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勒妇女(吉努夫人肖像)》
“希望我画的肖像,
一百年后的人们依然能让人有所触动。”
梵高
1888年的二月,法国南部,天气微凉。梵高来到了小镇阿尔勒。他希望在这里组建名为南方之家的艺术团体,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在阿尔勒共同钻研技艺。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对阿尔勒的阳光赞不绝口:
“我亲爱的弟弟,我有一千个理由搬到南部这个艺术天堂。我想看到更炽热的阳光,它们和北部雾气重重的气候太不一样了。”
梵高在拉马丁广场找到了一个住处,一间与阳光一样明亮的黄色房间:
▲《黄房子》,梵高,1888
距离黄房子一个街区的地方,有一个深受夜旅人喜爱的咖啡馆——火车站咖啡馆(Café de la Gare)。
火车站咖啡馆是夜旅人的最爱。它24小时不打烊,无数次为深夜买醉的路人,饥肠辘辘的行者,提供一份短暂而踏实的温暖。
咖啡馆的老板娘吉努夫人也是迷人的存在。吉努夫人本名玛丽·朱利安,是阿尔勒本地人,18岁时嫁给了约瑟夫·米歇尔·吉努。
不同于19世纪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女性,吉努夫人不仅有一份工作,还经营着自己的咖啡馆事业。梵高来到阿尔勒时,吉努夫人已年近四十。作为阿尔勒本地人,她是典型的黑发黑眼睛的美人,拥有着地中海女性的成熟魅力。
▲吉努夫人出现在高更画作《夜间咖啡馆》
吉努夫人的黑发黑眼给梵高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很想为夫人画像,但他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近,直到高更的到来。高更更懂得如何与女人打交道,终于,两个人在咖啡馆消费了无数顿咖啡与简餐后,吉努夫人同意为他们作模特。
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里,高更与梵高同时完成了创作。高更为吉努夫人完成了一幅简单的炭笔画,而梵高则完成了一幅更完整的彩色油画肖像。
▲左:高更《吉努夫人》| 右:梵高《吉努夫人》
梵高创作这幅肖像时,满含热情地在画布上挥洒着各种色彩:
鹅黄色的背景,墨绿色的书桌,暗红色的洋伞,米白色的手套……唯有吉努夫人黑色的秀发,与黑色的眼睛,平静地凝视前方,与多彩的画布形成了温和的平衡。
梵高画中的温度宛若一首色彩的诗篇。他是个热爱读书的画家,认为艺术家布置画面中的色彩,应像诗句一样蕴含和谐的律动。在另一版本《吉努夫人》的画中,两三本书也出现在桌子上。
▲《吉努夫人》1888,大都会博物馆
这一版本的色彩更加饱满,吉努夫人的衣服变成了藏蓝色,与背景更加明亮的黄色形成更明显的反差。吉努夫人依然神色平静,衣襟上的红色刺绣小花彰显着她独特的品味和阿尔勒民族服饰特征;面前的两本书颇有年代感,是反复阅读的结果。
实际上,梵高爱书,丝毫不亚于爱伦勃朗的画。也许里面就有梵高最爱的两本: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欢歌》,以及比彻·斯托(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这两本书,梵高反复诵读,尤其是斯托夫人的杰作。他曾说:
“你怎么会不喜欢一本由女性创作的小说,何况她还在为自己的家庭和面包努力写作。”
高更的到来无疑使梵高在阿尔勒的生活更加“阳光”。早在会面之前,他便与梵高通信,在信中互相称赞彼此的作品和对艺术的理解。
▲梵高的信
在钻研绘画方面,高更实践的时间更长,经验也更加丰富,他来到阿尔勒,更像是作为领路人来引导梵高。然而,梵高虽然尊敬高更,但非常坚持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并创作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而且非常成功。
两人的“蜜月期”在梵高出现精神问题,甚至割掉了左耳后,戛然而止。高更踏上了奔向南方以南的火车,去寻找自己的风格;梵高孤独且自省地搬到了圣雷米精神病院。凭着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他以高更大炭笔画为基础,再次绘制了吉努夫人的肖像,并命名为《阿尔勒女人》——不变的,仍然是吉努夫人浓密的黑发,和那平静且坚毅的黑眼睛。
▲《吉努夫人》1889
实际上,在医院里再绘这幅画时,梵高依然饱受着精神衰弱的折磨。虽然梵高与高更两人不再住在一起,但仍然保持着通信的习惯。
当高更看到了这幅肖像,他认为梵高比自己画的还要好:
“我见到了《吉努夫人》的油画。这是一种真正的艺术,而且激发了对模特的好奇心。这幅画比我画的好。”
高更在这幅画里,看到了梵高用尽全力对自己病情的控制。他想要变好,至少是在画画的时候。
“尽管你仍然承受病痛,
但画作中你褪去了敏感,
尽量让整个画布展现出温度。
在这个艺术日趋商业化的年代里,
你的画里完全没有冰冷的算计。”
Despite your ailing state
you have never worked with so much balance
while conserving the sensation and the interior warmth needed for a work of art,
precisely in an era when art is a business regulated in advance by cold calculations.
梵高触动人心的,永远是看不见的温度。他自己的理念亦是如此。他的画不追求像照片一样细致而精确,而是加上对模特的了解与印象。那些笔下的咖啡馆老板娘、邮差、医生,都是他的朋友们。他力图让人们通过他的画,了解他的朋友,以及他们曾给他带来的人生中的温暖。
新的一年,愿你我也能像梵高一样遇见温暖的人,描绘温暖的回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治愈美术馆”(ID:healinggallery77)。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