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导演、视觉艺术家陈墨墨: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加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之间 | OF小酒馆

摄影师、导演、视觉艺术家陈墨墨:结合中国传统元素加天马行空的创造力穿梭于现实与虚拟之间 | OF小酒馆


   




   

   

陈墨墨


陈墨墨,中国著名摄影师、导演、视觉艺术家,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深耕摄影与CG艺术领域,其摄影与导演作品最大限度地结合中国传统元素,构成其独树一帜的风格。


在实拍领域,他擅长人物拍摄,以华丽的光影效果和成熟的后期制作功底捕捉人物特质;在CG视觉创作领域,他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取之不竭的创作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独立于现实的元宇宙;在导演领域,他对节奏具有极强的把控力,尤其擅于镜头调度,以标志性的“陈墨墨运镜”抓住眼球,打造无数视觉幻梦。


陈墨墨独特的视角及敏锐的直觉,使他的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国内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视觉艺术家之一。他常与国内外大刊杂志合作拍摄明星艺人,也常常执导国内外知名品牌的视觉大片。在团队建设上,他于2011年创办云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首席摄影师及视觉总监;2020年创办不熬夜工作室,该工作室目前主攻CG视觉创作。





   



     



您好!欢迎来到OF小酒馆,先来和我们观众打个招呼吧!


Hello,我是陈墨墨。


以前是个拿相机的,现在是拿着相机玩电脑的。开个玩笑,我之前是一名摄影师,现在主攻数字艺术领域,主要做导演和摄影师,创作大多会以中国传统元素为灵感。




     



您在大学时是什么专业,为何会对您现在所深耕的方向感兴趣并选择以此为职业?


我在中国美术学院主修的是视觉传达,现在主要做数字艺术创作,我个人感觉就是一个很偶然又很必然的事情。


视觉影像就是这样嘛,像是摄影发展了五、六十年,电影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当人的表达欲在一种创作形式中抵达这种形式的极限时,传统的、既有的形式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枷锁。很自然,我们就会向外求索,就寻求一些新突破。


像我是在大学时就有接触到三维软件,后续在自己的摄影创作方面,也常常用这样的方式去探索画面的更多可能性。因此在瓶颈期到来时,顺其自然地想要结合CG去突破。


当然,也会有一些现实原因,大多数时候,我脑子里会出现无数 “爆炸”的想法,就面对两个问题:一是控制成本,纯靠置景去完成一组“上天入地”的创作,预算会跟我的想法一样“爆炸”;二是很多东西拍是拍不出来的,CG是将意识转化为可视物的捷径。





     


您在2020年创办了不熬夜工作室,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很多人听到我们一个三维工作室居然敢叫这个名字都会会心一笑,甚至会忍不住调侃两句,但其实这背后也藏着不少辛酸回忆。


刚起步时,我们更多采用实拍结合CG的方式,也是纯粹的视觉实验与艺术表达,远多于机械拍片的功利心。当时胡歌那一组出来,有点水花了,媒体的合作就越来越多、外界对我们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我们自己也希望能在数字艺术这条路上长远地走下去。



       

       

       

       

       

       

       

       

     

红蔓|环保系列公益大片:胡歌


这种“内外夹击”之下,我们面对着最紧迫的三个问题:首先团队还在初始形态,人力上是明显缺乏的;其次制作周期相对比较短,时间紧任务重;最后是我们对作品质量一以贯之的高要求,不愿意敷衍了事,既然标准在那里,就只能好、更好、再好。这三个问题就导致那时我们天天熬夜睡沙发,当时只是单纯地想着“要是能不熬夜就好了”。


后来渐渐地,体系也逐渐起来了嘛,我们尽最大可能去把团队扩大,让更多有天赋、有热情的人参与进来。从那时起,「不熬夜工作室」就不再是一个美好飘渺的期许了,而是一个带着些调皮的、属于我们大家的、共同的名字了。




     



在您的CG视觉创作作品中您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独立于现实的元宇宙,您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呢?


我个人比较坚持“元宇宙是一个主观世界”这个观点。科幻片算是我的启蒙吧,日后的很多幻想都是基于我当初看过一些经典科幻后发散出的思考:这个世界会不会还有另一个我?会不会存在跟另一个存在生命的星球?那样的星球所孕育的生命该是什么形态?


元宇宙对我是一个造梦的过程,是成年人的童话与神话,我们保留人类最本真的幻想却又一砖一瓦去见证幻想成型。


我既是神话的传道者,又是神话的缔造者,这不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吗?




     



在创作时,很多时候甲方的意见和设计师会有很多不同,您是如何平衡个人艺术创意与商业需求之间的关系的呢?


在我看来,这两者并非完全冲突的,几乎不会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首先,每个创作者都会有自己的思维和风格,在甲方找到我们之前,他们本身先会有一个判断:我的个人风格和他们的品牌战略是否契合。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筛选后,我们共同点往往会大于矛盾点。


其次是一些小的分歧肯定会存在,也基本每个项目都会碰到,更多是专业上的探讨和磨合,无论是他们对我们的视觉表达,还是我们对他们的商业需求,彼此都需要有所妥。我比较自豪的一点是我们的案子基本都是以“双赢”收尾的。




     



您的摄影与导演作品最大限度地结合中国传统元素,为什么会选择以这种创作风格?


我作品中中国传统元素的使用是分两种情况的:一是一种无意识地表达,我一直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传统文化在我的时空中发出声响,我自然地就回应了这种召唤,就好像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所阐述的一样,那是我「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


另一种更为常见的情况是我有意识去继承和发扬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我很反感现在的一种思想倾向,即是在别人的审美体系里给自己的美打分,为什么要允许别人又做裁判又做选手呢?很多人做纯CG作品,成片一看,跟国外的作品没有区别,这是很无趣也很令人羞愧的一件事。我们中国人做数字艺术就该建立起自己的视觉语言,把话语权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而不是把它拱手让人。


另一方面,中国古典的东西本身是很美的,但是没有好的作品、好的载体去把它表达出来,现在我们有这么好的表达方式——数字艺术还算年轻,是一个他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审美霸权的地方。只要我们的创作者用年轻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做好平衡和融合,我相信,我们一定能达成一个风格上的开拓,这也是我一直在坚持的。



       

       

       

       

       

       

VOGUE | 虚拟时装

以传统五行“金木水火土”为创意点




     



可以透露一下您之后的创作方向和计划吗?


继续努力把我们的中国元素以一个新的视觉、年轻的风格,让更多的人看到。新的作品已经在创作中,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卖个关子,保持点神秘感。




     



最后,您作为过来人,对踏上艺术创作之路的后来者有什么建议或者鼓励的话吗?


我相信有意愿从事我们这一行的创作者都是保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开疆拓土”的野心的,但在这过程中,耐心、专注、内驱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武器”,坚持去做,一定会有人看得到。


如果是同样热爱中国风格的创作者,无论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我都非常期待你能把自己表达出来。我们今日同站在这里,共尽绵薄之力,让中国美成为时代的新标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OF COURSE想当然”(ID:ofcourse_c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