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Charlotte, 2020年本科毕业于艾米丽卡尔艺术设计大学(Emily Carr Art and Design University)的插画专业。目前生活在国内,在进行自由创作的同时,开发售卖自己的文创产品也孕育着一个陶瓷生活方式品牌,同时担任设计罐头一名雕塑与综合媒介绘画导师。
今天,我就从当初选择ECU的原因,在校四年的就读体验,毕业后的专业实践,以及给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建议出发,为大家介绍加拿大排名第一的美院ECU,以及我这几年来的心路历程~
回想起6年前进入Emily Carr的契机,我觉得十分巧合但也很幸运。从记事起,我就一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沉迷于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于是在国内读高中时,我很清楚地意识到“艺术”是我一生所追求的东西。那时候对于创作并没有概念,只知道如果大学能进入一所美院学习,似乎能更靠近我的梦想一些。因此同大多数国内艺考生一样,我参加了一年的国内艺考美术培训。
然而进入画室学习后,长时间枯燥的基础练习以及睡眠的重度缺乏,我对它的热爱一点点消退,所追求的“梦想”仿佛也变成一场泡沫,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迷失自我。或许是因为太过热爱,年少的我也十分任性,于是我执意不参加国内的艺术考试,甚至再也不想画画,未来也变得迷茫起来。
+++ 我国内集训期间画的素描与色彩静物/(羞耻黑历史…)
在家休学期间,因为父亲的朋友办了一个雅思学校,我抱着“找点事情做”的心态去学习英语,因为在高中期间文化成绩还不错的缘故,潜意识里隐隐觉得或许以后会去一个排名靠前的大学学习与艺术毫不相干的专业。在学习英语期间,原本对绘画抱有“敌意”的我,在空余时间最想做的事情依然是画画,就是这样矛盾又复杂的热情驱使我重新开始创作,我与画画和解的同时也与自己和解。
+++ 在这期间的作品,美术集训为我的绘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开始尝试在画面里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
未满十八岁的我,心智尚未成熟在面临很多选择时也曾任性犹豫不决,兜了一圈后,我更加明白自己的心。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扮演了很关键的角色,帮助我梳理了适合的国家和城市。因为我比较慢性子,并且非常喜爱自然风光的缘故,加拿大温哥华的美术院校Emily Carr Art And Design University 成为了我的首选. 这也是为什么我没有选择申请排名或许更靠前的英美或是其它欧洲美院的根本原因,一个适合自己的新环境一定是利于生活与创作的。
+++ 大学期间记录的温哥华美景+与朋友的美好生活
+ 初入ECU的foundation year
进入ECU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度,甚至是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艺术家”来看待,我的所有创作想法都被尊重,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诚实地表达自己。老师更像是一个引路人,帮我们梳理想法以及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而不是直接地告诉学生“你应该怎样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我开始进行一些新的尝试,许多课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visual arts的Lucie Chen老师 引导我们抽象思维,用树枝泡沫纸等有机理的物品制作成笔刷,对具象的静物与人体进行描绘
+++ creative process的课程,Sarah老师让我们用听觉,触摸,视觉拍照记录一个新的地方,再根据记录的素材,做一个小装置。我去了Stanley park 并把记忆中的它用粘土呈现出来
+++ interdisciplinary课上,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二手物品进行解构,我在跳蚤市场找到一个古董钢琴节拍器,拆解开来做了一个有关时间的互动小装置
+++ introduce to ceramics 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陶瓷这个材料,这门课程也开启了我之后对雕塑的热情
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课程真是完全对我的胃口,对不同材质的探索了极大程度满足了我的好奇心,同时也学习到了怎样将脑子里几个“散点”似的idea进行整合与表达,我很快适应并喜欢上这样有趣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此外,大一还有一门必修的art history,初入学校时我很担心自己的英语不及本地学生而导致艺术史课程面临困难,但这样的顾虑很快打消。Trish非常详细的解释了在不同艺术流派出现的key words, 还有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创作动机,让我对西方艺术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负责的留学生协会也自发组织艺术史的复习,就在这样友好开放自由的环境下,结束了第一年的学习。
+ 大二专业的选择
我在foundation year并没有选择任何插画专业的课,而是去尝试了很多其它的课程。因为在进入学校之前,我就确定自己想申请插画专业,一是发现自己对插画类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二是我很喜欢收集艺术周边产品,在未来也想开发一些自己的文创周边,客观来讲,插画是一门可以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兼顾商业的学科。
刚进入插画专业学习的第一年,有一些比较基础的课程,例如人体写生课,插画角色设计课,钢笔线描课等等,学习一些插画必备的基本技能。这部分对于在国内进行过大量基础训练的我来说比较轻松,所以除了插画必修课以外我选择了两门感兴趣的课程,book media 和 ceramic design。
