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真实地了解某个人或某群人的职业特点和工作状态?参观他们的工作间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日本舞台设计家妹尾河童以插画的形式,撰写出《窥视工作间》,带我们一窥近五十位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名人工作间。以此为灵感,粒子开启全新企划——窥视计划。我们希望能以更生活化的视角,将那些奔赴于理想最前线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介绍给大家。
团队曾经租了个100多平的办公室,可大家平时像游牧民族一样提着笔记本到处跑,实际工作中很少去坐班,朱老干脆退了办公室,拿着租金,带着伙伴们边旅行边学习。需要坐下来工作时,就聚集在朱老师家,久而久之,“家”便成为了朱老师和她团队的办公空间。
朱老师认为,这种work from home的理念也许会成为未来主要的工作方式,尤其在疫情尚未明朗的情况下,不妨多思考怎么在家里开辟更多的工作空间。
进门左手边是茶水间,打印机、插线板等物品一应俱全,无论是谁,带着电脑坐下就可以办公。
茶水间中间是一张很大的桌子,据朱老师介绍,每一个加入奇域博物馆的小伙伴们都来过这里办公。大家为了研发能够充分体现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说不清在这度过了多少个日夜。这张大桌子还产生过很多作品,比如17年双年展的导览地图,就是在这讨论出来的。
从2015年开始,奇域博物馆每年都会进行出国考察,这些考察不仅是为了国外博物馆的先进经验,还通过对比自身不足,思考如何将相同的模式落地国内。有时候人还没到家,国外的几箱资料快递就先到了。在朱老师家中,摆放着大大小小五个书柜,就存放着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也成为了朱老师孩子们的优秀读物。
求知的火种,由朱老师传递给了下一代的孩子们。
“奇域·博物馆节”主打节目—博物馆十日谈现场 ©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
第三届中国设计大展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团体导览 ©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
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公共文化服务 ©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
坪山美术馆志愿者与UABB志愿者交流现场 ©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
首届活色添香——新中式生活艺术节消寒雅集活动现场 ©深圳市奇域博物馆发展服务中心
“来谈一谈您对粒子的印象吧?”
每一期窥视计划,我们会邀请嘉宾们反窥粒子,在他们眼中,粒子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朱老师是这样回答的:
第一期窥视计划到此结束,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奇域博物馆的相关信息,可以点击关注公众号:
第二期窥视计划仍在筹备中,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其他空间,或者你想邀请粒子的朋友们来到自己的空间,欢迎在后台留言推荐/自荐,我们将会联系您,前往现场进行采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粒子普拉斯ParticlePlus”(ID:ParticlePlu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