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的呈现是设计的反馈
也是设计品质交付的答卷
从概念方案/投标阶段、方案阶段、
深化阶段至落地阶段
每个阶段,建筑师应着重关注哪些内容
以条理清晰的流程和工作界面
对项目落地的一种探索和总结
建筑外立面是建筑的一张名片,是一个项目最直观最具冲击力的表现,也对城市风貌起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设计建筑外立面并将设计深度还原是建筑师的基本素养,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分享外立面设计的工作模式和实际项目经验。
从方案设计的角度出发,将一个项目从概念/投标设计至落地呈现分解成4个阶段,从而清晰有序地展开工作。
设计初期我们拿到用地条件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是了解地块的属性、区位,定位城市及地块周边资源,挖掘其价值点,有助于在立面设计开展工作中提取标志元素,植入概念,确定设计方向和建筑风格,形成设计的亮点。在此基础上,便于定位关键词找参考意向。
从地块自身条件出发
找参考向定基调 从左到右依次为
Archdaily/大师事务所/Gooood/Priterest
体块入手/手法
人们对于建筑美的感知往往是从外立面开始的,外立面是建筑个性和建筑风格的重要体现。从建筑的功能和形式出发,建筑立面设计通常从推敲体块关系入手,以虚实、比例、空间、手法、材质等多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手法的建成案例
👇👇👇
复兴SOHO GMP/重复元素 机理质感
雅达国际康复医院 GMP/重复元素 机理质感
扎耶德儿童罕见病研究中心/竖向、横向划分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园学校 祝博/色彩划分
深圳低碳城市会展中心升级改造 原作/色彩划分
建筑存在于城市之中,总会在不同程度上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影响着城市空间及城市界面的营造。结合建筑自身的功能需求,设计中需要把它作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针对不同空间需求采取适应的设计策略。
空间营造
大型空间 -- 小型空间
动态空间 -- 静态空间
内部空间 -- 外部空间
标志空间 -- 序列空间
常见的外立面材质有石材、陶板、玻璃、铝板、不锈钢、预制混凝土、烧结砖、真石漆、金属漆、涂料等,在概念设计阶段,我们需要结合甲方的成本预算和项目定位,给出初步的材质方案。
体块入手/材质
方案阶段是设计过程中较为密集碰撞的一个阶段,会经历多次的调整和深化。在确定外立面整体风格后,可对应功能和空间需求调整建筑的形态和细部处理手法。
开化县1101工程及城市档案馆 浙大院/体块穿插
比如开放空间,在外立面设计上可采取大玻璃面,窗口、灰空间等处理方式形成开敞通透的效果;入口空间的设计则通常需要标示性和识别度,可通过架空层、出挑的大雨棚、入口庭院等手法强化;对于有丰富自然资源的项目,通常会设计一些露台或通透的空间以看景;对于一些没有采光需求的功能,如博物馆、美术馆,则通常会用大实面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设计。
上海艺仓美术馆 大舍/竖向、横向划分
苏州博物馆西馆 GMP/分裂
开放空间 -- 形态开敞通透
入口空间 -- 标示性识别度
看景空间 -- 开放出挑对外
封闭空间 -- 大实面雕塑感
细部设计需要以整体为依托,衡量建筑形式美的重要标准便是设计表现和建筑构造之间的和谐统一程度。建筑的整体造型为细部节点设计奠定了基础,线条、屋顶、檐口、吊顶、接地位置、雨棚、栏杆等都是外立面设计的重点内容。
很多建筑材质本身自带属性,同一种材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所呈现的设计效果和氛围感也不尽相同,故在设计过程中需重点关注材质的选择,跟据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建筑师应在平时做好积累,多跑工地、多了解不同材质的各个属性及施工工艺。
融创 · 涌璘府
石材:蓝眼睛
表面处理:光面
展现气质:高端典雅
福州 阳光城檀境
石材:珍珠蓝
表面处理:哑光面
展现气质:人文气息
