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谈|CHAPTER 30|李英伟(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 常委 /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教师)

名师访谈|CHAPTER 30|李英伟(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 常委 /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教师)

李英伟 (Li Yingwei)

高级工艺美术师

山西设计奖/执行主席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常务委员

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SGDA)/会员

山西省平面设计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教师

从业20余年,曾获中国设计师500强称号,中国设计事业三十年先锋人物称号等荣誉。设计作品在国际国内赛事与展览中多次入选获奖,包括:中国之星设计奖评审大奖、最佳设计奖、铜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首届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一、二、三等奖;靳埭强设计奖专业组优秀奖;平面设计在中国05展;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韩国国际海报双年展;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俄罗斯金蜂国际平面设计展;墨西哥国际海报双年展;99上海国际海报邀请展;X符号国际海报邀请展;瑞士图文—中国新时代文字海报展;德国汉堡今日中国海报设计展;瑞士文山文海—中国现代海报展;韩国大邱市色彩与文化国际海报邀请展;第22届波兰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之新面孔—中国海报展;海峡两岸优秀设计师海报作品邀请展;NEW FORM国际平面设计邀请展;字·汇—中美字体海报设计展;亚洲平面设计邀请展;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GDC设计奖三十年主题海报邀请展;创意映射:2022-2023 SGDA会员设计展等。

作品被法国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德国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德国慕尼黑设计博物馆,瑞士苏黎世海报博物馆,中国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入编、发表于《艺术与设计》《包装与设计》《新平面》《中国设计年鉴》《创意呈现》《中国创意百科》《深圳市平面设计协会会员作品年鉴》等专业学术年鉴、期刊。

指导学生参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包括:白金创意—全国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最佳指导教师奖;靳埭强设计奖—全球华人青年设计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奖;HIII BRAND国际品牌标志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之星设计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中国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等。


△彼此


△丝绸文化


△辛亥百年纪念


△森林城市

诗敏:李英伟老师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们知道您是已经从业20余年,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和国内外设计大奖,在设计的成长道路上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的吗? 


李英伟:你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故事。1998年末,在我恩师韩湛宁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做了“互动主题”海报送往上海并入选1999首届上海国际海报邀请展。这次入选给予我自信和更大的热情去学习设计。参加展览和赛事是很好的一种学习方式,首先可以检验自己作品的思想、表现等方面的层次,再是可以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别人的好作品。当然这样的学习是在优良的展览或赛事前提下进行。另一方面,了解设计的历史,追寻和探索设计发展的脉络,能让自己明白当前所处的阶段以及往后前进的方向。作为设计师,应当增强自我的感受力,对周围环境,对历史文化,对科技发展保持敏锐的感受与捕捉能力。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浅显体会,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


△国臻手写本


△虎年艺术笺纸袋


△供销物流集团


诗敏:据我所知,您不仅是一位富有经验的设计师,同时也是一位高校教师,您认为目前就读设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顺利地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实际作品的呢?想问您是怎么看待学校中的设计课程与商业设计之间的区别呢?


李英伟: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思想、理念、规律等便是通常所说的理论知识,是前人设计成果的解析,可以对之后的设计实践起到指导作用。设计专业的学生喜欢学习理论知识的占比不大,更多的是喜欢学习能够设计出好作品的方式与方法。我在课堂上常跟学生讲:“要以历史的眼光去学习和把握设计”。其实就是说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深刻了解和理解前人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科技力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他们的设计作品,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文化发展来做对比,从而能够得到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相当于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展望未来。


学校中的设计课程注重设计本身,商业设计是在利用设计手段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学校中的设计课程正在努力与商业设计一致。当然,应该是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会是这样的情形。


△6度手机


△博凡汾州宴 


△晋商学院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设计奖

△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


△山右文化


诗敏:在学习完您的标志作品,发现每一个作品创作手法多样、设计手法多元化,在此之下呈现出来的作品又能简洁且充分表达出本身的内涵,想问您是如何利用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进行设计,并且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的呢?


李英伟:好多人都在说,平面设计师从事专业设计时间久了以后会成为杂家。原因在于每一个行业都具有自身的属性,每一个企业或机构都具有独特的愿景,每一个甲方都具有自我角度的要求。作为设计师就会去学习、去洞察、去把握、去呈现、去满足以上的种种属性、愿景、要求,创作与之对应的视觉形式,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就会是各具特色的、多元的。对于设计师来说,久而久之就会对多个行业、多家企业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成了人们常说的杂家。至于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其实不是有意的,但设计师的个性以及手法会潜移默化的根植在每一件作品当中,我觉得想要摆脱很不容易。


△和平


△设计深圳


△宅家抗疫


诗敏:抗击新冠疫情是近两三年来的主线任务,在我们国家抗击新冠疫情中,居家办公最为常见,您的《宅家抗疫》海报作品中,用言简意赅的设计语言将抗疫精神表达到极致,想问问您是根据什么样的灵感来源设计出这幅作品的呢?

