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机器互动的「六大法则」

人与机器互动的「六大法则」

书摘

《设计心理学》唐纳德·A·诺曼

本文摘自 唐纳德·A·诺曼 所著的《设计心理学》第四册《未来设计》第五章的部分内容。


唐纳德·A·诺曼 Donald A. Norman 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员,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设计心理学》4册包含:《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 (修订版)》、《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修订版)》、《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


设计心理学:未来设计 第六章 与机器沟通——

……
自然的信号提供有效的沟通。前面几章的内容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点,都是关于人与机器之间自然沟通的法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遵循着各方传统和礼节,而且通常是下意识的。作为人类社交文化、社会关系的基本组成部分,这些沟通原则经过了几千年的演进。我们不可能奢侈地等待几千年来发展人与机器之间具有类似的丰富互动,幸好,我们无须等待。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法则。这些法则在此清楚地呈现,好让设计师和工程师能将它们应用到机器内部构造的设计上:
设计第一法则: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
设计第二法则:具有可预测性。
设计第三法则: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
设计第四法则:让输出易于理解。
设计第五法则:提供持续的感知,但不引起反感。
设计第六法则:利用自然映射,让互动清楚有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