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

马未都|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

(一)

2019年,“摘摘”连载了漫画《观复猫演义》,获得“摘饭”们的一致好评。去年“摘饭”们还不断写信催问小编:云朵朵、黄枪枪、麻条条什么时候回来啊? 

来来来,举起你们的双手,让我们一起欢迎:作为“国潮担当”“ 史上最有文化的猫”——观复猫们,回来啦!

这次它们钻进了中国古代传世名画,过足了cosplay瘾,不仅将中国古代著名的人物画变得活灵活现,还携带了观复博物馆的宝贝,巧妙地把文物与古画相结合。


中信出版集团联合马未都先生、观复博物馆、观复猫,
耗时3年重磅打造《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
这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让我们跟着观复猫一起:
穿越时空解读国宝名画
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01 钻进古画的观复猫

观复猫 《洛神赋图》

《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系列,遴选53 幅中国古代人物画,几近包揽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画。

书中不仅有古画真迹的高清图,还有观复猫cosplay版的精彩细节放大图。带你发现古画中各种有趣的细节。

为了展现中国古画以及观复猫在其中的作用,随书附赠《韩熙载夜宴图》长拉页一张、《观复猫版玩古图》一张。

长拉页尺寸达到240mmx875mm,玩古图尺寸达到560mm*400mm,两张图徐徐展开,既有很高阅读和欣赏价值,又有珍藏价值。

02 古画中的重重玄机
▶《步辇图》如何演绎一场传奇婚姻的前奏?

《步辇图》 唐代 故宫博物院藏

大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吐蕃的使者禄东赞。禄东赞出使的目的很重大,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求娶一位大唐公主。求亲,多么美好的一次会面呀!但谁知道这次会面的背后,有着很多磕磕绊绊的往事。

原来,从贞观八年(634 年)开始,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就开始向强大的大唐求亲了,希望能缔结婚姻,稳固自己的政权。没想到,他的两次求亲都被大唐拒绝了。松赞干布沉不住气了,于是发兵进攻大唐,意图以武力施压。在唐太宗看来,这跟一个要不到糖吃就撒泼打滚的熊孩子没两样。碰到这样的熊孩子怎么办?揍一顿呗!于是唐军反击,大败吐蕃军队。

打输的松赞干布终于服了,他再一次派禄东赞去长安求亲。而这次,唐太宗终于同意。《步辇图》所画的正是唐太宗与禄东赞见面的时刻。

观复猫 《步辇图》

观复猫金胖胖出演唐太宗李世民,端坐在步辇之上,表情和善,气势非凡。金胖胖的体重……呃,是让抬着步辇的几位侍女有些吃力。不过队伍最后执伞的喵侍女就轻松多了,她被彩蝶吸引了视线,早已心不在焉,天真可爱的模样真惹人喜爱。

胖胖太宗朝廷里负责接引的礼仪官员是一位白兔大人。白兔大人表情镇定,眼神灵活,表明要同时照顾皇帝和使臣。

观复猫布能豹一身漂亮豹纹,本色出演身着锦衣的禄东赞。大唐天子面前,即使布能豹再自由不羁,也要拱手倾身,恭敬而立。原画中的禄东赞已满脸皱纹,但豹豹却是青春靓丽,算是将正剧演成偶像剧的效果了。

▶《雪景行乐图》如何做到中西合璧?

《雪景行乐图》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五十年(1711 年)八月十三日,雍亲王府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弘历,就是未来的乾隆皇帝。后来这个小男孩长大了,也就是这幅画面里正当年的乾隆皇帝。乾隆留着短须,看向画面之外,神态自信,唇角微微露出笑意,身上的服饰颜色虽然素雅,但衣纹上的绣金团龙纹和头顶的簪缨金冠,尽显皇帝气派。最能彰显地位的是他所坐椅具,正是“第一把交椅”——权力的象征。周围环绕着皇子侍从,显示新年的热闹和“多子多福”愿望。

《雪景行乐图》这幅画作并非一人之作,而是由多位画家合作完成,领衔的是郎世宁。

郎世宁(1688—1766)是意大利米兰人,他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给自己起了中国名字——郎世宁,在中国生活,直至去世。

郎世宁青年时期学习了系统的西方绘画,他一生为清代宫廷创作了大量画作,包括人物肖像、翎毛走兽、花卉静物,以及记录重大场合和重要事件的画。我们能看到整幅画作的色调、意境保持了中国画的传统,很多细节都非常写实,比如建筑的木纹都描画精准,这与传统的中国画有所区别,却能融为一体,毫不违和。画面典雅富丽,人物动静相宜,堪称“中西合璧”的优秀画作。

观复猫《雪景行乐图》

看,乾隆·马都督的神态迷之自信,得意高傲,颇有乾隆帝的风韵。格外有意思的是,马都督觉得自己胸怀如海洋般宽广,“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因此还邀请了“二哈亲王”入宫伴驾,与自己共度年节。看把二哈亲王高兴的,嘴都乐得合不上啦!最后,你没有看错,乾隆·马都督的身边除了喵,还有一位蜥蜴小随从。马都督的宫廷真是厉害了!

