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 | 孙啟栋:当代艺术在数字时代下的检验和思考

2023年1月 | 孙啟栋:当代艺术在数字时代下的检验和思考

幻觉乱码 
2023.1.7- 2.8
艺术家:蔡坚、陈英、方阳、冯至炫、李汉威、何岸、苗颖、商亮、田翊、王梓全、徐震®、张艺
頌艺术中心 | 北京798艺术区


2023年,「頌」艺术中心推出新年首展“幻觉乱码”的关键词是“技术的物质性”和“媒介的另类实践”。这次展览是「頌」艺术中心与没顶画廊的第一次合作,展览由没顶公司创始人、艺术家徐震担任展览总监,策展人孙啟栋担纲策展,「頌」创始人苏芒担任出品人,汇集了没顶画廊力推的12位新锐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他们极具创造力的个人思想观念和审美作品,也体现了当下艺术家在数字时代的思考。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徐震认为:“很开心与頌艺术中心合作,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带没顶的艺术家在北京亮相。我们的艺术家很年轻,与「頌艺术中心」一样年轻具有活力,不去定性,不打标签,只去做一些全新的事情,其实当代艺术,我认为大家玩的就是一种此时此刻的感受,当然它是要有活力的。这两年也是整个的中国艺术行业体制变化蛮剧烈的一个阶段,我觉得这些年轻艺术家,包括「頌艺术中心」是代表着全新的,未来的一种模式,代表着新的一种趣味,一种倾向。至于是什么内容,如何去确定它,我觉得还是需要时间的考验。但至少我觉得我们这样年龄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或者就应该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策展人孙啟栋则表示:"此次展览中12位艺术家,他们首先明确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其中。如何在数字时代去重新评估以往的全部认知和价值判断,不断重新装配自己,是我们应该共同去思考和面对的。"
艺见ART特邀“幻觉乱码” 策展人孙啟栋对技术和艺术的互动展开深度对话。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艺见ART:乱码是由媒介产生,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电子通信技术时代下的“幻觉乱码”?
孙啟栋:媒介是我们没顶画廊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所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到了现在的数字时代必须经过重新的现实评估,过往的很多认知和判断在数字时代都要经受质疑。在刚进入到电子信息技术时代,我们是很乐观的一种情绪。我有举过一个微软的例子,1994年,微软喊出了这样的口号“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day?”。彼时微软为了推广视窗操作系统,为了鼓励人使用它,暗示使用者凭借视窗系统和IE浏览器可以去到任何想去地方的幻觉。那个时候的我们很乐观,随着技术越来越迭代的发展,在享受这个便利的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乱码是信息系统产出的无效的混乱信息。在这里,乱码是一个比喻,即在一个数字技术构建完成的以效率为优先的系统之中,这些艺术家的创作实践是一种另类存在,它们并没有屈从于技术,而且冒险成为系统的“乱码”,去体现一种新的主体性。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艺见ART:艺术家与科技的关系是一种对抗还是一种体现?
孙啟栋:现在很流行谈艺术和科技。新媒体艺术这个说法是“追求在艺术门类之下打开一个新的范畴”,但我认为在当下“新媒体艺术”这种表述方式已经不足够去讨论艺术和科技互动的整个现实。这种不足够不是单纯的去否定,而是在明确了这种不足够之后,需要意识到当下艺术家的创作和科技共同的互动,互相的缠绕纠结在一起,不是简单的“艺术+科技”,而是从思维上转变,从认知上做不断的改变和叠加。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艺见ART:“幻觉乱码” 参展艺术家创作的媒介方式有绘画、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可以谈下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艺术家使用媒介的影响?
孙啟栋:我不鼓励用媒介去区分艺术家,只能说艺术家更擅长使用某种媒介,他们是在用不同的媒介处理共同的问题。我认为“媒介决定论”是一个幻觉,很多人总是会认为有了摄影,绘画就死了,有了电影,摄影就不需要存在了,有了枪谁还用刀,有了原子弹谁还用枪炮,这种很线性的技术进化的表述方式在一般人的认知里会很愿意接受的,但是这种认知是有漏洞的,潜意识里就是以效率为先。这种“媒介决定论”越来越无法阐释和理解当下鲜活的艺术创作现场。媒介是平等的,关键是每个人对媒介的使用,艺术家应该用他们的主体性和媒介发生1+1的迭代,完成超越。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艺见ART:这次展览有提到科技资本主义对于星球的劫持行为,可以具体解读下?
孙啟栋:举个例子,当今金融贸易的交易越来越倚重于科技,现在的基金都不是靠人在买卖股票,是通过专门设计的软件高频操作买卖股票。这种科技把交易做的越来越快,如果人来操作哪怕判断的已经很快了,点鼠标的速度也赶不上程序的计算。科技让一切都在加速。对全球来说,一个地方发生的金融波动,瞬间就可以影响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这就是我说的,科技资本主义对于全球的劫持越来越明显。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艺见ART: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能做一些什么?
孙啟栋:在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我们聊起艺术家创作要看他的展览、看画册。现在年轻艺术家看作品,很习惯在instagram上看,不管是一个多大作品放在ins上观看都是同一个尺寸的,当下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完全跟之前那个年代是不一样的。这个现象是星球级的,它是一个现实,艺术家也逃脱不了,我们要看的是谁能克服这种方式。科技技术让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对艺术史的理解都是扁平的。艺术家们的认知或者判断包括他们产出的作品会出现很多同质化的东西。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科技让艺术家越来越缩减成自身的假肢,以前我们都说是一个人要配一台电脑,现在是一台电脑得配一个人,把人越来越变成搜索引擎,艺术家需要去克服技术带来的这种负面影响。单纯批判否定,没有意义,要思考如何克服它,不让自己被动的被带着走。
艺见ART:没顶画廊与「頌」艺术中心本次合作展览邀请了12位新锐青年艺术家,你希望这次展览呈现什么样的艺术效果?当代青年艺术家的特点是什么?
孙啟栋:“幻觉乱码”展览和参展作品对于平台经济、数字信息技术全球化、性别政治等议题都有触及,但并不是奔着这些主题去做图注,而是要看到艺术家们活生生的一个状态,看到他们的工作在美学层面的探索和贡献。

“幻觉乱码” 展览现场 「頌」艺术中心 2023

人在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在人化。艺术家不能跳脱于社会,当代的人也是这样。我在这几年有一个观察,现在各行各业很多年轻人越来越优秀,懂得也很多,眼界也很开阔,他们是优秀的,但又是没有特色的,而且这个趋势在加剧,这不只是艺术行业而是全球范围各行各业的问题。艺术家需要用熟悉的媒介或者艺术的语言在自己的美学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高扬一种新的流动的主体性,又不被流动带走。

采访整理:艺见ART

图片提供:「頌」艺术中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艺见ART”(ID:yijianart202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