李英伟:确实是,近两三年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居家。在疫情肆虐的时期,相信设计师们都想用自己的手段表达一下对疫情的态度,与疫情相关的设计展览也相应的多起来。这张海报是应邀参加呼吸·共生——2020全球抗击疫情国际平面设计展而设计的,同时又收到战疫情·武汉能——2020抗击“新冠肺炎”公益宣传设计全球活动;城市的温度——2020“抗疫”专题公益海报邀请展;2020台湾全球防疫国际平面设计公益展等海报展的邀请。海报设计最初的想法是用“计白当黑”的创造法则来体现,也是想做的简洁一些,过程中极力促成最初的想法。画面上用“出门Go out the house”围起来一个门形的文字方框,在上面放一个白色的门板,门板把文字压住一部分,使“出门Go out the house”呈现出一半的画面,实际上就是不能出门的意象,白色的门板上加了门把手,这样就一目了然啦。因为这件海报是2020年创作的,以当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和认识,大家尽量不出门,宅家抗疫,是当时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青会体育书法美术作品展


诗敏:在您的二青会体育书法美术艺术作品展海报中,巧妙的将字形笔画与体育相结合,达到汉字文化和体育的碰撞融合,充分展现中国汉字与中国体育的魅力,形成独具风格的海报设计作品,您能和我们聊聊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将汉字元素加入到海报作品之中的吗?


李英伟:我相信基本没有哪位平面设计师不喜欢汉字。我之前创作的《文字的合唱》《深圳设计 设计深圳》《晋商大院》《IN CHINA》《和平》等这些被国外设计博物馆收藏的海报作品中,均是将汉字元素应用到海报中。二青会体育书法美术艺术作品展的展览设计工作进行的很紧急,时间很短,当刚开完创作之前的工作部署会之后,在美术馆的走廊里看到有工人把贴在墙上的标语揭下,这个汉字被揭起的过程,让我想到汉字笔画跟运动的关系,紧接着就开始了用汉字笔画表现运动的创作。不同形态的笔画并置,神似运动员在奋力拼搏,而汉字笔画本身又极具文化感。为了让运动员形象跟笔画协调,把运动员处理成剪影形式,这样汉字笔画与体育运动融合起来相得益彰,展览主题得以凸显,展览主视觉海报形成。


△共鸣


诗敏:您的《共鸣》系列作品中,运用线面的设计思路和相近但又不同的形状进行交叉,独特的创作手法将每一个的色彩中互相交织,巧妙的将每一个形状联系在一起,产生共鸣,关于这系列的作品您的设计是如何进行构思的呢?


李英伟:《共鸣》系列海报是应邀参加2017亚洲联盟超越设计展而创作的,展览在温州、云林、东京、首尔四地分别举行。通过了解这个展览的具体操作流程,我计划做成四张的系列海报,每一张海报去往一个地方参加展览,这样做是为了配合这个展览的特色。海报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传统纹样中的方胜纹,大家都知道方胜纹内涵无穷无尽的美好与吉祥,表示心连心,象征同心就能协力,就能办好一切事情,方胜纹本身就具有共鸣的寓意。海报中把方胜纹做了二方连续的延伸,使每张海报上都有相交的方形,彰显四地共鸣,在色块之上又叠放线条形式的方胜纹,意在表达更多更广的共鸣。这是传统图像现代表达的一个实验作品。


△行余书社


诗敏:临近采访尾声,再次感谢李英伟老师的交流与分享。根据您的个人发展和从业经历,想请教一下您认为作为新一代的设计师应该怎么规划和选择专业的发展方向呢?您可以提一些建议吗?


李英伟:在2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我一直践行着一个理念:要做你最喜欢的事、最熟悉的事、最擅长的事。所以我给新一代设计师的建议也是这样的,做你最想要做的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19第十六届山西设计奖


△2020第十七届山西设计奖

△2021第十八届山西设计奖


△2022第十九届山西设计奖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享有出版等网络平台推广权利,并享有最终解释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新视界”(ID:xinqingnianxinshiji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