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艺术 | BBC鉴宝节目惊现霍克尼早期画作,背后故事感人

流动的艺术 | BBC鉴宝节目惊现霍克尼早期画作,背后故事感人


 
 
 
 
 
BBC鉴宝节目惊现霍克尼早期画作,背后故事感人
 
 


 
 

 
 
   近日, BBC 《鉴宝》节目中惊现一件英国国宝级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创作于1957年的早期绘画作品,背后也有一件感人的故事。

       拥有这件画作的匿名人士透露,1957年,他的祖父在英国 Trimley St Marty 村庄的一个火车站工作时,遇到了年仅20岁的大卫·霍克尼。当时,霍克尼和其他几个人拎着好多绘画耗材,恰巧快到饭点了,祖父就邀请他们去家里吃午饭。随后,祖父从这些年轻艺术家每个人那里买了一幅画。这是一幅粉彩画,描绘了村庄风景:柔绿色的一片广阔田野、人迹罕见的小径、远处的小村庄......并且可以在角落里看到隐隐若现的签名。经过估价,这幅画作至少价值3.6万美元。

      一开始并没有相信这个故事,但经过研究表明,霍克尼在1957年时的确到访过该地区,前往萨福克( Suffolk )朝圣﹣﹣这里是著名的英国人浪漫画家约翰·康斯特勃( John Constable )的出生地。

大卫·霍克尼是当今国际画坛幕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称为"最著名的英国在世画家"。目前,霍克尼的作品可以轻松地拍卖行上拍出数百万美元。

2018年,其代表作《艺术家肖像(泳池及两个人像)》以8000万美元落槌,加佣金9031.25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26亿元)成交。

大卫霍克尼与中国



摄影装置

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两件大卫·霍克尼的多屏视频装置作品,分别记录了沃德盖特地区的春天和冬天。艺术家将若干摄影机同时分布于不同的位置进行拍摄,组成了一幅动态的散点透视图景。

英国绘画教父

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艺术家,无论霍克尼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是一样地受欢迎。而他也成名够早,二十几岁开始就已经举办世界巡回展,和波普艺术大师汉密尔顿、安迪沃霍尔都是好友。这样一路下来到今天,自然走到了英国绘画教父的位置。

“喜闻乐见”的作品
在批评家、策展人王春辰看来,能够吸引这么多的公众,最重要的是大卫霍克尼的作品的“喜闻乐见”性。“艳丽的色彩,精致的图像,写实的风格,即使是他的绘画观念讲述起来也是巧妙而通俗易懂的。这些都让他的作品很容易就会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中国的素描基础教育

大卫·霍克尼的素描画册,在中国素描基础教育中可谓广为流传。“学画画的人都知道他、学习过他的画。”王春辰说,“他的画相对从技术角度上看认知度很高,也容易学。中国学画画的人那么多,自然对他了解的人也就比较多了。”

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是如何观看的?

讲座阐释“观看之道”


大卫·霍克尼在北京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的两场讲座均人气爆棚,甚至启动多个分场直播,他以“我的观看”为题,阐释了其独特的观看、表达艺术世界的角度和方式,通过其对不同于焦点透视的空间建构的实际观看,来帮助建立观众自身对于“空间真实性”的视觉经验与判断。

理念:透视应该被扭转

霍克尼认为,与“近大远小”的准确透视相比,反其道而行之则更为真实。他用反透视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打纸牌的人》中,人物的头部、衣服、鞋子都由单独拍摄的照片组合而成。他强调,每一个局部都存在一个“消失的点”,因此整个画面的深处实际上由多个消失的点构成。
创作:摄影从绘画而来,终又回归绘画
照片对于霍克尼的艺术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是传统的焦点透视画作背后那只“无形的手”,能够成像的化学材料出现之后变得不再需要,因为摄影术可以一下子抓住准确的透视关系。

观看:一个、一个

霍克尼的创作引导观众进入“观看”的场域。“一个、一个”,是他反复强调的观看方式,也就是中国散点透视绘画讲究的移步换景。这样观看的结果是,最后的空间感觉是发散性的,而非聚拢的。

真相:接近日常观看的图像空间

霍克尼使用透镜绘画的手法还只是一个假说,但这一假说背后所产生的对光学透视主宰欧洲绘画史的反思,对其所营造空间在视觉真实性上的反驳,无疑是振聋发聩的。同时,我们在霍克尼的图像中所体验到的错觉与不适感,并非那个“不寻常”空间所造成,而是长久以来受到焦点透视图像训练的观看习惯所带来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ultureSower”(ID:culturesower)。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