深化设计阶段的重点在于和各专业的交圈,我们需要关注结构、管井、设备的落位是否会影响外立面的效果,需要和施工图单位来回配合,如有影响外立面的应及时沟通优化调整设计。
除土建交圈外,和幕墙、泛光单位的交圈也应重点关注,尤其是细部、构造节点的设计、材料分缝设计、各材料的交接做法、泛光灯具的隐蔽处理等。
材质的最终定样影响着项目是否能按预期效果落地,为保证设计效果,有条件的可以建议甲方做样板段或将材料做上墙展示。此外,建筑师还需实时跟进施工现场的进度,分阶段巡检,针对施工现场的问题提出反馈。
样板段小tips:样板段需朝南,材料堆叠看搭配,尽量多展现细节,缝细节尺度对比。
材料定样/样板段
材料定样/样板段
巡检过程中常见问题汇总:地库出屋面管井靠近重点部位;土建结构出幕墙外包;铝板胶缝过宽;施工精度不够,交接位置不按图施工;涂料画缝做法导致细部做法粗糙,缺乏阴影关系;石材缝色与主材不协调。
左:风井位置不合适
右:结构与铝板外包打架
左:胶缝太宽
中:施工工艺粗糙
右:石材交接位置对缝有误
石材胶缝颜色不统一
问题描述
架空层未按图施工,为画缝做法,各材质间缺少进退关系
调整建议
维持原设计方案
深香槟色涂面相较于仿珍珠蓝真石漆面内退10mm;架空层基座压顶深香槟色涂料部分尺寸为70mm厚+30mm宽缝(内退10mm )
承接南宁城市文化轴,打造江南区城市名片。
项目位于亭洪路中段,与千年屹立的亭子码头直线距离约2.5千米,西面是798亩江南公园和5600亩旧改中心,东面是南宁文创名片百益上河城和江南最核心的大型商业中心江南万达。
在对场地的切身体验中,我们获得了初步的印象:周边年代、高度、功能均各不同的建筑呈现鳞次栉比的无序状态。
在传统与现代,局部与整体的碰撞中,我们试图将集市文化和船帆文化的建筑语言渗透至每一寸设计尺度中。
作为“城市更新”的住宅板块植入城市片区,我们希望江南檀悦在带动城市街区风貌和品质提升的同时,与周边浓厚的“烟火气息”融合,相得益彰。
为顺应谦和而精致的建筑形象,表皮材料以玻璃+石材+铝板为主,并通过妥帖的虚实比例、精准的构造处理和材料搭接、折板玻璃和穿孔铝板的运用,在形体的沉稳与轻盈之间达成平衡。
精工细节
材料定样/样板段
材料定样/样板段
施工优化建议
问题描述
现场锈板色差较大,拼缝效果不理想
调整建议
OP1:根据原方案效果替换深色锈板(近仿铜拉丝铝板色),粗缝做法为开放缝,两侧内凹,不打胶
OP2-1:锈板改银白色穿孔铝板(同C楼屋顶材质),开放缝拼接
OP2-2:锈板改仿铜拉丝铝板基础上,增加局部穿孔渐变,预留灯光条件
OP2-3:锈板改铝板,植入平话文字图案
问题描述
入口多处做法与图纸不符
调整建议
OP1:按设计图纸调整;锈板刷固化剂加深颜色或换成同雨棚色铝板
OP2:取消锈板对景做法,增设镂空砖,取消入口大门上方铝板,调整为玻璃,右侧石材面加宽
OP3 :取消斜面锈板,增设镂空砖,放大入口大门,取消入口大门上方铝板,调整为玻璃
OP4:锈板对景改镂空砖,放大入口大门,取消入口大门上方铝板,调整为玻璃
OP5:锈板对景改石材,放大入口大门,取消入口大门上方铝板,调整为玻璃
标识设计建议
示范区后期将被改造为商铺交付使用。对应改造后的平面,使每间商铺都有其对应的店招,大铺和主力店则同时考虑设计广告位。
后疫情时代,新经济、新社交、年轻化客群对社区生活场景和模式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壹号汇项目从社区综合体的概念出发,消融城市与社区边界,为淮海南板块提供能量与活力,为高颜值、多业态、重社交的社区商业赋能,实现可持续运营。
项目所处淮海新城,周边汇聚多个商圈,景观资源丰富,坐拥1300亩桃花源湿地公园、泉润湿地公园、卧牛山公园(规划中),外接5A级云龙湖风景区。
地块北侧临街面较短、进深较大,东侧紧邻高架和加油站,北侧规划支路成为唯一链接外部的开口,为导入人流需进一步打开北侧入口,形成广场,增加商业的延展面。
项目难点
地块呈狭长型,临街面不足,且基地东侧的西三环高架有噪音干扰且阻断人流来向,结合项目难点,设计时将办公功能置于地块南侧,导入人流。
独栋的商业体块创造出多条动线,建筑形态向内聚拢、向外开放。对外:东侧和南侧以实面为主,规避视线和噪音干扰;对内:北侧和内广场以大面玻璃为主,注重生活场景和商业氛围的打造。
公园式体验商业的植入作为“家的延伸”和缝合社区与城市的媒介,为大盘引入时尚感×烟火气×未来感的社交新生活方式。
立面风格上采用现代时尚的风格,整体以大玻璃面和铝板为主材料,营造活泼轻盈的立面形象。
精工细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柏向堂”(ID:PTA-boxiangt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