安和北京,君王们赋予百姓安居乐业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


相比之下,中国人对城墙的情感,要比西方人更加浓厚。无论是闻名于世蜿蜒和盘亘在群山峻岭间的万里长城,还是围拢城池有序排列的城墙垒砌,这些硬朗坚固的建筑美学无不体现了中国人的坚韧与隐忍,也表达着国家的力量。




而到了现代社会,城墙则赋予了我们更多的精神回忆。


如果你问我中国人对城墙究竟有哪些情感蕴含?那我一定会推荐你关注这本《城墙》。


在本书中,你的这些问题会随着作者闫颖老师的探索足迹一一解答。

购买本书的超值理由


一:十年拍摄海量图片的坚持


闫颖老师拍摄城墙已经持续了十多年,跑遍了全国各地有城墙的地区,这种坚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闫颖老师希望通过这些照片,不仅能勾起你内心的回忆,更能唤起你对“坚持”一词的认识。坚持本身不易,在枯燥中发现趣味和更多意义的过程中完成升华更为难得。

二:讲述全国各地城墙那背后的故事

台湾作家林海音因为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那些景色和人物而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正如书中“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所描写的那样,曾经繁华热闹连接的门、涵洞、街道不知经过了多少经年累月所就,那些环绕城墙而有的车马回音,日出与夕阳映照角楼的那种静谧光芒,都仿佛是先人和历史的诉说,城与城墙恍若古人寄予后人福荫的“情与忆”


城墙更像我们的家人,是一处安全的避风港予我们温暖、呵护。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喜怒哀乐始终伴随着我们,而时光过隙后,通过影像总结而获得自知。



三:唤起你对古建筑的新思维与保护欲

古城古墙曾是古人的新思维,却是今天的过往,如今外面的世界崭新到缭乱我们的眼睛。我们虽在城墙的保护中,但我们依靠着城墙的底蕴,勇敢地去探索外面的世界,去适应新发展与变化,挑战旧思维模式。这何尝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今天我们越来越开始珍爱这些古建筑,在保护旧有的古城古建中也融进许多新的理念,城墙让我们看到了古建之美,也看到了古城墙于今天的国家和城市以及老百姓的重大意义。闫颖老师以后会坚持记录更多的城墙影像,也希望我们不要轻言放弃努力,继续带着热情与求知的心态迈向自己的道路。

希望阅读本书后,透过高大的墙体和绵延的纵深空间,越来越理解着几百年前的每一块墙砖, 每一个凹凸的坑记,每一棵古树的躯体,想象着历史的纷扰、古人的思绪。也越来越理解梁思成先生对于城墙保留时的设想,现代城墙的留存不仅具有历史和景观价值,更有人文意义。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文地理”作者:Akun丶(ID:sophoto99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