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d Systems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
2022 TYPESCHOOL
现代意义上的编排设计是在20 世纪20 至30 年代早期设计理论和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19 世纪的马拉梅(Mallarmé)、阿蒂尔• 兰波(Rimbaud)以及20 世纪初的纪尧姆• 阿波里奈(Apollinaire)不仅让人们对字体编排的内在可能性产生崭新理解而铺垫出了一条新路,而且还通过实验将人们从固有的偏见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为后来的理论家和实践者获得开创性成就奠定了基础。这些杰出的先驱者包括了瓦尔特• 德克赛尔(Walter Dexel)、埃尔• 利西茨基(El Lissitzky)、库尔特•施维特斯(Kurt Schwitters)、扬• 奇肖尔德(Jan Tschichold)、保罗• 伦纳(Paul Renner)、拉斯洛• 莫霍利–瑙吉(LászlóMoholy-Nagy)、 约斯特• 施密特(Joost Schmidt)等等人为那些过分死板的字体编排赋予了新的活力。扬•奇肖尔德在其《新字体排印》(Die neue Typografie,1928)一书中创建出了现代、客观的字体编排规则,满足了时代的需求。
在1961年出版的《平面艺术家及其设计议题》一书中,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对网格设计进行了阐释,此举使其成为平面设计史上的先驱。网格系统也是发端于瑞士的客观排版设计(Objective Typography and Design)运动的一部分。不可思议的是,直至二十年后,才有专门的书籍出版——这就是《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该书自问世以来畅销至今,实属情理之中。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不知道、也不理解为什麽要建立网格这样的一个秩序系统。所以,如果想要合理、功能地运用网格系统,那就必须仔细地研究网格的所有原理。
《平面设计中的网格系统》开篇介绍了网格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宗旨,之后则是搭建网格系统的详细步骤。在讨论了纸张的尺寸、字体的选择、分栏的宽窄、行距、页边距和页码之后,布鲁克曼更进一步阐述了网格系统的诸多细节要素。
关于网格系统的应用一章则收录了多国平面设计师们的作品,其中包括维姆•克劳维尔、保罗•兰德、奥托•艾舍、马西莫•维涅里的页面设计作品,并使之与相关的网格系统构成一一对照。
只要不嫌麻烦,任何研究网格的人都会发现,在网格系统的帮助下,他都能更快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并让设计更具功能性、逻辑性和视觉美感。
THE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ypeschool”(ID:Typeschool)。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