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焘个展|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论三十年的文艺生涯
Those years
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被奉为经典的很多作品,对现在那些刚刚成年的零零后来说,都是一些显得陈旧,甚至老掉牙的东西。这是大信息时代带来的影响,大家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电影、电视剧,甚至一些是必须需要深度系统阅读的东西,大多也还是凭借于网络寻找快速阅读的方式。当然,这和当下快节奏的生活密不可分,在这里并不评判对错和好坏。
地铁上、公交里,手捧着手机的,一定占比是99.99%。那些的拿着手机的人就像“捧着至尊魔戒的咕噜”,沉迷和欲罢不能。而在那0.01%的人中,捧着书阅读的显然成了“鹤立鸡群”,不管你手里拿着什么纸质读物,哪怕是本说明书,都比那些拿着手机的显得“装逼”和“格格不入”,...
当然,有人沉迷于加速,就有人追忆往昔,那些被时代记住的作品,即使故事情结现在看来老套,甚至槽点满满,但是还是有人愿意去回味,有人愿意再版、重置、翻拍,这都是因为那些作品都承载着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当然它们也会随着这些人的记忆,传给下一代,故事就这样传颂开来,就像远古的传说、坊间故事被流传下来一样。如同四大名著的百年流转,披头士的歌仍在被翻唱,下一个时代,下一个三十年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想起。
马焘为我们展现的他有关文艺的三十年,很多都是和你我重合的故事。他在追忆他的青春,可我觉得他和《犬之力》中的菲尔. 伯班克一样,同样40岁,同样有着朴实的外貌,但都有着一颗少年一般的心。这是一颗强大且有着丰富趣味的心,这从马焘的作品里就能看的出来,诙谐趣味甚至荒谬的画面,背后似乎都隐喻着一个故事、一个记忆、或一个问题,让大家可以驻足停留,花15秒以上的时间来思考,然后会心一笑或陷入更沉静的思考......
《海上升明月,云开香花时》70x60cm 布面油画 2022
不管时代究竟是快是慢,文学和艺术还是那样,犹如海上的月,春夜悄悄绽放的玉兰,伫立在那里,绝世而独立。每个人的三十都有很多回忆,而这些回忆汇聚成一件作品会是什么样的呢?这可能只有自己去正式的做了调查才能知道结果。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你,究竟是什么抚慰了你?那时候,这些都会形成一份多么美好的文艺调查报告啊。
展览现场
AT THE SCENE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1981年生于河北 (邯郸)
2005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
现在北京画画
个 展
群 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问象艺术空间”(ID:wxyskj88)。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