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专题|赵大钧老师生平简介

纪念专题|赵大钧老师生平简介


【编者按】


著名艺术家 、艺术教育家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大钧老师,于2023年1月24日21时在沈阳逝世。势象艺术在此开辟纪念专题,陆续发布部分纪念文章。


赵大钧老师生平简介


我国杰出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大钧老师,于2023年1月24日21时于辽宁省人民医院逝世。
赵大钧老师1937年11月生于汉口,祖籍山东。他在少年时期正逢战火纷飞的年代,随父母多次搬迁,迁徙于武汉、重庆、兰州、上海、青岛、北平、天津等多个城市,历尽坎坷。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于1950年冬来到了沈阳,1954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62年毕业后,即任教于鲁迅美术学院。赵大钧老师在沈阳生活了七十多年,在鲁迅美术学院也求学、工作了近七十年。
赵大钧老师在鲁美经历了从附中、到雕塑系、到油画系很长时期的基础课教学磨砺,多年受益于万今声、孙常非、朱鸣岗、李寿如等老先生们的教诲,得益留学苏、德的陈尊三、全显光的影响,以及同代的魏连福、曲乃述、宋惠民、许荣初等的共事与帮扶。他一步一步成为鲁美教学的骨干教师和创作中坚。他担任了油画系副主任兼壁画系教研室主任、教授,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为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在长期教学中,他形成了系统的教学方法,不仅启发着一批批学生,对鲁美的基础教学和创作特点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赵大钧,《几何形体》,布面油画,27.5×37cm,1962年

赵大钧老师在教学、创作、人生等各个领域做出了非凡成就和贡献。

在教学上,他长时期专注于专业学科建设,编写教学大纲、教材、教案和对研究生的培养。1977年以后,作为油画系的骨干教师,他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新生。1987年担任油画系副主任主管教学;1997年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标志性的素描教学影响深远,被称为“赵氏素描”。与当时美院的素描审美指向19世纪之前的古典艺术不同,赵大钧的素描审美是指向现代艺术。创造一个有表现意味的整体是赵大钧老师在绘画上不倦的追求,他总是能把绘画元素的趣味性和物象有视觉价值的部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的素描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那些既揭示物象的本质,也体现画者素描语言的追求,注重素描的质感,强调材料运用过程中呈现的绘画“迹象”和“视效”,使素描更具绘画的意义和表现力。赵大钧老师的素描理念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过渡时期的鲁美素描教学中,对现代绘画意识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是现代主义绘画教育理念的一粒种子,最后发展为一个延续的脉络,影响也是深远的,超越了那个时代,启发了许多学生,并培养了鲁美一批批教学骨干。

赵大钧,《人体》,纸本素描,71×45cm,1984年

在艺术创作上,他是一位富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家。早在1962年,水彩作品《几何形体》就是他主张的形体绘画的标志性作品;中期的素描《力士》反映了一种内在的对造型艺术的探求;《女画家》是1967年的创作,它萌发着油画的思考;1970年创作《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为国家命题而作;1978年的《创业者》是工业题材的延续;而1977年至1979年创作的历史题材《长缨在手》(因火灾烧毁)则体现了更多个人对油画的认知。1983年起始,带有探索性质的油画《花》的系列延续了较长时期,直到后来的《汉柏》系列、《我和小春》、《核桃树》、《往事》、《三叟》,开始了更为深入的、更多自我的对油画表现和情感语言的尝试。油画《老美专》《冶炼厂》是这一时期的终结。1998年至2000年在完成了学院组织的大型全景画《鲁西南战役》创作后,由于对油画材料的过敏和身体原因,他长达八年终断了油画实践活动。

赵大钧,《汉柏》,布面油画,80×108cm,1991年

2008年后,赵大钧老师拥有了自己的画室。《神山》系列就是这时开始的。从《仙乃日》到《三神山》,而后到《大雪山》经历了缓慢而从容的起伏。新的《铁西区》和风景《作品54号》等等激发起他一个新的表现趋势;《九 · 一八》《大沈阳》是时代情感的流露;《作品58号》和《作品1501号》有了更自由地表达。这段时期是一个不断松开自己的过程, 展示未知疆域的过程,伴随而来的更多的“顿悟”,油画的视觉更加自觉,追求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同时没有失去属于“特别自我”的一些“趣味”,整个艺术生活变得率性而充满着自由。

赵大钧,《九·一八》,布面油画,150×300cm,2012年

2016年以后,虽然已经是高龄,赵大钧老师的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他的绘画更为注重表现性,越来越抽象,被艺术史家高名潞称为是“内游的理性绘画”,“内游”既不同于画家仅用眼睛去观察取物的“视游”,也不同于那种身临其境、触物生情的“身游”,而是一种“心游”。通过书写调动心智,从而把心、物、景整合为一。2019年后他进一步创作了大尺幅的“汉柏”系列、“欢乐颂”系列,绘画越来越自由,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

赵大钧,《202103(汉柏之四)》,布面油画,180×300cm,2021年

近来来,赵大钧老师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我在·艺空间、北京势象艺术中心、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北京CLC画廊举办个展,2019年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今日美术馆承办的“隐匿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叙事2019”联展,作品受到了广大艺术爱好者和艺术机构的欢迎。
赵大钧老师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有广博精深的思想体系。从艺以来,他挚爱艺术,把艺术放在至高的位置上,从未改变艺术的理想。他视野开阔,对中外古今的优秀文化和艺术遗产广泛涉猎,以中外前贤为榜样,取法高格,广征博取。他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艺术家人格上追求真善美,锐意创新。他保有深度思考的习惯,撰写了大量的艺术随笔,孜孜以求。他爱好广泛,对文学、音乐、摄影、体育、户外运动等保持长期的兴趣,带动了许多志同道合者。他注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青年学子的良师益友。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立志高洁,淡泊名利,有口皆碑。
赵大钧老师的教学理念影响了鲁美几代人,是鲁美的一面学术大旗,在中国当代艺术中独树一帜。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他的业绩必将成为中国美术史册上的光辉一页。
撰文:赵大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 李大钧
2023年1月25日

