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大佬入行35年,夺下“钟表界奥斯卡”,直指行业弊病:中国设计师,依然在模仿!

设计大佬入行35年,夺下“钟表界奥斯卡”,直指行业弊病:中国设计师,依然在模仿!



ⓒ受访:张建民
ⓒ采访:王莹
ⓒ摄像:张文化






中国品牌,在国外有多火?
CIGA design玺佳,中国原创手表品牌
被纽约时报评价为:

击败瑞士的中国手表!
和苹果、宝格丽共同入选iF大奖「全球TOP3」
并被瑞士最高艺术殿堂-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在这之前,中国品牌无此殊荣。
一个仅成立6年的品牌,
如何以此般速度,冲出国门?




在深圳,背靠塘朗山的大厦里,
象君见到了CIGA design玺佳的创始人-张建民
在这个名字前,有太多头衔:
中国第一批学习工业设计的人;
中国第一批高级工业设计师;
中国第一批十佳设计公司创始人;
中国十大杰出工业设计师
......




可初次见面那天,刚坐定,
他便与我们热切地分享:
“前两天,刚拿了学校运动会的跳高第一名!”
真是个有趣的人,
他和我们想象的,太不一样。
在设计行业摸爬滚打30余年,
磨砺出一身锋芒,
却不失少年郎的赤子之心,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张建民的故事。







回顾24年,我有很强的挫败感


我是中国最早学习工业设计的一批人,87年入校。


喜欢体育,喜欢动手,喜欢做些小发明,还喜欢摄影。


这些东西都不由指向一个目标-工业设计。


因此,选择工业设计,就像是注定的梦想



▲89年在校期间旧照

抱着对国家,对民族的意义,毕业后我放弃了留校唯一的名额。


带着梦想,来到深圳。

93年的深圳,彼时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公司。


于是,我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开一家工业设计公司。



▲93年公司成员合影

你可以说我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可以觉得我很凡尔赛,


但是我必须说,只是因为当时注册公司,比较容易罢了。

94年,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公司,算是深圳最早的工业设计公司之一。


同年6月份,我又大了一回胆。


找到了一家媒体,在报纸上登广告,讲什么是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对国家,对民族有什么意义。


人家用广告推销产品,我就推广概念,想着用这种方式,接项目。



▲94年刊登的报纸


当时团队10几个同龄人,在深圳的城中村,条件十分艰苦。

骑个自行车上下班,有活就先接着。


一做八年,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深圳地铁。




面试时我告诉他们:导示,属于工业设计


他们给了我一个月的时间,出方案。

报设计费时,我鼓起了最大的勇气,报了个天文数字:一百万

结果你猜?他们很痛快地答应了。


当然,我也不负所托地完成了。





说实话,直到做完方案,我都还没有坐过地铁。


凭着自己的想法,我是第一个把工业设计理念,以及其背后的用户体验,带入到中国地铁导示系统里的设计师。


为什么要将用户体验,应用在地铁的导示系统里?

地铁是公共交通,面对着极为庞大,且跨度大的人群。


如何照顾到刚来的?如何服务好文化水平不高的?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



▲深圳城市人行导视系统

但地铁导示,并不是我最引以为傲的作品。


深圳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造了一个工业设计的产业园。


作为第一批入驻该园区的工业设计公司,运营单位找到了我,希望我来完成园区建筑的改造设计。


那我完全不懂建筑啊,只能再次把工业设计理念,带入到建筑方案中




我用了四个头像,分别是达芬奇,爱迪生,爱因斯坦,以及华人设计师的骄傲-贝聿铭。


每个头像由一万片左右不锈钢片,疏密错落地组成。


以此,作为建筑群的主心。


我理解的工业设计,包括了艺术、技术、科学、设计。


这些领域的代表人物,就是这四位。




做完这个建筑后,一战成名。


开始了我的第3个八年,做建筑。


陆陆续续做了很多建筑方案,例如海南创意港等。




然而回顾这24年,我常常有一种很强烈的挫败感。


来深圳,是带着做工业设计的梦想来的。


事实上,项目越做越大,设计发挥的空间却越来越窄。


在中国当时的设计生态环境下,设计师会受到非常多的制约,现在依然。


所以我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走?




这时有一件事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苹果在2006年推出第一代iphone,扭亏为盈,成为世界顶尖的企业。


在当时微软、facebook的虚拟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苹果给产品类企业带来了希望。


2013年,我的想法逐渐明确,我要做自己的产品。


于是,我成立了CIGA Design玺佳。


始终坚信:


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依然可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






创立玺佳,是设计师的自我救赎


说到这,可能在外人看来,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可是,无论是做平面,做导示,还是做建筑,都是公司为了活下去的必经之道。


创立CIGA design玺佳,才是内心所向



击败瑞士品牌的中国手表
2020年是CIGA design玺佳重要的一年,也是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


疫情期间,我们有了很多思考:


人类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呵护地球,爱护地球?


