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彭一刚”这个名字,相信学习建筑的各位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我们学习建筑的领路人,带我们入门,带我们成长。
彭老于今早5时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这位一直在建筑界孜孜育人的建筑师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也永远不会为我们所忘却,将继续引领我们在建筑的道路上继续向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彭一刚院士这一生为建筑教育做出的贡献吧!
国家一级科学院院士 & 天津大学建筑教授
彭一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著名建筑学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
1932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50年,彭一刚考入了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现西南交通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并入天津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后留在天津大学任教;从此,他始终潜心于建筑理论的研究和建筑创作的实践活动。
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最高学术称号。
因在建筑创作和理论研究及建筑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彭一刚先生曾先后获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
他设计的天津大学建筑系馆、山东刘公岛甲午海战馆、漳浦西湖公园、厦门杏林日东公园、建川抗日国军馆等项目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象和鲜明的建筑个性,屡获中国建筑学会、教育部、建设部颁发国家级奖项。2019年,彭一刚被授予建国七十周年勘察设计行业杰出人物称号。
建 筑 类 启 蒙 学 术 作 品
《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建筑空间组合论》是彭一刚先生的代表作,最早成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是彭一刚先生继《建筑绘图基本知识》后写成的,他回顾以往的教学,学生苦于得不到系统的建筑构图方面的知识,教师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辅导中讲清这些道理,加之构图原理又是抽象的,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就可能由于缺少共同语言而有所隔阂,所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最终在《建筑绘图基本知识》之后,写出了《建筑空间组合论》一书。
书中节选
这本书可以算得上是建筑学学生的必看书籍之一,其囊括的知识非常基础且实用,许多高校的考研参考书籍参考基本上都有它的身影,内容从功能到形式,从古到今,从国内至国外建筑都有归纳及评论,尤其在最新版里面,彭老对国内外的知名建筑师设计作品的真知灼见让我记忆深刻,其真诚的文字着实让我佩服。
彭老这样安排的缘由应该是不想打断前面理论部分的系统性,当你阅读完成全书之后,若日后想要复习理论内容,阅读前面文字部分会更有连续性,也便于查阅。
*如作者在「第三版补缀」中写道:当今,是多元化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着一种被普遍认同的设计手法。再说一句缀了一章,再缀下去岂不成了串糖葫芦,这样的书还有什么严谨的结构可言!
彭老充满魅力的语言,大家自己去体会吧。
手 绘 及 建 筑 表 现
▌建筑手绘表达—2
师 徒 传 承
崔恺、周恺、李兴钢之师
而从弟子三人的建筑理念中不难看出他们受到彭老的传承,务实以及对设计的克制,尊重建筑的本土化以及文脉传承。
天大新校区主楼(崔恺,左)天津历史博物馆新馆(周恺,中)绩溪博物馆(李兴钢,右)彭老
斯人已逝,深切怀念。我相信,大师的精神永远留存于书本的字里行间以及一个个建筑之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图空间”(ID:huitukongji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