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一文让你看懂五千年瓷器上的几何纹!

脑洞大开!一文让你看懂五千年瓷器上的几何纹!

有一种美似乎有特别的魅力

线条与韵律结合的一瞬

总是能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

这就是——几何纹

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项艺术

在我们的瓷器上面,

几何纹也是常见的装饰纹饰,

它们用点、线、面的排列组合

进行循环往复,勾勒复杂的线条。

独特的几何之美或作为主角,

或作为衬托,来装点瓷器。

几何纹是出现最早、也最简洁的纹饰,属于原始装饰纹样。


它以点线面组成多种规则的几何图形而得名,在商周时期是陶瓷中的主角,秦汉后便逐渐沦落为辅助纹饰了。现在绝大多数瓷器上都能看到几何纹的身影。

现在对于几何纹的范围较广,包括纹、三角纹、八角纹、曲折纹、弧线纹、圆圈纹、回旋纹、菱等等形纹及一些难以名状的抽象图案都在范围里。



 

编 织 纹

编织纹泛指竹、苇、藤、麻等编织物遗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后来摹拟这些印痕的装饰性纹样。


纹样有:席状、人字状、米筛状、叶脉状、方格状等。

一种具有浓厚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最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就有了。


在商周、汉代,编织纹已属于常用装饰。


唐代至清代,也一直流行不衰,常用作器物的底纹或边饰,也有作为主题纹饰的。

清乾隆斗彩编织花篮纹花瓶


     

网 纹

网纹也称“网格纹”“方格纹”,将方格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边疆形式展开似鱼网,有直线网格、斜线网格和曲线网格。

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灵感源于当时的人打猎捕鱼。


   

宋 当阳峪窑白釉剔花瓶

故宫博物院藏

网格纹明显深刻的线条在宋代的磁州窑瓷器上很常见,黑白分明的几何组合,看上去富有动感。
 
 

     

绳 纹

绳子在陶器上压出的印痕,有粗绳纹和细绳纹。


         

         

粗绳纹和细绳纹

绳纹是原始纹饰之一,新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了。


当时的人比较随意,所以会看到纵向、横向、斜向、交叉、重叠、中断等等不同情况。



     

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绳纹壶

2019纽约苏富比 成交价:50.3万人民币



     

弦 纹

一种原始的陶瓷装饰纹样,作细而长的线条形,水平展开并环绕器物周匝。
 

弦纹的出现与原始制陶中轮制方法的产生有关,围绕器物水平展开的绕一圈的线条,而旋刻出来的弦纹又称旋纹。
 

南宋 龙泉弦纹瓶 (一对)


 

 
由于使用工具及处理方法的不同,有凹凸、粗细、尖方、圆弧等不同形状,也有单线弦纹与复线弦纹之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  
 
故宫博物院
 

此外,还有用彩绘、堆贴等方法形成的弦纹。
 


             

回 纹

纹样如“回”字,线条作方折形卷曲,回纹与雷纹同源同义,亦可视为雷纹形象的一种,有单体、一正一反相连成对和连续不断的带状形等,多用于装饰器物的口部或颈部。


       

宋 定窑白釉划花回纹盏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回纹最早在马家窑文化类型陶器上普遍出现,从元代至今,回纹常作为边饰出现。

到了清代,“回”这个字,更多的赋予了美好的寓意,代表“百转千回,富贵不到头”。这一时期常用作主体的纹饰,运用在各类民窑与官窑上。


     

清乾隆 仿古通菜牺耳尊


     

缠 枝 花 纹

枝茎缠绕,成连续的波状线,枝茎上填以花叶,构成缠枝花纹,如缠枝莲、缠枝牡丹等,为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行。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大碗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赏瓶


 

莲 瓣 纹


莲瓣纹是以莲花花瓣为装饰纹样。


南北朝时出现,宋代以后盛行,有浮雕、刻花、划花、印花、绘画等技法。


宋代-龙泉莲瓣纹盖钵

不同时代的莲瓣纹其风格又有所变化,有的修长,有的宽硕等。


清乾隆 白釉仿定模印莲瓣纹花口碗


         

水 纹

水纹又称“水波纹”、“波浪纹”、“波状纹”,形象是摹拟水流动的形态。


西周 原始瓷青釉刻划水波纹双系罐

故宫博物院藏

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其后一直流行。

专门表现海水波涛的,也称“海水纹”或 “海涛纹”;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也称“漩涡纹”或“涡纹”。

明青花狮子水波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