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访谈|CHAPTER 27|张大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生导师 /《湖南包装》杂志 副主编)

名师访谈|CHAPTER 27|张大鲁(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研究生导师 /《湖南包装》杂志 副主编)

张大鲁 (Zhang Dalu)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文化创意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专家顾问
江苏省广告协会平面设计师专业委员会/理事
江苏省包协设计委员会/委员
中国壁画学会/会员
中国包装联合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中国出版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委员
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联盟主任/委员
IC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江苏地区专家委员会/委员
《湖南包装》杂志/副主编

从教至今三十年,主要教授视觉传达专业的专业设计课程。研究方向:平面设计研究、文字设计研究、文创设计研究、地域文化设计研究等。主要作品有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视觉形象,2016年世界羽毛球汤姆斯杯暨尤伯杯团体赛视觉形象等,壁画及设计作品入选第十届、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多次获得“中国之星”、“江苏之星”奖,大量作品获国际及国内各种奖项。并在2016年11月于韩国大邱大学中央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大鲁书道展—节气&候》。2011年获中国包协“中国设计事业先锋人物奖”,2019年获“江苏省紫金文化创意英才”称号。

著有《设计五境》、《字体设计与表现》、《版式设计与表现》、《色彩设计与表现》、《包装设计》、《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等数十种专著及专业教材,大量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内各专业期刊。

△与谁同坐


△唯见长江天际流

△辉映(之二)

△经略海洋

子舜: 张大鲁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新青年的采访。我们看到您的海报作品丰富而有趣,海报的创作手法多样,海报的视觉冲击力很强,很容易引起观者的情绪,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平时是如何进行海报设计创作?

张大鲁:您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创作的快乐。在从事平面设计的多年以来,由于教学和实践的需要,实际上涉及了诸多的方向和领域,如图形设计、文字设计、公共艺术、视觉形象设计、书籍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实践。我的创作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为教学服务,带着同学们进行设计形式与内容的探索与表达;二是作为设计师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叙述。当然海报设计在其中具有一定的显示空间,因为我觉得海报是最一种非常便于体现自己所思所想的艺术形式,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创意和思考。

△浮生六记-天青-张大鲁、杨得祺

△印象柳州

△千年一梦到江南

子舜:您创作的《千年一梦到江南》,阴阳相生,交替变化,运用了独特的设计手法,将水墨融入其中,所谓“刚柔相生,八卦相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等学说,都表现了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对宇宙的看法,那么关于这幅作品您的设计是如何进行巧妙的构思?

张大鲁:这幅海报是多年前为“苏州印象”海报设计展所设计的作品,希望从我们的心灵深处探索何为我们心中的“苏州”、梦里的“江南”,水墨语言的运用也是为了更吻合江南湿润柔和而梦幻的文化特质。在我们的文化语境中,“江南”是一个久远的概念,这个作品的主题也就是表达了不管我们身处何时何地,而在每个人灵魂深处都住着一个美好的梦境,那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江南”。

△巴尔代约夫印象海报

△X-动力概念

△影-折射

子舜:您创作的《影·折射》作品中把握阴阳观念以及对东方审美的感受,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对于艺术的精神方面和形式方面您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创作过程吗?

张大鲁:这幅作品的的主题来源于一次在苏州园林中的偶然徘徊,午后的阳光透过美丽的窗花斜照在空落的廊檐中,折射出斑驳的光影,散发出温暖而空灵的气息。光与影、虚与实、此与彼、时间和空间、感悟与表达在这里奇妙地交融在一起。在这件作品中,我希望通过光影的书写和穿插,探究那深藏其中的形式基础、时空概念和诗性精神。在物象之间体悟自然之妙,在视觉图形的节奏中表现一种生命的活力。

△葛物品牌设计

△谷子善品牌包装
△海木船奇文创品牌设计—张大鲁、苏秋

△仝羽春品牌设计

子舜:在设计师的成长中,可能到了一定阶段变得有些脱离了大众审美,拥有相对独特的设计手法,但如何向持续进步,而又不想被记忆中的浏览过的、已存在的视觉设计所过多影响,那张老师请问应该如何形成自己的视觉语言?

