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艺术 | 东方现代派播种人:卫天霖

流动的艺术 | 东方现代派播种人:卫天霖








卫天霖(1898-1977),字雨三,山西汾阳人。1920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1922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西洋画科,受业于日本著名。油画家藤岛武二,毕业后留在该校研究部再深造两年,1928年回国。受蔡元培先生之聘任北平大学造型艺术研究会导师,后来该会改为西画系,卫天霖也升为主任。同时也应沈尹默先生之聘在东华门北河沿的孔德学校任教,后来中法大学孔德文艺学院在阜成门外成立,又被任命为艺术部主任。40年代曾在国立北平艺专(当时杨仲子先生为校长)、华北大学文艺学院和北平私立女子西洋画学校任教。1949年以后先后任北师大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北京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前面的物体和后面的物体不能一样,

如果前面冷,

后面就一定要暖;

后面冷,

前面的色就呈现出暖色,

这样才能对比而露出空间。”

“阴影里也有光,

是许多光影组成的,

有非常丰富的颜色。”

“白用的少,

则光的感觉越强,

大师们是用白很少的。”

“色度、色感,

总的来说就是调子。”

——卫天霖




       卫天霖对于中国传统的承继,使他更于印象派的点采手法加入传统的线造型的特色,变油画笔触为以线的表现,而且决不是单纯的轮廓线,纯属面线结合的卫派技法。


仅此这就是已是他很了不起的花技法上的变革,是用油画的材料,却又以传统的审美手段来表现,从而使人能感受出对物象的摹写,而是一种艺术升华的表象。


他的构图也是以传统的多点透视处理画面的,即使是一幅静物,也是以鸟瞰的视点与其光,色相结合而处理画面的,这是我国油画发展的一种光辉成就,是很值得我国当代画家们研究和继承的。(刘海粟)



西方的油画传入中国将近百年了,直接到欧美和日本去学习回来的人前后也不算太少,但到头来都改行画水墨了,坚持在油画那贫瘠坚硬的土质上,执意耕种下去,直到79岁死去,我们赞扬学了西画又将之移植到中国土壤,丰富、发展了国画的前辈画家们,我们同时向坚攻油画到底,将之融化成中国油画或是具备中国特色的战士们致敬。

卫天霖老师就是属于这样的战士,温厚善良的卫老在这个战区里,从来没有表现过丝毫的动摇和软弱。

他于此付出了终生被冷落的代价!卫天霖的画饱满、淳朴、斑斓而朴实,赋华的于朴实之中,这是极难得的艺术风格。(吴冠中)











     看到卫天霖先生的作品,可以说给我当头一棒的感觉。他拥有梵高先生艺术追寻方向,有塞尚早期的画面语言体系。而那种“东方现代性”是从其作品里散发出来的,中国意象式的油画现代性。其作品中的青花与向日葵,其实是阐释了梵高先生的《向日葵》回到“东方”,东方所指向“中国”这一文明的意象。部分作品里散发出来一股青绿山水的雅韵,油画技法里拥有“法国面包”一样的技艺,纯正而又“东方”。
         
——  2022年大雪日陈顺林于贵阳市南明河畔观云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