于是,我们做了这款蓝色星球机械表。




这款手表,从外形看,以立体精雕工艺,真实的海陆比,还原的地球大陆


其实,还有一层奥秘,手表的机芯应用了2013年我们研发的“非同步追随”技术

这个技术设计灵感来自人类最早的计时器-日晷,可以实现一根指针同时指时和分,颠覆200年以来传统的腕表走时方式


随着时间的流转,看到“地球”在手腕间不停转动。



我开玩笑说,如果你戴几十万的手表,只能说明你很有钱。


但如果你戴蓝色星球,传达的意义完全不同,


它代表着一种环保主义的精神主张。




这款手表,获得了钟表界“奥斯卡”GPHG挑战奖,全球钟表界殿堂级的大奖,


也是中国第一个在长期被瑞士手表垄断的奖项中,获得此殊荣的品牌。

同时,被日内瓦艺术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




▲图中左二人物为驻瑞士中国大使 王世廷

美国纽约时报来采访,报道的标题就是:


击败瑞士品牌的中国手表!



内文这样写道:


“直到2021年的典礼之前,瑞士制表业几乎没有人认为中国人是竞争对手—正如该行业对CIGA Design获胜的震惊反应所强调的那样。



这款中国制造的手表出乎意料。”





收到消息后,对我们整个团队而言,是一剂强心针。


朋友都劝我亲自去瑞士领奖,毕竟算是人生的高光时刻。


我纠结了很久,考虑到出国手续及疫情等诸多因素,最终没去。


当时,我是这么跟朋友打趣的:


“难道你认为,我只能获这一次奖吗?”


中国钟表,能不能做出创新?

回到故事的开端,CIGA Design玺佳刚成立时,手握三件产品:


太阳能蜡烛、人体感应灯,手表。

我要选择一样,主攻发展,最后我选择了手表。


因为蜡烛、感应灯,更依赖于技术。


手表在200多年的发展下,技术相当成熟,到了设计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候





纵观钟表的发展史,


瑞士的手表,做金表,加钻石,用复杂的工艺,是富人的高级物品。

日本抄它,中国也抄它,但有一点不一样。

日本通过学习消化,逐渐找到自己的路,就是专注于钟表的工具属性。


而中国,没有。


连取名字,都在打国际名车的擦边球,例如宝时捷、宾利……



作为占全球手表产量80%的国家,中国主要是帮别人代工。


而我们自己的品牌,一直在追随、模仿,从未超越。


所以,我下定决心成立玺佳,重新转换赛道,彻底从乙方,转为甲方。


并希望通过玺佳,给中国的设计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中国钟表,能不能打破模仿的边界,做出创新?



#机械表的核心,是机械艺术
问你一个问题,


200多年的发展,你认为机械表沉淀下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有人说品牌,有人说工艺,在我看来都不对。


钟表的机械艺术,才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玺佳第一款全镂空机械表


过去瑞表的镂空,会精心打磨,加卷草纹,人工标识,看起来复杂,却古老。


到了现代,我们要把现代化设计和机械艺术做融合。


从玺佳的第一个机械表开始,我们就坚持做全镂空。


镂空,不是一个形,是要想办法把机械艺术最大化。




我们做的第一款机械表,表盘不浮夸,整体趋于简洁。


一元硬币大小的机芯里,含94个零部件。


双面镂空的设计,让复杂和纯粹并存。

就像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言:


我们穿戴在身上的物件,都是内在的一种外在表达。


如今看时间已经非常方便了,那么为什么要戴表?好不好看成了第一要素。


玺佳的表,表达了一个人的品味,个性,特点。




所以我们从设计来看,瑞士手表是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好选择?


不是。


玺佳在做的,就是打破这条固有观念。


#真正好的文化传承,是传神
过去,我们评价一款手表,主要是两点。


好不好看,跟人搭不搭。


那如果从搭不搭的角度来说,没有一款瑞表和中国人搭。


因为没有一款瑞表,是为东方人开发设计的。


所以玺佳在开发第一支机械表时,意图集东方之美




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天圆地方的理念,做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


当我们把这款表,和中国卖得最好的瑞表放在一起,


你会发现,玺佳的辨识度,极高。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加入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十分优秀,但真正好的文化传承,是传神


如果你只取形,那是简单的抄袭,


但如果你能直取灵魂,设计就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原创设计,如何拥有国际竞争力?
玺佳2018年卖爆,到2019年底,我们把一款表拿到美国indiegogo做众筹。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款表,卖了278万


累计1W多只,涉及100多个国家,创造了indiegogo钟表类产品销售历史最高,纪录保持至今。


被美国indiegogo评价为:中国工业设计成功出海的典范


▲玺佳大猩猩在美国众筹平台


2021年,iF颁布2017-2021年度珠宝手表类目排Top 3,


苹果第一,玺佳和宝格丽,并列第二。


▲iF 2017-2021年度,珠宝手表类目品牌排名Top3

这里就可以得出一个非常直白的逻辑:


当我们把足够强大的设计,和中国的优势产业结合,


其迸发的能量,是超乎想象的。



▲玺佳MY系列 获2017年iF金质奖


什么是足够好的设计?


