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作品集厉害在于拯救了世界

摊牌了,我作品集厉害在于拯救了世界

我发现很多设计师明明很努力,大几十页的作品集里全是思路和方案,但公司一般、岗位一般,或者是外包做了很久,怎么也突破不了职业瓶颈。
不是能力问题,因为我花十几二十分钟细看他们的作品集时,发现思维缜密逻辑清晰。
但如果我像招聘方那样,只花几分钟快速翻阅他们的作品集,得出的结论却是——毫无吸引力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认知问题

作品集

=小说+宣传手册?
叙述形式上来看,作品集有点像小说,有一条时间脉络,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很明确。
上图来源:https://unsplash.com/photos/9BoqXzEeQqM
所以,很多人做作品集时,会不由自主地把过程中的所思所想都写进去……尽管这么做是错的。
然而,从最终目的上,作品集其实更像是宣传手册,目的在于读者认可产品(设计师)并且愿意下单(招聘)。
上图来源:https://www.pinterest.com/pin/595460381976111548/
那么,作品集=小说+宣传手册?这玩意儿怎么结合得起来呢?
还真有一个东西能把两者结合起来——超级英雄电影,既是是时间叙事,又能达到IP宣传的功效

作品集

vs 超级英雄电影
超级英雄电影一般是怎样的?
世界发生危机,有一个英雄横空出世,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且历经万险拯救了世界。
作品集是怎样的?
参考下图的双钻模型,一般是先调研分析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设计策略,最后完成设计方案。
表面毫无相关的两个东西,其步骤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第一步:我们遇到大麻烦了
第二步:找到解决麻烦的方法了
第三步:历经艰辛终于解决
主要是对象不同超级英雄解决用超能力解决世界问题;设计师用方案解决产品问题。

换个思路

梳理作品集
现在回头想想,如果把完整项目过程事无巨细地摆入作品集,会造成什么问题?
会把一个剧情跌宕起伏的漫威电影,硬生生变成平平无奇的流水账:
第一步:上级派来一个任务,我想都没想就接下了;
第二步:为了调研分析我收集了各种资料,没有结论;
第三步:我拿出了几十页的解决策略,又用十几页说明它有多好。
这样的电影能大卖吗?显然不会。
这样的作品集能找到好工作吗?显然找不到。
反过来,作品集按照超级英雄电影的套路来,会怎样?
第一步:我们的产品有大问题了(调研分析);
第二步:苦思冥想,我终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设计策略);
第三步: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找到一个绝妙方法,完美解决了问题(方案论证)。
这样的作品集,是不是更有吸引力了?
只要中间的细节处理好,虽然套路了点,但“票房”保底是没问题的。

作品集

具体注意事项
思路终于找到了,但具体操作起来不是那么简单的。
即将开始的作品集梳理课程里,我将用21天时间,手把手地带你梳理作品集,及时纠正每一步的错误:
接下来我将大概讲一下,这三个步骤的一些关键注意事项。
第一步|调研分析
我们的产品有大问题了

这里包含项目介绍、需求分析、竞品调研、用户调研等内容。
很多同学的问题在于,无法通过调研分析找到「产品的大问题」,顶多找到一堆不痛不痒的小问题(排版太拥挤、配色不好看…)。
为什么一定要找到大问题呢?因为只有问题足够大,后面你解决了,才能体现能力高呀!
如果超级英雄电影的主角竭尽全力只是为了去除街上零星的垃圾,那你一定觉得这英雄并不厉害吧?
什么算大问题呢?我来从高至低列一下:
  1. 世界末日——业务危机
  2. 人口流失——用户下降
  3. 公共设施毁灭——功能缺失
  4. 经济危机——收入下降
  5. 社会动荡——体验糟糕
  6. ……

请按照这个思路去找「大问题」。
第二步|设计策略
苦思冥想,我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里是设计目标/策略,虽然篇幅不多,但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很多作品集的问题是,根本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只是列几个「套路化」的设计目标,例如:统一、体验、美观……
这就好比什么?我们找到了阻止世界末日的关键——齐心协力、友善待人、举止高雅……
遇到问题,真正的有效策略是什么?
  1. 业务危机——设计助力业务
  2. 用户下降——吸引用户留存
  3. 功能缺失——补上功能
  4. 收入下降——吸引用户付费
  5. 体验糟糕——解决体验糟糕的点
  6. ……

其实,只要前面的大问题找对了,并且这个问题是真的能够从设计侧解决的,那么这里只要对症下药就好了。
第三步|方案论证
经过不懈努力,我终于找到一个绝妙方法,完美解决了问题
最后一步的坑是最多的,我就挑一点来讲吧。
很多人会把几乎所有图稿都丢上来,每个方案旁边都写些文字描述,这样显然不行。
因为别人没耐心也不可能把你的方案仔细看完,只想知道你有什么绝妙的方法——就是设计亮点啦!
就好比我们看超级英雄跟坏人斗智斗勇时,也不会纠结中间的所有细节……虽然很多影评会分析这个分析那个,但大部分人也就是看个爽。
这个方法如果够绝妙,几个就够了;如果不够绝妙,多少个也没用。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作品集做了近百页,却还是找不到好工作;有些人作品集才二三十页,就有很不错的效果。
总结一下
把作品集当做超级英雄电影来分析,这个比喻虽然有点荒诞,但我觉得确实是纠正认知的好方法。
不过,你可别以为,按照这个思路,不管多烂的设计能力都能包装好。要知道,漫威之所以成功,框架只是基础,里面的剧情、特效、表演……就相当于你的设计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验进阶”作者:设计师ZoeYZ(ID:Advanced_UX)。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