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斯汀·艾迪恩(Justin Adian):模糊边界的柔软艺术|AR艺术家

贾斯汀·艾迪恩(Justin Adian):模糊边界的柔软艺术|AR艺术家

    贾斯汀·艾迪恩于工作室,2017年 / © 贾斯汀·艾迪恩

美国艺术家贾斯汀·艾迪恩( Justin Adian)于1976年出生于德克萨斯州沃思堡,现工作生活于纽约。艾迪恩先后获得北德克萨斯大学艺术学士,以及罗格斯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其标志性作品模糊了绘画和雕塑之间的边界,运用缤纷色彩制作抽象的墙上浮雕,在两种艺术语言之间游走,并同时借鉴这两种媒介形式的特色之处。这样独具特色的创作,灵感源自艾迪恩曾看过的一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泡沫雕塑作品,“我当时便被泡沫材料深深的吸引,于是我找也试图以泡沫制作雕塑,但没有成功。而我很熟悉画布的特性,于是我就尝试在泡沫上拉伸了一块画布。忽然间,它看起来就像一个枕头。我便开始在方形胶合板上,覆盖在泡上的画布开始作画,” 艾迪恩忆道。对他来说,自己的尝试带来了非常有趣的转折,长方形画布突然就变得自然有机,让人感到亲切舒适。





贾斯汀·艾迪恩

《两件》2015

酯泡沫、布面油珐琅
58.4 × 71.1 x 7.6 cm

艾迪恩的作品也可说是承接了美国雕塑的传统,让人联想起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理查德·塔特尔(Richard Tuttle)、林达·本格里斯(Lynda Benglis)等人,甚至是弗兰兹·韦斯特(Franz West)的作品;明亮且充满动感的视觉呈现,还让人联想到埃尔斯沃思·凯利(Ellsworth Kelly)的画作。然而艾迪恩的作品巧妙之处藏于细节之中,如果仔细端详其作品,便能感知到隐含于每一件作品构图中的张力和指向——艺术家也更经常于展览中刻意安排作品的悬挂和展示方式强调这一特点。

贾斯汀·艾迪恩「华尔兹展览现场,阿尔敏·莱希 - 巴黎,2016 © 贾斯汀·艾迪恩 - 致谢艺术家与阿尔敏·莱希

至今发展超过10年的标志性风格,更是艺术家通过一场精心策划的创作过程发展构思而成。艾迪恩全心全意地将身体投入创作每一件作品的劳动经验之中,也因亲自动手实践,他经常会在制作过程中孕育出新想法以及实验新材料可能性。近期创作中,他开始使用毛毡面料替代木板上的泡沫材料,正因为毛毡在画布下所能成型的曲线更为清晰明确,这也协助艾迪恩更进一步精进了其艺术手法。毛毡面料的使用更直接揭示了来自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的影响,博伊斯也经常运用毛毡作为创作材料;或者更准确地说,60年代在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里头,在博伊斯的课堂中陶冶出的新一批德国艺术家,包含布林基·帕勒莫(Blinky Palermo)、西格马尔·波尔克(Sigmar Polke)和伊米·克诺贝尔(Imi Knoebel)等人,他们将视绘画为物件这个在当时新颖的观念不断推陈出新,都深切地影响了艾迪恩的创作。约瑟夫·博伊斯作为一名非传统意义上画家的艺术家,对后代众多画家们引起了深远影响,包含艾迪恩自己,也通过创作向这位极具开创性的大师致敬。


贾斯汀·艾迪恩

《泳池边》2021

毛毡与布面油珐琅
129.5 × 49.5 x 5.7 cm


贾斯汀·艾迪恩

《泳池边》2021(细节)

艾迪恩总会在手边放一本笔记本,随时绘制作品草图。这些草图都是非常简略且示意的,通常只是关于形状的想法,以及这些形状中可能产出成为成功作品的各式组合。而艺术家将这些草图转换为最终成品的过程,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运用想象、相对自由的随手起笔,在遇上了画布、毛毡和面板等材料后,往往需要艺术家转换一种更为现实的态度来思考如何实现作品。这其中包括对木材所进行的裁锯、磨砂与挖空等工艺,也都被艺术家视为绘画过程的延续。接着毛毡面料被拉伸到各式形状的木块之上,再以画布覆盖。我通常从草图便会开始,探索整体构图的概念。不过,作品的最终形态其实是源自一个相当自然有机的过程,我会不停拼接组装我所创造出的部件,合起来后再拆开,这样自由的重复尝试。当我将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时,我也接受它们随机的找到定位后的摸样。接着便进入绘画阶段,我会将每个物件单独以颜料涂制成一个色块,艺术家解释道。而作品内层的毛毡材料则赋予这些形状柔软质感,看似松软的质地也让人产生了禁不住想要触摸的想法。看似软垫触感的作品,如同软绵的枕头或脸颊曲线,渴望被轻柔抚摸。在唤起了观众对于枕头或皮肤的联想同时,也激发了每个人内心柔软处的同情心,在作品和观众之间培养出了深刻且人性化的亲密关系。



贾斯汀·艾迪恩
《跨越界线》2022
毛毡与布面油珐琅
138.4 x 58.4 x 6.3 cm

“很多时候,在我脑海中许多作品都包含着内在叙事。有可能是两个人走到一块的方式——我所想到的许多故事,其中大多都与身体和人有关,”艺术家解释道。艾迪恩也表示,他深深着迷于人类或任何自然有机物在碰触之间,所产生的交互与相抵触的反作用力。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一个拥抱,也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反应和融合。其作品中的各个部件不仅仅只是被排列并存,而是在作品中也在刹那间成为了另一种事物。


贾斯汀·艾迪恩
《跨越界线》2022 (细节)

而尽管艾迪恩艺术语言中毛毡面料创造出的有机形态,以及明亮粉彩色调让人觉得充满玩趣,但艺术家却始终致力将自己作品成功的呈现为抽象画作。这其中的共通之处,便是抽象画家在过去一个世纪以来,不断努力摆脱一切形式束缚,追求自由表达的宗旨。贾斯汀·艾迪恩运用缤纷色彩与奇异的结构,打造出巧妙的抽象浮雕,更允许艺术家自由穿梭于绘画和雕塑之间。他使用了柔软的形体,最终呈现出抽象的、仿佛碎裂的陶瓷般质感,也揭示了构图所打造的张力以及对材料表现力的精准掌握。于是我们便愈发能理解艾迪恩所想要传达的艺术理念,其根本上还是依循着绘画本质:追求形式以及形象化,艾迪恩的作品仍是周旋在颜色和形状的配置调度之中,基于原本的二维彩色平面空间被扩展,并令人惊喜地增添了柔软物质性的感官维度。



贾斯汀·艾迪恩

《艰难求生》2022 
毛毡与布面油珐琅
99.1 x 67.3 x 6.3 cm

艾迪恩最新系列作品也在今年首次来到阿尔敏·莱希 - 上海空间展出,题为「非平衡的」的展览也同时作为贾斯汀·艾迪恩的中国首场个展,将展至2023年3月11日,敬请把握机会观展。




贾斯汀·艾迪恩 @ A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阿尔敏莱希 AlmineRech”(ID:gh_fb3f42edc87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