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艺术,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很高的民间艺术价值,其传统纹样图案通常是对人物、动物、植物、日月星辰进行极度抽象化的结果。
传统灰塑手工艺的代代相传,传递的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那属于地域性、异质性和多样性的文化密码,同时各式灰塑形象也是屋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从古至今,石狮子是祥瑞之兽,常放置于正门两侧镇宅护院,民居灰塑对雕上刻画着狮子抬头看见枝头的喜鹊,也有“抬头见喜”之意。
以石灰打底,加入盐、米、纸、糖,用这些可甜可咸、又最日常的原材料,雕塑出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生动形象,凸显浓郁的岭南民间艺术特色,这就是广东古建筑上常见的装饰工艺——灰塑。
除了日常的古建维护工作,邵成邨最大的爱好,是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研究灰塑各种材料的合成原理,思考如何将灰塑工艺中的精髓,应用到日渐多元的现代建筑上。他觉得灰塑的真正价值,不单是富有岭南特色的外在形象,更在于它合乎自然,巧妙运用各种材料的化学属性。只有充分掌握它们的特性,以及彼此之间的调和应用,塑造出来的各种造型,才能够经得起百年风雨的考验。
灰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在打底
构图、打钉、扎骨架、批稻草灰、批纸筋灰、批色灰、上彩,每一道工序都有太多讲究。做灰塑,没有十年八载的磨炼,很难出师。一件灰塑作品,往往需要很多天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再加上烈日下的高空作业,对意志也是一个考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掌上古建”(ID:zs_guji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