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滋龄
杜滋龄早年在家庭影响下自学绘画,后在天津美协主席马达,以及叶浅予等前辈的帮助和亲自指导下走上专业美术道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创作了《李双双》《红色宣传员》《朝阳沟》等大量脍炙人口的连环画、宣传画、年画和中国画。连环画创作、速写和写生训练奠定了杜滋龄早期作品以线造型的艺术风格。
改革开放以后,杜滋龄于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研究生班,受教于李震坚等浙派写意人物画大家,他在这里进行了系统完备的技术训练和美学思考,一方面接受新时期新思潮,另一方面又将着眼点和发力点聚焦于优秀传统。尤其是对墨、水的进一步理解,让它们与早已稔熟于心的线高度有机融合在一起,造就了他洒脱酣畅、灵秀俊美的水墨风格和美学特点。
杜滋龄的艺术创作建立在他对现实生活体验和理解基础上,他的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和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描绘不同主题的过程中,极大丰富了他对笔墨的理解、把握和创新。宣纸、画框虽然有限,但杜滋龄正是在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将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进行了充分的表达,不断丰富对新题材、新对象的笔墨语言方式,并在精神上升华,达到无疆无界的澄明之境。
杜滋龄还长期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得、所创,身体力行地传导给中国美术界和年轻学子,不仅为中国美术史留下了大量包括水墨人物画在内的优秀作品,还培养了许多中青年美术人才,为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
杜滋龄先生千古!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当代美术”(ID:dangdaimeishu)。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