张大鲁:我认为阅读的习惯、表达的愿望、对美的敏锐感知能力、自觉而完善的人格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是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及成长阶段的设计师而言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的设计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脱离盲目模仿和借鉴的思维习惯,保持一个积极、主动、开放的心态,构建自己的知识和语言体系。从一个设计师对知识涉猎的广度与对工作投入的专注度的协调,就可以看出他是否优秀,优秀的设计师一定要有他们独特的表现手法、清晰的信息传达、和合乎逻辑的观点。另外,对一切有趣的事情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并用特别的有趣语言表达出来,所以,他一定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

△第53届世乒赛视觉形象设计
△世羽赛汤尤杯视觉形象设计

△苏州大学视觉系统设计

子舜:张老师您作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请问您觉得一个合格的本科设计教育应该给学生们带来什么呢?或者说,学生最应该从设计教育中主动获取什么?
张大鲁:在传统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大量的教师处于与社会和设计行业相对孤立和脱节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大批的高校教师都是由学校到学校的培养流程造成的,多数教师本身就缺乏设计实战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在当前社会形式下,设计院校的教师对于与行业之间的互动观点也不尽相同。

而我认为互动交流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从教师方面可以时刻保持自己对社会进程和行业需求的把握和敏感度,同时有利于以积极的态度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层次。

△海子的诗
△海子的诗
△心经
作为院校可以为教师的行业互动工作更多地提供有利的政策和技术保障,也可以聘任一定数量的业界资深设计师进入课堂进行具体的课程教学和工作坊计划,大量安排各领域精英人才开展学术讲座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参与讲座、展览等活动做出具体计划和数量上的要求。

我认为创新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僵化的师徒相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根据项目类型进行项目训练与实践。通过大量设计创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及行业发展动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队合作与文本撰写及综合设计实践能力,并获得职业的发展纵深和拓展。
△闲庭信步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子舜:您认为设计师如何在交流、传递信息与自我表达之间找到平衡?

张大鲁: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量急剧溢出的时代,作为设计师面临的世界是光怪陆离、瞬息万变的,我们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随时面临着滞后和边缘化的境地。所以,培养敏感的嗅觉和感官接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新的思维、新的逻辑以及新的语言保持最高的敏感和兴趣,积极进行各个学科领域的交流和学习和思考,在自由的艺术表达的同时也要注意独立的思考能力,平衡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不是技巧,随着阅历的提升自然会找到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自然境界。

△多面苏州

△星火燎原,百年新生
子舜:临近采访尾声,再次感谢张老师您的回答,最后还想跟您请教一下:结合您的个人发展历程,您认为新青年设计师的人生规划选择,以及对专业发展方向,您有什么建议或有能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张大鲁:由于长期生活在高校的环境之中,我的成长历程也相对是比较单一的。当然,这也保证了我对成长思考的纯粹和独立性。我希望我们的青年设计师都是热爱阅读的人,书无不可读,书籍会带你领略不同地方的生活,不同背景的思考,不同结局的故事,不同的人生。沉浸你的心情,乃至于提高你的专业素质。文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美学是一切学科的高度,希望青年设计师们积极涉猎一切可以涉猎的领域,当然前提是在其自身浓厚兴趣的前提下。

我一直鼓励我的学生大量的阅读,大量的观看电影、戏剧、舞蹈等一切艺术形式的表达,不要限定某一风格或某一领域;鼓励同学们大量聆听和感受各类型的音乐,最好可以掌握一种乐器,这样你可以拥有一个表达自己感受的通道和空间。我们精彩的生命,只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姑苏鱼跃
△山塘古风

△苏州规划展示馆
值此新年之际,恭祝所有的设计届老师、同学和设计师们,新年快乐、宏兔大展、癸卯大吉,万事胜意!

谨贺兔年

△兔年纪念精酿系列


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享有出版等网络平台推广权利,并享有最终解释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新视界”(ID:xinqingnianxinshijie)。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