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赶出师门,又为美人与女儿绝交,如今一幅画却卖4370万

他被赶出师门,又为美人与女儿绝交,如今一幅画却卖4370万

艺术以它博大的胸襟,为每个人都敞开了一扇窗,无论你是站在窗前,还是窗后,都可以 观赏到它的美。

歌德曾说,在艺术领域,没有学校,但它却为每个虔心修行的人,提供了方法,就是对艺术大家的作品抱一种最虚心的学徒的兴趣。这样颜料的人常常会成为优秀的画家。

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位这样的画家,曾拜多名书画大师,但没有一位大师承认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还对自己恩师的作品诸多指责,最后却没有一位大师承认有这样的以为学生,他就是当代画家范曾。


天价画作引起的风波

提起范曾很少有人知道,人们不禁要问:“这位画家是谁?”但一场天价拍卖会,让范曾走进了人们的视线。2011年上海拍卖行把一副名为《六朝诗意》的画作以4370万元的天价拍出,此幅画作是徐悲鸿与另一名“名家”隔世之合。

而这样一副天价的画作,让人不由得为由地为它叹息。人们提起这副画作,想到最多地和徐悲鸿先生完成此画的另一位画家范曾,也让范曾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徐悲鸿的绘画成就大家有目共睹,但提起和徐悲鸿完成《六朝诗意》的画家范曾,让大家想到更多的是他的天价画作和他的过往。有人认为他是人生的赢家,爱江山也爱美人。也有人他是人生的输家,众叛亲离,被逐出师门,与亲人绝交。指责声,骂声一片。

这副《六朝诗意》原是徐悲鸿于1926年根据“别人骑马咱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余。”创作的白描底稿。我们可以通过徐悲鸿创作的灵感,可以看到他想通过这副画作来表达一种淡然,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


徐悲鸿

而这样一副好的画作,却因为与其合作完成的画家个人问题,才被提及。让人不得不为这样好的意境的作品惋惜,也是对徐悲鸿先生作品的一种糟蹋。如果徐悲鸿还在世,想来对自己的作品也会感到叹息吧。

范曾因为个人原因,毁了一副好的作品,无人欣赏它本身所表达的给人们的意境。先无论其画技如何,都无法原谅。如果说这副天价的画作,让范曾收获了名与利,那不过是其站在巨人肩头上获得了。齐白石曾说过:“欲立艺,先立人”。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名声的好坏多么的重要。而一副好的作品除了绘画的技巧外,作者本身的修养,同样在观看作品人的心里有所衡量。

对与那些沽名钓誉的画家,即使作品在好,也会被人诟病。如果徐悲鸿的夫人知道当初自己的决定会给这副画作惹出这样的一场风波,争论相比她会从新选择。可见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得多么的重要。


《六朝诗意》

“任你狂风大作,我亦岿然不动”

谈起范曾这个人,我们就不得不说他和他曾经恩师们的恩怨。

范曾成名前曾师从绘画名家李苦禅,得李苦禅悉心授教。然而师徒二人却早已决裂,李苦禅临终前已把范曾逐出师门,并告知儿女不允许他前来吊唁。想必是范曾做过,让李苦禅气愤的事才会在临终前还如此决绝地将范曾拒之门外,死不相见。

在当年,李苦禅先生与单昭祥先生聊到范曾的时候,却破口大骂范曾:“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并且立下遗嘱:“死后不让范曾扶灵”

在当年,范曾有所成就后,就自比和其恩师齐名,但当时的李苦禅先生已经成名已久。范曾作为学生,不懂得谦虚还对自己恩师的作品指手画脚,甚至直呼恩师的姓名,与其称兄道弟。

我们一直讲究,尊师重道,为师者,要好好地教育学生,起到传到授业解惑的职责,作为弟子要做到尊重老师,尊重所学。从范曾取得成绩,我们不难看出,李先生起到了作为师者的职责,反观范曾行为着实让人心寒,倒吸一口凉气。


李苦禅

的确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天赋,范曾的绘画天赋我们不可否认很不错,但再好的艺术天赋如果没人培养也会被更有天赋的人取代。

如果没有李苦禅先生的倾囊相授就不会有范曾后来的成名。但范曾成名后的狂妄的行为,让人自然而然地想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因此范曾最后被逐出师门就不难理解。

后来范曾师从沈从文,在沈先生善意提醒范曾的画作与历史有偏差,范曾却指责沈从文“你过时了,没有发言权了,这事我负责。”在那个特殊的动荡不安的年代,范曾还曾写大字报,列出了沈先生的一百多条罪。

范曾在面对别人的指责时,面对恩师的教诲时,一直秉持者“任你狂风大作,我亦岿然不动”,的狂妄态度,伤透了曾经恩师的心,用当下流行的网络语形容“你不被驱逐谁被驱逐。”

面对恩师,范曾显然扮演了,中山狼的角色,面对女儿,范曾却扮演了一位狠毒父亲角色。据说范曾为了和第三任妻子楠莉在一起,双方双双离婚,在离婚时,范曾与第二任妻子边宝华育有一女,这也是他唯一的亲生女儿。

但在楠莉的要求下,他和自己唯一的女儿断绝了关系,却把楠莉和前夫所出的孩子,接到身边抚养。并且改为了己的姓。范曾对此无从否认,只是在公众场合表现出了对楠莉的关心。显然范曾对于自己的女儿是绝情的,没有做到为人父的责任。


擦身而过的大师称号

许多艺术家的失败,仅仅是他们只接受一种画法,而指责其他所有的画法。必须研究一切画法,而且要不偏不倚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因为你将不会跟着某一个艺术家跑。——博巴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便是艺术的魅力,千篇一律地重复同一种技艺,没有创新与生命的画作,人总会有厌烦的一天。显然范曾没有很好的艺术的真谛。或者在名利场走得太久的他早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在他狂妄的指责恩师的作品时,就已经与绘画大师擦身而过了。如果他秉持谦虚的态度,接受恩师的指点,能够研究其他的作品,想来他的绘画作品会更上一层楼,而不是被人评论为流水线的作品,和艺术无关。

即便如此范曾的名声却越来越高,但有多少是炒作原因,或者因为骂声提上的。就不得而知了。从另一方面而言,范曾确是自己人生的赢家,他被赶出师门,又为美人与女儿“绝交”如一幅画却卖4370万

虽然唯一的女儿与他断绝了关系,但他却抱得了美人归,一副画作,让他赚得了高额的利益。他被赶出了师门,却成为了让人高攀不起的人物。


我们无法否认范曾的绘画上的天赋,但他离经叛道的行为,让人大跌眼镜,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和金钱地位无关,人们看中的是人品的好坏,作为艺人本就备受关注,他们的作品反应的是一个时代,和生活在这一时代人的精神面貌,传达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如果其作者本人他自己的行为就被人用作反面教材来警示后人,那么的作品表达的思想,不免有些沽名钓誉,如百姓所讲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一个有天赋的艺术家,不难培养,真正难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品行。那些迷失在名、利里的艺术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