赵大钧部分作品
许荣初、赵大钧、袁耀锷,《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布面油画,150×200cm,1970

赵大钧,《静物》,布面油画,30×35cm,1975

赵大钧,《鲁迅》,铅笔素描,57.6×38.3cm,1977

赵大钧,《人体》,面油画,53×46cm,1982

赵大钧,《汉柏》,布面油画,100×80cm,1991

赵大钧,《花之三》,布面油画,89×115cm,1994

《老美专》,布面油画,150×188cm,1997

《冶炼厂》,布面油画,190×150cm,2000

《K2》,布面油画,150×200cm,2009

,《三神山》,布面油画,120×198cm,2010

《作品19》,布面油画,171×137cm,2011

《忆长缨》,布面油画,168×132cm×2,2014

《作品1710》,布面油画,180×160cm×2,2017

《作品1801》,布面油画,160×150cm,2018

《作品1805》,布面油画,160×150cm,2018

《作品201902》,布面油画,160×150cm,2019

《作品4843》,布面油画,180×166cm,2019

《作品201911》,布面油画,180×166cm×3,2019

《作品4837》,布面油画,150×151cm×2,2020

《作品202101(汉柏之一)》,布面油画,180×300cm,2021

《作品202110》,布面油画,179×286cm,2021

《作品202205(几何形体)》,布面油画,200×150cm×3,2022

《作品202208(欢乐颂)》,布面油画,180×150cm×3,2022


个展现场图片


2014年,“他者行走——赵大钧油画艺术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赵大钧:神山”,北京势象空间

2019年,“隐匿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9”,今日美术馆

2021年,“赵大钧:汉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022年,“赵大钧:蓝色上的红线”,CLC Gallery Venture


  //  


   


赵大钧

1937 年 11 月,生于汉口,祖籍山东;

1954 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1958 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2 年毕业任教鲁迅美术学院;

1987 年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

1997 年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9 年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2023 年1月24日,于沈阳去世。


个展:

2022年6月,“赵大钧:蓝色上的红线”,CLC Gallery Venture(北京);

2021年11月,“赵大钧:汉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上海);

2019年5月,“赵大钧:神山”,势象空间(北京);

2016年11月,“写写画画——赵大钧油画作品展”,我在·艺空间(大连);

2014年10月,“他者行走——赵大钧油画艺术展”,鲁迅美术学院(沈阳);

2014年,“高天大气——赵大钧油画展” ,沈阳高地画廊;

联展:

2021年7月,“非浪潮”,上海沪申画廊(上海);

2020年1月,“The Farm农场”K11艺术空间(沈阳);

2019年11月,“隐匿的叙事”,今日美术馆(北京);

2019年10月,“见证与表达——北京画廊协会优秀作品展”,宋庄美术馆(北京);

2019年6月,“北地-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第一回展”,ZERO零艺术中心(北京);

2019年5-12月,“学院表达与东北意象——东北表现性油画巡展”,全国八省市巡展,北京、长春、深圳、山东、四川美术学院、凤凰等;

2018年12月,高银河画廊

2018年11月,“想象·主流价值”,中间美术馆(北京);

2018年11月,辽宁省首届油画双年展,辽宁省美术馆、盘锦辽河美术馆;

2018年10月,鲁迅美术学院80周年院庆,鲁美美术馆;

2018年1月,伊顺展壹8,沈阳伊顺艺术空间;

2016年12月,“表现的力度——东北表现性油画展”,北京、盘锦、长春等;

2013年9月,“放歌黑土地-东北油画艺术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2年12月,穿越2012——鲁美老先生油画展,沈阳高地画廊;

“纪实东北—残骸背后的人性追问”,何氏眼科医学院画廊;

2011年 化语境外《吾土吾民》油画展·;

2010年 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8年10月,鲁迅美术学院70周年院庆,授予“鲁迅艺术教育奖”;

2005年 大河上下——新时期中国油画回顾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04年 全景画《鲁西南战役》获首届全国壁画大奖,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8年 油画《核桃树》入选中国当代风景画展,中国油画博物馆收藏,中国美术馆;

1998年 鲁迅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展览,鲁美美术馆;

1996年 油画《我和小春》入选中国肖像百年展,中国美术馆;

1994 年 油画《花》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获优秀奖,上海;

1993年 油画《坐着的女人体》参加东北当代油画展获特别奖,辽宁美术馆;

1993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红木市中国国际艺术展;

1992年 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教师油画联展;

1992年 四人油画展,新加坡豪珍画廊;

油画《女孩》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

1992年 油画《晚年的梦》参加“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

1990年 《向太空》“不锈钢材料应用”《九歌》“黄铜线材壁应用” 获辽宁省文化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文化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年 壁画《九歌》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88年 鲁迅美术学院建院50周年展览,鲁美美术馆;

1984年 油画《九一八》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

1984年 壁画《乐女游春图》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辽宁省政府年奖,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0年 油画《创业者》参加全国展览,中国美术馆;

1978年 油画《长缨在手》参加全国展览,中国美术馆;

1977年 素描《力士》在天津美术出版社发表;

1973年 油画《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参加全国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五周年展览,中国美术馆收藏,其复制画被白求恩医院收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势象艺术”(ID:shixiang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