03观复猫说文化

观复猫天团不仅个个是“戏精”,也都是满腹经纶的文物爱好者。它们进入古画扮演角色时,也没忘了带上自家珍藏的文物。这些可都是藏在画中的彩蛋,你能发现几个?

观复猫《簪花仕女图》

我们去博物馆参观时,往往只是啊啊赞叹,走马观花,若能遇到幽默风趣的讲解员为我们指点一二,定然收获满满。

常年驻守观复博物馆的观复猫们,聊起文物的故事,自然是如数家珍、绘声绘色。

观复猫版《簪花仕女图》里云朵朵手拿的铜镜以菱花为外形,共计八角,青铜铸造,做工精致,造型考究,为当时的精品。

观复猫 《听琴图》

观复猫版《听琴图》中的青釉圆形小洗是汝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天青色”色调清淡含蓄,迎合了北宋社会主流知识分子的审美情趣。

04观复馆长马大大邀你一起
赏名画、观文物、吸萌猫
《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是马大大带领观复猫给大家呈现的倾情之作。

马未都 
观复博物馆创始人,文化学者。

一个从编辑部走出的收藏家,一个可爱风趣的讲者,一个兢兢业业的铲屎官。

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忠实记录历史的流变,留下具有现实意义的生动画面。观复猫将中国古代注明的人物画梳理一遍,轮番替换上场,再清楚观复博物馆所藏历代文物,巧妙地与古画时代氛围契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本小书就是这个意思。

——马未都

观复猫馆长马都督陪马先生直播

12开正方形开本,裸脊锁线装订,既能平摊大尺寸欣赏古代名画,又便于携带。

一套两本,集结中国人物名画,不仅是一套美而萌、生动且有营养的图书,也是一场当代精神对传统文化、古典美学的奇妙探索。


中国古画有玄机(一)

   

(二)


提起中国画,大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挥墨铺就浓淡相宜,群山重叠青松环绕的山水画图景。

在流传下来的无数千古佳作中我们至今能够从古人画中得以窥见天地万物有灵背后凝结的天人合一思想韵味。


相比之下,不论是从创作数量上来看,还是从关注度出发,人物画都在山水画面前“略显虚弱”。


中国历史上名扬天下的人物图无一不在描摹记录人物场景的同时,还肩负了保存历史流变的重责。无论是阎立本《步辇图》中唐吐蕃使臣禄东赞朝见唐太宗,还是《韩熙载夜宴图》中官员设宴行乐,抑或是《簪花仕女图》唐代贵族妇女赏园观花,这些人物图犹如时代照相机般将中古文明永久定格,历史浓缩于笔墨画渍。


但隔着屏幕、纸张、千年的遥远,我们好像又始终难以走进历史中,切身感受千年前的人物悲喜和挖掘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作为史上最有文化的猫,观复猫这一次又当仁不让地坐上时空机,穿越到古画中现场cosplay,为我们展示53幅中国古代人物画,再适时请出观复博物馆所藏的历代珍贵文物,瞬间拉满时代氛围感。

《女史箴图》——中国古代的女性群像


女史,原为古代女官名称,也是对知识女性的美称;箴,为劝告规诫的文体。


西晋惠帝司马衷不理朝政,其后贾南风专权夺政,老臣张华为维护纲纪,撰写了历朝历代贤良后妃的故事,取名为《女史箴》。


百余年后,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醉后对宠妃张贵人戏言:“你年龄大了,该被抛弃了”;据《晋书》载,“贵人潜怒,向夕,帝醉,遂暴崩”。


