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专访 | 从校园走出的文创品牌是什么样的?

设计师专访 | 从校园走出的文创品牌是什么样的?

本期的主人公是两位相遇于南大,

并扎根于南京的年轻设计师,

他们在校园便成立了自己的文创品牌,

一步步走来到今天,品牌已经走向成熟。

如果你也想成为一名文艺工作者,

今天的分享不能错过~

 

 
🎯赛炳坤工作室

容括原创IP、文旅产品、餐饮品牌包装等板块的综合性全案设计工作室,专注于品牌策划与执行、原创插画与产品、文创周边设计等内容。

此外,工作室主导并开展了《非遗新生》计划,目前已发起了皮影复兴计划。拥有毕业于国内外知名高校并有着丰富商业项目经验的团队,致力于发掘生活中一切有趣的人、事物,打造兼具创意与人文气息的品牌,做有温度的产品。

小狮夫

赛炳坤工作室子品牌。小狮夫为创新而生,发现、分享及推广原创IP。插画与传统艺术,并带你开启有温度、有深度的创意之旅。
 
 

关于设计师们


   

印玲玲


   

赛炳坤工作室创始人

▪️ 品牌策划、插画师、IP设计师

▪️ 曾担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壹分之武设计工作室、无锡麦设计餐饮品牌策划主创设计师

▪️ 作品曾入选第二届中国国际青年插画漫画双年展,并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曾获得全国性比賽一等、二等、优秀奖及入围奖共计13项



   

赛炳坤


   

赛炳坤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 品牌设计、品牌策划、IP设计师
 
▪️ 毕业于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高校讲师
 
▪️ 曾服务于融创中国、绿城、首创、万达、 中渝、御锦城等房地产项目,负责营销策划与视觉设计
 
▪️ 作品《长安拾影》曾获2020江苏省研究生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创意设计实践大賽优秀奖
 



本期特邀工作室两位创始人进行访谈
让我们一起倾听他们的艺术故事💬

 
Q1:如果只用一句话,你会如何向别人介绍你们的工作室?
 

 

Answer

一句话描述还真有点难,不过我现在可以总结为:我们想用艺术和创作的力量去实现一些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是对社会的,也包括个人价值的实现。
   


   

 
Q2:作为一个从校园走出来的成熟文创品牌,能和我们分享您创立品牌的初衷,以及过程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事或者阻扰吗?
 

 

Answer

首先我觉得是两个观点和爱好比较接近的人的相遇,我们在创作上的方向是接近的,喜欢插画、IP这类有趣的艺术形式。之后我们开始尝试进行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文创设计,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符号特色。比如状元猴这一形象,它来源于中国的科举考试,是古代文人士子的一种追求,希望进入官场或者取得一定身份,其实也体现了一种美好追求。高中状元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这也是状元猴在今天受欢迎的原因。
   
   
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早期工作室参与一些市集或者艺术活动的时候,虽然我们没有经验,但从现场观众反应来看,我们的作品是受欢迎的。这点比较出乎我意料,当然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信心。
   


   

 
Q3:《金陵绘梦图》广受好评,体现你们对南京的特有理解,你们认为《金陵绘梦图》与其他城市手绘地图的不同是什么?你们在创作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
 

 

Answer

首先手绘地图可以分很多种,具有向导性的城市地图、具有纪念意义的旅游地图等等,而《金陵绘梦图》是一个插画地图,我们选择了一些具有象征(如建筑、街景、生活场景等)的符号来进行描绘,实质上这份地图不只是作为向导,更多是对南京城市面貌的叙述和再现,同时也隐藏了我们对南京这座城市的记忆。
   
   
之后我们还打算绘制玄武湖的手绘地图,同之前一样,延续对南京人民生活状态的描写。通过一系列的刻画,我们希望手绘地图将作为一个媒介,去传播南京的特有地域特色和风貌。
   


 
Q4:之后你们一直在探索非遗文化,除了南京城市外,也开始向别的城市延伸,为何如此青睐非遗文化?是“大势所趋”吗?
 

 

Answer

其实现在非遗文化在大众视野里出现的频次越来越少,呈小众化的趋势,面临着生存困境。涉及非遗文化的创作时,我们不致力于把它的经济价值最大化,或者说把它一定程度商业化。而是希望通过对传统元素进行新表现,让它们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以我们的《皮影复兴计划》为例,西安有悠久的皮影历史,我们特意去走访了一个皮影博物馆,很明显能看到博物馆的人流量很小。而基于皮影这类民俗文化的创作,必须是通过靠近、调查、触摸它,深入挖掘它的表现语言,才能让皮影文化变得有趣、新颖的同时,保留本身的文化属性。在和博物馆负责人沟通之后,决定开发相关的皮影文创产品,希望以这样的传播形式促进非遗博物馆的推广,改善博物馆的经济压力,带来良性循环。
   



 

 
🎬电影剧照/网络
 


 
Q5:你认为现在的文创设计(尤其是关于非遗文化)有元素堆砌或者文化元素浮于表面的倾向吗?
 

 

Answer

这种情况确实比较常见,将一些元素运用到各种产品上,或者做些形式的变化,这其实是没有深入探索文化内涵的表现。关于这个,我想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剪纸动画《葫芦兄弟》的例子,其中人物使用的是剪纸形式,场景有许多自然景物,山水实际是来自中国的青绿山水画。整部动画片都带有中国的文化元素,并且运用起来不刻意,能让人感受到流畅的美感。我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一个极佳范例,更体现了文化自信。

   
   
因此在进行基于非遗文化的文化创作上,切忌浮躁,不要急于变现,一定要通过文化调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才能让自己的作品逻辑成立,更立得住脚跟。
   



 
🎬《葫芦兄弟》剧照/豆瓣
 


 
Q6:现在的文创设计大赛很多,您认为大赛最注重的应该是什么?能够吸引您参加的点会是什么?
 

 

Answer

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会更关注主题。现今的文创比赛很多,大部分会更偏重大方向、大范围的概念,比如以一个地区或城市为区域性的辐射来进行文创衍生。而吸引我们的比赛则会是偏具象的主题或角度,能够让人一眼看过去有共鸣的,就容易产生创作欲望。
   


 
Q7:南京和泉州都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要想让一座城市的文创设计出圈,在创作上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南京江南贡院明远楼(民国/现在)

📷泉州钟楼(上世纪50年代/现在)


   

   

Answer

我曾经去过泉州旅游,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到了泉州市区,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红色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视觉冲击力。一条街道同时出现清真寺庙、基督教堂和佛教、道教寺院,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这就能反映泉州深受外来文化影响,同时又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并让它们共存。

   
   
因此,如果想让一座城市的文创出圈,我认为还是要回到文化挖掘本身上。城市的基调由城市方方面面的内容组成。可以从历史民俗文化、人文特点、视觉特色等等角度入手。但无论如何,形成文创产品不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挖掘文化去形成不同形式的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实质上会自然而然成为文化探寻的结果。
   


   

 
Q8: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的工作室要招人,第一个需要符合的条件是什么?
 

 

Answer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对艺术的热爱。现在做艺术的人很多,艺术形式、花样也越来越多,如果不是对绘画真正热爱的话,在面临前期的困境时很容易放弃,所以这一点非常重要。
   







非常感谢赛炳坤工作室两位创始人的倾情分享,作为年轻的设计力量,却关注着非遗传统文化,进入了挽救非遗文化于危机的行列中。


同时,我们能看到他们在作品中的ideas和诚意,相信赛炳坤工作室将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矮凳网”(ID:IDEN-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