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著名艺术家 、艺术教育家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大钧老师,于2023年1月24日21时在沈阳逝世。势象艺术在此开辟纪念专题,陆续发布部分纪念文章。
赵大钧老师生平简介
赵大钧,《几何形体》,布面油画,27.5×37cm,1962年
赵大钧老师在教学、创作、人生等各个领域做出了非凡成就和贡献。
赵大钧,《人体》,纸本素描,71×45cm,1984年
在艺术创作上,他是一位富有研究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家。早在1962年,水彩作品《几何形体》就是他主张的形体绘画的标志性作品;中期的素描《力士》反映了一种内在的对造型艺术的探求;《女画家》是1967年的创作,它萌发着油画的思考;1970年创作《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为国家命题而作;1978年的《创业者》是工业题材的延续;而1977年至1979年创作的历史题材《长缨在手》(因火灾烧毁)则体现了更多个人对油画的认知。1983年起始,带有探索性质的油画《花》的系列延续了较长时期,直到后来的《汉柏》系列、《我和小春》、《核桃树》、《往事》、《三叟》,开始了更为深入的、更多自我的对油画表现和情感语言的尝试。油画《老美专》《冶炼厂》是这一时期的终结。1998年至2000年在完成了学院组织的大型全景画《鲁西南战役》创作后,由于对油画材料的过敏和身体原因,他长达八年终断了油画实践活动。
赵大钧,《汉柏》,布面油画,80×108cm,1991年
赵大钧,《九·一八》,布面油画,150×300cm,2012年
2016年以后,虽然已经是高龄,赵大钧老师的艺术创作进入高峰期,他的绘画更为注重表现性,越来越抽象,被艺术史家高名潞称为是“内游的理性绘画”,“内游”既不同于画家仅用眼睛去观察取物的“视游”,也不同于那种身临其境、触物生情的“身游”,而是一种“心游”。通过书写调动心智,从而把心、物、景整合为一。2019年后他进一步创作了大尺幅的“汉柏”系列、“欢乐颂”系列,绘画越来越自由,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
赵大钧,《202103(汉柏之四)》,布面油画,180×300cm,2021年
赵大钧,《静物》,布面油画,30×35cm,1975
赵大钧,《人体》,布面油画,53×46cm,1982
赵大钧,《汉柏》,布面油画,100×80cm,1991
赵大钧,《花之三》,布面油画,89×115cm,1994
赵大钧,《老美专》,布面油画,150×188cm,1997
赵大钧,《冶炼厂》,布面油画,190×150cm,2000
赵大钧,《K2》,布面油画,150×200cm,2009
赵大钧,《三神山》,布面油画,120×198cm,2010
赵大钧,《作品19》,布面油画,171×137cm,2011
赵大钧,《忆长缨》,布面油画,168×132cm×2,2014
赵大钧,《作品1710》,布面油画,180×160cm×2,2017
赵大钧,《作品1801》,布面油画,160×150cm,2018
赵大钧,《作品1805》,布面油画,160×150cm,2018
赵大钧,《作品201902》,布面油画,160×150cm,2019
赵大钧,《作品4843》,布面油画,180×166cm,2019
赵大钧,《作品201911》,布面油画,180×166cm×3,2019
赵大钧,《作品4837》,布面油画,150×151cm×2,2020
赵大钧,《作品202101(汉柏之一)》,布面油画,180×300cm,2021
赵大钧,《作品202110》,布面油画,179×286cm,2021
赵大钧,《作品202205(几何形体)》,布面油画,200×150cm×3,2022
赵大钧,《作品202208(欢乐颂)》,布面油画,180×150cm×3,2022
个展现场图片
2014年,“他者行走——赵大钧油画艺术展”,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9年,“赵大钧:神山”,北京势象空间
2019年,“隐匿的叙事——中国当代艺术现状与生态研究2019”,今日美术馆
2021年,“赵大钧:汉柏”,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2022年,“赵大钧:蓝色上的红线”,CLC Gallery Venture
//
赵大钧
1937 年 11 月,生于汉口,祖籍山东;
1954 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附中;
1958 年就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1962 年毕业任教鲁迅美术学院;
1987 年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
1997 年鲁迅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999 年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
2023 年1月24日,于沈阳去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势象艺术”(ID:shixiangart)。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