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汇总》记载,乾隆就曾经多次要求造办处烧制成对珐琅彩:「瓷胎珐琅大碗一对, 瓷胎珐琅膳碗一对, 瓷胎珐琅茶碗一对, 瓷胎珐琅盘一对, 瓷胎珐琅碟一对……」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
高17.5厘米,口径6.8—4.8厘米,足径7.5—5.1厘米。
什么是双联瓶?
双联瓶顾名思义:一件瓷器两个瓶子连在一起。
清乾隆 御制瓷胎剔红开光粉彩花鸟纹双联瓶
这种“双联瓶” 其实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器形,双联瓶也称为珠联瓶,取珠联璧合之意,其原型大约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如“天津艺术博物馆藏的隋代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两个梨腹共有一个细颈盘口,盘口左右的龙耳连接左右梨腹的肩,造型奇特。
隋 白釉双龙柄联腹传瓶 天津博物馆藏
还有陕西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出土有白釉龙柄双联瓶都是双联瓶的早期实例,这种器形在唐三彩和越窑中也有所见,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开始逐渐盛行。
清代乾隆时期的联体瓶更多,往往瓶盖相联,瓶体相通。
清乾隆 黄地粉彩开光山水图双连瓶
《中国陶瓷史》:乾隆时期瓷器造型、品种丰富多彩,瓶和樽的样式多种多样,出现了“百鹿樽”“青莲樽”等。
而且造型更为丰富多彩,从日用品、文房四宝、陈设品到祭祀用品无所不有。但造型浑厚古朴不如康熙,秀丽不如雍正。
双联瓶的发展演变
双联瓶在南北朝及隋唐时期,是北方重要的瓶类品种之一,受仰韶文化和半坡文化的影响,由连体罐演化而来。
南北朝隋酱青釉龙首双连瓶
双连的美好寓意,说起来,早在战国时期,“双连瓶”的雏形就已经出现了。
还有河北省满城县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的——青铜凤鸟合卺杯;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卡若遗址出土卡若文化(距今约4000—5000年)的——双联陶壶。
尤其是在隋唐时期,它不但作为实用器使用,还有为数可观的三彩陶质双联瓶用于殉葬。
▲李静训墓出土传瓶
双联瓶与唐宋时的连体瓶虽属于同一门类,但二者之间却略有变化,如唐宋时的连体瓶造型多以鱼型为主,而更早的双联瓶则多为瓶类为主体。
明清时期,双联瓶改称为连体瓶或合欢瓶,品种亦有青花、粉彩、珐琅彩、颜色釉等,在装饰图案上仅见于各种花卉,乾隆以后逐渐消失。
清乾隆 洋彩开光花鸟纹双连瓶 台北故宫藏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