设计不是自嗨,而是有能力和世界一流的企业,站在同一水平。


什么是优势产业?


时代周刊把深圳称为硬件天堂,深圳的钟表供应链,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完备,效率最高的。


中国好的原创设计,加上优秀的供应链,竞争力就出来了。






被低估的,设计的竞争力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我在玺佳的每个产品上,都投注了这个理念。


一句话阐述这个理念就是:让用户觉得超值


情理之中,是用户思维,在用户惯性理解中,产品的模样,使用逻辑等。


意料之外,是创新思维,超出用户想像的,更精彩,更便捷的部分。





以玺佳姬械系列手表为例,


谁说机械专属于男性?我认为我的作品能够吸引那些想要通过腕表被赋予力量的女性。

在这款手表上,我想表达的是自由与狂野、真实与冒险。


   
   

无论是何种时代,女性所表现的脆弱,还是强大,只与女性自身有关。


因此,这款手表吸引了大量女性购买,


在佩戴的那一刻,其展现的除了手表的装饰作用以外,


还有勇于向前的女性之光。



#不要做跟随
回过头来看,中国手表发展,已有60余年。


但是无论知名度多高的品牌,都无法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设计师只能在品牌认知边界范围内做设计,想创新?不行


就像当年我拿着两款获国际大奖的手表,去找中国最厉害的手表品牌合作,


他们给的回复是,无法接受。

▲玺佳大背透设计

目前在中国,有两种设计模式。


一种是设计服务,设计公司服务于甲方,在其认知的边界下做设计,


最后评判设计方案的,往往是外行。


另一种是大企业自己的工业设计中心,其发挥主导作用的,往往是市场部。


他们告诉设计师,过去一年什么好卖,你就做什么。


一个设计,经过市场评审,企业评审,早已丢了设计师的初心。





人人都说工业设计重要,可没有人看透工业设计发挥竞争力的核心要求,


在普遍接受度低的情况下,中国工业设计要如何落地?


这需要整个行业不断反省,不断提高胆量。

#设计的最终归属,是公益
在给蓝色星球定价时,很多人劝我,可以定高一点。


当时中国品牌的手表,价格天花板是一万,所以大家都希望我能把价格突破一万。


但最后我坚持,把价格定在五六千。


为什么?


这款手表无论是做工,还是机芯,定一万的价格,绰绰有余。


可是我更希望把它划分为一个好的,但不贵的产品。




有人说,劳斯莱斯是他设计的。


那这是不是证明,他非常厉害?


对此,我只能说,这个设计师还是一个不知名的设计师,他需要通过设计劳斯莱斯,来让自己变得知名。


对于一个知名的设计师,他不需要以一个品牌的名号或者其他来证明自己,而是希望他的作品可以被分享。


一个品牌也是一样,价格未必是评判产品好坏的最终标准,其发挥的价值,才是


▲玺佳方圆之道 获iF设计奖

当我们在手表中宣传环保理念的时候,已经注定我们走上了和其他品牌不同的道路。


价格低一点,门槛低一点,


让更多人买到这款手表,让更多人把好的精神与理念戴在身上。




有句话叫做,财富的最终归属,是慈善。


那么设计的最终归属,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公益,为人解决问题的公益。


一个设计,能辐射到更多人群,那么这个设计,就成了。


#现在最迫切的,是中国设计的原创能力
就像我前面说到的,今天玺佳在做的事情,是突破边界。


中国优秀的工业设计公司,工业设计师,真正要解决的,是突破传统设计思维的边界。


如今大多数品牌仍在走模仿的路线,这成不了气候。




我在大学里当老师,第一节课就先考试。


考什么呢?每人一张白纸,15分钟时间,画两个logo:苹果和耐克。


在手机鞋子笔记本都被盖住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画不清楚。




中国有句古话,叫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如果你仅仅认识这个标,就只是个普通人,


但从今天开始你是设计师,就要具备设计师的眼光,思维,专业功底




想要掌握这份能力,就要不断吸收并超越。


每一年的国际设计赛事,总是我最期待的时刻。

在那里,一边让世界看到中国设计的能力,一边交流吸收全球的优秀设计思维。


多年来,玺佳不止一次登上 iF 设计奖的领奖台,在喧嚣与鼓掌中,震撼于设计的魅力。





作为界三大设计奖项之一的 iF 设计奖,成立于1954年


其评选的设计作品,不仅代表着优秀的设计品质,更是是国际上公认的杰出设计成就的象征。


iF 设计奖表彰所有领域的设计成就,



包括产品设计、包装设计、传达与服务设计、建筑与室内建筑设计、专业概念设计、用户体验(UX)设计和用户界面(UI)设计。


其国际化的专业评审,是对行业风向的把控,也是对新生品牌激励。




未来,我们不仅期待,在iF看到更多实力出圈的设计,


也期待更多的中国身影,走上国际舞台。

中国,能不能做出更好的设计?


我想,是能的。


年轻一代,未来可期。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普象工业设计小站”(ID:iamdesig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