正史留下了许多空白,皇帝“暴崩”和“贵人潜怒”之间令后人浮想联翩,基于这个背景,朝廷委派画师顾恺之创作了后世闻名的《女史箴图》。



整幅《女史箴图》画卷分为三个部分:与帝王处、借景喻理、宫廷礼节。

以今人视角来看,不得不承认它总体基调充斥着对女性的规约和说教,但仔细翻看还是有令人惊喜之处。


开篇“冯婕妤以身挡熊”一幕,描绘了冯婕妤为汉元帝挡熊的英勇画面,只见她与侍卫一侧并立,神情凛然,丝毫不见畏惧之色,向后翻飞的衣袂好似被她自带的气场掀起,一改宫妃娇柔印象。观复猫庄太极和韩昏晓姐妹俩钻进“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主题,青春俏皮的韩昏晓对镜梳妆,神态闲适安和,小小一面镜子更映衬出她宝石般的大眼睛灵动可爱。


长发飘飘的庄太极端坐镜前,由着侍女服饰,虽面色沉静,但嘴角不经意微微上扬还是暴露出她此刻内心的愉悦快乐。


《清明上河图》——你的娱乐方式还不如宋朝人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北宋全盛时期百科全书式画作,人物多达500余人,故事情节丰富多样,从宫榭楼台到流水草地,车马轿子,应有尽有,无一不绘。


我国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曾在《中国通史》中这样评价:“……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北宋时期商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生活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汴河两岸有一座形似彩虹名曰“虹桥”的桥梁,过了这,你能看到热闹非凡的街市,酒肆、茶坊、旅店、酒铺、香料店、家具店、诊所、住宅…… 


“勾栏瓦舍”内,从早至晚演出一场接着一场,无论晴雨。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节目有悬丝傀儡、小掉刀、小儿相扑、蛮牌、影戏、说浑话、杂班、叫果子等…… 

每天多场次表演,想看随时随地即可,这样的生活谁能不说一句“慕了慕了”?


观复猫 《清明上河图》


由于这幅画过于宏大,不得不派出我们的观复猫小团队——和小幺、王情圣、戴南瓜、宋球球,让他们去到《清明上河图》里十字街道的正门前。


只见在这幅画里,社恐宋球球和戴南瓜换上宋朝服饰,聊得一脸欢快,而我们的社交达人和小幺和一位文物商贩相谈正欢,画面最左侧的“社牛”王情圣直接扮演说书人,不知道讲了什么故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停留呢。


《秋庭婴戏图》——熊孩子都是一个样


人物画诞生之初本意在训诫规劝世人,但发展到宋时,富足的生活和商业气息浓郁的社会氛围促使人们对文化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因而人物画也渐渐转舵,出现更通俗、更民间化的市井小民生活情景。


“婴戏”题材独立始于宋朝,在此之前,小儿往往出现在女性身边,以此衬托女性形象。


到了宋代,富有生命气息的儿童肖像画逐渐风靡,内容视角也越发多元,童子上学嬉戏,下棋打球,节日庆典,儿童游戏等皆可入画。


在《秋庭婴戏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孩子的游戏季节性十足,往往就地取材,颇有天人合一感。


画面一侧是姐弟二人,在自家庭院的小桌子上玩推枣磨的游戏。


推枣磨,就是取三枚枣子,首先将一枚大枣对半剖开,露出枣核;再取一根木签左右两头各插一枚小枣;接着把这根负着枣子重量的木签放在枣核上。无论是比拼旋转速度还是停留持久度,都能让孩子兴致勃勃好一会儿。



童年的快乐,就是在于易满足,不管是几枚小枣还是现代社会一张贴画,总能引得孩子喜上眉梢,仿佛得到了全世界。


我们的和小幺和郑小墨一个扮演姐姐,一个扮演弟弟,小幺一身白衣,碧蓝的眼睛紧紧盯着小墨的手,生怕枣磨掉落,而小墨呢,不知是全神贯注到都未发觉自己衣衫滑落,还是全心全意投入游戏无暇顾及衣服一事。



《观复猫:中国古画有玄机》第二辑分为上下两册,除了观复猫的逼真cosplay秀,还附上了名画真迹的高清图,让你大到画作背景,小到原作细节,一目了然。


观画,赏画,读画,参画,这场从未有过的全新体验将由一群可爱猫猫带你完成,更深刻的艺术感受,更新颖的赏画过程。


在加速奔跑的时代闲下来一段时光,隔空一边撸猫一边沉入古典画册的奥妙深海。


焚一炉香,奏一支古曲,品鉴一幅古画,醉倒在古人勾勒的生动场景中,“无论魏晋,不知有汉”,今夕是何年。


马未都带领观复猫,穿越时空解读国宝名画

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零后水墨”(ID:qilinghoushuim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