+++ book media 课上学到了很多有关书籍设计及装订制作相关的知识,我做了一本有关于零食的zine
ceramic design 顾名思义是一门将陶瓷作为媒介的设计课,这节课不仅侧重于把东西合理地设计出来,怎样去批量化生产陶瓷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老师教给了我们很多“干货”,拉坯技巧和石膏模具的制作原理贯穿整个学期,我们根据掌握的技巧去设计和制作陶瓷制品。
很有意思的是,班里除了少数的插画学生之外,大部分同学是陶瓷专业及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有着不同专业背景的班级里,我看到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作品,有很偏向工业设计的类的作品,也有跟我一样带有插画风格的设计。
好的是,任何类型的作品都同样被老师认可,但老师也会诚实地给出自己的建议,来push每一个学生进步,我现在仍然记得Julie 很多次在课上问我,“真的就只有可爱了么?”我当时不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心想可爱的东西不好吗,为什么不能只有可爱?当我现在回想起这句话时,我更加明白Julie 的用意,她想要我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整理自己作品的内核。
+++ 班里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设计风格迥异,每个学生的想法都被很好的尊重
大二还有个印象很深的事情是参加了学校的Student Art Sale, 学校每年都很重视这项活动,会做很多宣传,像开放日一样会有很多校外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来学校参加。我报着试试的心态,做了些插画周边耳钉和胸针挂件,没想到它们都在第一天时就售罄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鼓励与肯定,没有什么比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同时还正好能被他人认可更幸福的事情了!在学校的后几年,我每年都参加了这个活动,也很幸运为自己积累了最初的一批愿意为我作品买单的客人。
+++ 学校每年的art sale
+ 大三的探索与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ECU的插画系是隶属于visual arts 这个大类下面的,这也意味着我有更多的选课自由,不仅能选择插画绘画课程,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很多visual arts下面的的课。于是在结束了大二的基础练习课程之后,我尝试了更多不一样的课程。
大三印象最深的一门课程是 etching,铜板印刷,虽说是一门印刷课程,但其实就像丙烯水彩绘画一样也是种创作的媒介,不过过程更为繁琐,我学习了这种技能并用插画的表现形式创作,记忆里的那一个学期都泡在版画教室里工作。
+++ 一些工作流程记录及美丽的版画教室
+++ 在这节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干货”型的技巧, 掌握技能我也开始更深入的思考自己的创作主题,并完成了一些有关当时心境的一些作品
选修的另外一门跟材料相关的课程是陶瓷釉料课,之前对陶瓷的尝试发现我很擅长用陶瓷雕塑的形式去表达与创作,于是想更加系统的学习它。而釉料就像雕塑的外衣一样,不仅能在颜色气质上影响一个作品,甚至能从质感光泽等很微小的地方赋予作品更多的个性。于是在这节课上我跟studio的同学分小组进行了大量看似与艺术毫不相关的化学实验,调配了成百上千种釉料,它们为我的之后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这项技能也为毕业后陶瓷品牌的创立埋下了种子。
+++ 在课堂上与同学分组做了大量釉料调配实验与数据分析
还有一节带有社会实践性质的平面课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小组每周去养老院跟两位老人David和rose聊天,最后设计了一本关于他们生平的故事书,并通过插画和riso印刷的形式呈现了出来。
+++ 为两位老人做的riso小书
+ 大四找到自己的创作语言
在前三年对不同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大四的整个一年都在为毕业设计做准备,我的项目是将自己插画中出现过的一些角色,用雕塑做出来最终组成一个小型装置项目,可以让观者更为直观地置于我脑海中的画面里。
+++ 一些当时做的雕塑
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在学校完整的展出,但却给予了我很长一段可以没有压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思考创作的时光,另外一方面大四的Professional practice课程也让我提前开始思考着毕业后如何兼顾自由创作与商业价值。
总的来说,我十分珍惜能在ecu度过四年本科时光,这里像是一个包容的港湾,学校的硬件设施为我尝试各种不同的创作媒介提供了支持,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和审美多元化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最大的包容,我也在各个不同的studio里面结识了很多珍贵的朋友。
+ 毕业后的个人展览与创作
+++ 2020成都个人画展
+++ 2021夏雪了,深圳展览
+++ 更多作品见ig: charlotte_guagua, 小红书:没有雪纯
1.有的时候不用一味去追求学校排名,一个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好的生活环境一定是摆在首位的。
2.大学本科阶段不要害怕去尝试,更多的尝试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真正喜欢和所擅长的事。
3.不断反思,明确每个阶段的目标,有一颗坚定的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之付出100%的热情和持续不断的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SC设计罐头”(ID:Design_Can_Studi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