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柴窑

家在柴窑

段鹏进

拍摄/张瑞麟

“如今连小柴窑都看不到,哪还有大窑可以干活!”虽然段鹏进在骂骂咧咧,但手中满窑的活却没耽搁,许久未见的那些老同事仍将自己当成小孩,一边干活一边逗自己。多少年没感受到这种氛围了,段鹏进也笑了,笑着笑着就醒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看来还是忘不掉老本行,毕竟1985年就进入建国瓷厂当学徒,13岁的自己没少被年长的同事逗弄,更没少受大家的关照。本以为那把柴窑的火可以就这样烧下去,谁料厂子于1995年改制,别说普通职工前途一片茫然,就算身居要职的厂领导也手足无措。

通过打零工等方式,段鹏进履行着家庭的责任,一晃眼十多年过去,2009年悄无声息地到来。就在这年8月,首先由景德镇市建国瓷厂、雕塑瓷厂启动企业改制试点工作,随之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铺开,就在这时段鹏进做了那个重回柴窑的梦。

梦境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过去的时光的确让人怀念,但终归是梦。被旧梦牵动记忆的段鹏进试图甩掉感伤,饱经风霜的他早已习惯对命运妥协。可就在两天之后,他接到了原建国瓷厂把桩师傅胡家旺的电话,邀请自己参与古窑民俗博览区的清代镇窑复烧项目。
拍摄/彭辉

2022年12月15日上午10时,段鹏进讲述了这段充满灵异色彩的往事,如今他已被圈内公认为技术精湛的传统制瓷柴窑烧成师傅。自从答应胡家旺的邀请,段鹏进就恢复了柴窑工的身份,近年来消费者也格外追捧由传统柴窑烧制的产品,甚至不惜万元求购一只标价五位数的品牌柴窑茶杯,这让本已处于消亡边缘的景德镇传统柴窑烧造行业重新活了过来。

2020年景德镇柴窑烧制达到新的高峰,那年段鹏进曾在一个月内与伙伴们烧制了29窑瓷器,这两年工作量有所下降,但每个月最少也能烧上156窑。虽说烧窑不是轻松活,但身材敦实的段鹏进显然乐在其中,还告诉别人自己有过连续72小时不睡觉、干完一家窑主的活就马不停蹄奔赴下一家继续工作的经历。

冯和平

在朋友看来,段鹏进是喜欢开玩笑的乐天派,但经常与其合作的冯和平却称老段“很佛系”,对目前的生活比较满足。作为把桩师傅,冯和平在柴窑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事情不少,1986年进入古窑瓷厂工作,从小学徒逐渐成长为满窑工,然后又通过仔细观察与虚心求教掌握陶瓷烧炼的奥秘,冯和平可以说人生的每一步都脚踏实地,直至1995年前后改制大潮向景德镇陶瓷行业席卷而来,自己也不得不暂时离开,2003年才再度回归老本行,且将主要精力都用于传统制瓷瓷窑烧炼技术的研究。

2008年,冯和平第一次以把桩师傅的身份独立主持柴窑烧制,20211月份主导了29窑瓷器的烧成。就算各行各业深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一个月参与烧制的瓷器也达20窑之多。与段鹏进相似,冯和平也没多少业余爱好,闲暇时就搓几把麻将调适心情。如果有人询问冯和平是否有将把桩技艺传给下一代的想法,他都以微微一笑作为回应,毕竟从事软件开发的儿子远在爱尔兰,总不能把他强行从国外揪回来吧。对于老冯这样的人而言,烧窑的车间就是成长的故土、精神的原乡,但那些伴随互联网发展而崛起的年轻人,应该没多少人愿意让窑柴燃烧的噼啪声成为生命中唯一的伴奏。
满窑时用的泥土和匣钵碎片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段鹏进试图说服儿子以陶瓷为业时,却被立志于拼搏商海的儿子一口回绝。老父亲以窑为家、乃至美好的梦都与瓷相关,这只是你上一代人的情怀与理想,世界在变化,就算景德镇是窑火从未熄灭的古老瓷城,也不能保证新一代的景德镇人一定会子承父业,毕竟无论是不断传出一夜暴富神话的直播行当,还是看上去员工更加自由、潇洒的设计公司,都比枯燥、劳动强度大的传统陶瓷业更具诱惑力。

余祖兴
拍摄/张瑞麟
事实上,与段鹏进等人同龄的陶瓷从业者,有不少人也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说柴窑是段鹏进与冯和平他们的“家”,那从父亲余云山处习得景德镇传统瓷窑作坊营造技艺精髓的余祖兴,可以说就是给老段等人“造房子”的建筑师。初中毕业后就学习窑炉修建技术的余祖兴,上个世纪90年代末便正式以景德镇传统制瓷行当里的挛窑为业,经由他之手建造的柴窑不仅分布于景德镇,河北唐山、福建武夷山、云南建水等地也可以看到他的挛窑成果。

“我只有一个女儿,如今在从事服装设计”,快人快语的余祖兴这样说道:“就算生了儿子,我也不会让他跟我学,不仅辛苦,而且经济前景也不乐观!”

曾入选“2018年景德镇市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周景纬,从曾参加过新中国成立时建国瓷创作的祖父周日辉口中,知晓不少旧时景德镇制瓷业的实际情况。根据周景纬的推测,景德镇的柴窑数量极可能达到历史峰值,这固然有消费者热捧柴窑器物的市场助推,亦不可排除当地陶瓷从业者的跟风心理。

1947年2月,上海《申报》称景德镇“抗战前瓷窑达150余座”;而中国书籍出版社于19949月出版发行的《现代景德镇陶瓷经济史》,称抗战期间日寇对景德镇实施空袭轰炸,导致焚毁的“窑厂近40座,约占原有数的三分之一”,以此推算当时景德镇保有的窑厂在130座左右。

如果各大直播带货平台向消费者推出的“景德镇柴窑”产品均货真价实,成交数据也不包括任何水分的话,那仅凭区区数百座柴窑肯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据业内人士估计,如果将迷你型窑炉也计算在内,散落在景德镇的大小柴窑应该超过两百之数。

必须注意的是,不能将今日景德镇柴窑数量的疑似“两百”,与解放前的“130150余座”简单相比,毕竟旧时景德镇的陶瓷均采用柴窑烧制,而今天的景德镇,绝大部分陶瓷产品都出自更加环保与高效的现代化窑炉。

“这几年喜欢柴窑器物的人不少,但这股热潮能持续多久?”周景纬对此忧心忡忡。

每个月大部分时间都窝在柴窑作坊里的段鹏进,则不会想太多关于未来的事,他更乐意享受开窑时看见成品瓷的快感,每次烧窑之前他也会虔诚地祭拜窑神。别人问起当年他在建国瓷厂学徒时的情景,段鹏进会眉飞色舞地告诉人家,当年柴窑车间可是禁止女性进入的,这倒不是说歧视她们,而是窑工经常会脱了衣服满窑、光着屁股向窑口里投柴。

“同事们洗澡都是挤在一起,用老虎灶烧一大锅开水”,段鹏进乐呵呵地说道:“当年我就给大家烧过洗澡水。”

作者系江西省作协会员、江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作协文艺评论创作委员会委员、景德镇市陶瓷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西广播电视台陶瓷频道(原中国陶瓷电视频道)始创成员、首任新闻中心主编,曾先后任《中国陶瓷》(艺术版)杂志执行副主编、《东方陶瓷》杂志执行主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瓷器街”(ID:gh_936ae47fab12)。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