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1930:龙珠画苑闽中首个艺术团体

回答1930:龙珠画苑闽中首个艺术团体



 

龙珠遗诊一一王来文题




 

20世纪30年代初龙珠画苑成员雅集在南公园合影





《龙珠遗珍》开栏语


文/卢为峰


福州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近现代涌现了不少标新立异的美术社团,如旭日美术会、龙珠画苑、自然艺术会、大众美术会等。当中,龙珠画苑因其所集结了众多闽中知名书画家,而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美术社团。


“龙珠画苑”的雏形是由发起人郭梁、萧梦馥、李霞、李耕、陈子奋、吴适、张锵、张汤铭、林节、叶克燫等书画家在下杭街集会论艺逐渐发展起来的。


20世纪20年代中期,郭梁与萧梦馥同居住于福州南公园龙津境附近,交往甚密,一日郭梁提出成立画苑的倡议,大受萧梦馥的支持,闽籍画家陈子奋、吴适、李霞、李耕、张锵、林节、陈笃初等人也随即赞同提议,组建书画苑,并深得福建各地许多志同道合的画家踊跃响应。




 

郭梁(福建福安人)作



民国19年(1930),龙珠画苑在南公园龙津境成立,由在榕的画家郭梁、张锵、陈笃初、李霞、林节和陈子奋等倡议组织,先后有闽籍书画名家20多人参加。


其中有擅人物的郭梁、李霞、李耕、周愈;有长山水的吴适、张汤铭、林节;有工花鸟的王鹄、郭东洲、刘源沂、陈易新;有专写梅兰松竹的萧梦馥、陈笃初、洪亮;有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张锵、陈子奋、叶克燫;还有绘画、音乐、喜剧皆通的刘源沂。稍后参与的朱铎、李可信、陈棫等均各有所长,可谓多元画风及传统的诗书画熔铸一炉,颇有文艺复兴之气氛。这些画家相聚福州,频繁交往,共议绘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人事星散,停止活动。




 

萧梦馥(福建福州人)作



龙珠画苑设在人物画家郭梁画室“闲鸥寄庐”之邻,从阁楼上可与会所相通。前清举人、书画家萧梦馥认为,此地处南公园龙津境,而福州濒临东海,提议采用《庄子·列御寇》中“千里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的典故,拟命名“龙珠”。在场陈笃初拍掌叫绝:“真是涉海得骊珠。”即定名“龙珠画苑”




 

南公园一角



当时在福建画坛上,龙珠画苑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它聚集了书画精英,实行两周一聚,月必两集的活动惯例,互相切磋画技,交流画理,并时常邀请文艺界名流一同参与赋诗、题识、集体合作,彩墨频挥。每次会期多以集体合作画为主,各家独创力作为辅的活动形式。


当时,福州鼓楼总督口(今福州鼓楼区省府路口)开设有一家西药商店“寿人氏药房”,老板刘寿人即刘源沂之父。经刘源沂安排,画苑作品经常于每日下午五点后的工余时间,在寿人氏药房腾出的场所公开展出,并标明笔润出售。


由于作品精彩,地处要道,吸引了许多书画收藏家与爱好者。作品售价有高低各异,价位最高者属李霞,其次为郭梁作品,其余画家也不逊色,作品大受欢迎,龙珠画苑因此轰动一时,名声远扬。




 

李霞(福建仙游人)作




 

李耕(福建仙游人)作



画苑成立的翌年(1931),龙珠画苑第一次举行迎新春雅集,邀请画苑全体成员及苑外名流,齐聚一堂,参与集体创作笔会。因为是首次迎新春艺术活动,画家们经过商量构思,决定合作一幅花卉图。


手机逆时针旋转90度观看


 

花卉图 集体创作



参与绘画者13人,陈子奋起笔画不倒翁、如意,请文坛耆宿陈衍题写“岁朝图”三个字。尽兴之余,每人效仿“柏梁体”各咏一句,押“八庚”韵,组成“联吟诗”,诗人林枫丹起句,陈衍收尾,最后邀请书法家陈文翰题写。




 

陈子奋(福建长乐人)作



1936年初,日军侵略,无情践踏中国大地,社会混乱动荡,经济日益萧条,人心惶惶。画苑“东道主”郭梁在此灰暗社会环境中,身患肺疾,贫病交加,苦不堪言,不久便逝世。画苑也一度迁移到鼓楼区的一个寺院内,活动随之渐渐减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作为抗日同一战线的福州也开始积极响应全国抗日救国的号召,燃起了抗日的熊熊烈火。文艺界率先成立了爱国主义性质的组织“抗日救亡协会”,以举办“抗敌图画展览会”形式为抗日战争奉献一份力量,李霞、陈子奋等画苑成员纷纷参与抗日救亡义卖活动。




 

吴适(福建连江人)作




 

张锵(福建闽侯人)作



1938年,中坚人物李霞、陈笃初相继辞世。这些才华横溢画家的离去,使画苑的例行活动受到影响。


1941年至1944年,福州屡受敌机轰炸,两次被日寇占领,许多政府机构、学校等单位向内地山区南平、邵武、永安等地迁移避难,国难当头,人事星散,画苑为形势所迫不得不停止活动。久而久之,画苑画家群体在无形之中不宣而散了。这就意味着存在仅有几年时间的龙珠画苑就此终结。


总之,龙珠画苑以其特有的面貌影响着福建艺坛,在福建书画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亦为中华美术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汤铭(福建福州人)作




 

林节(福建莆田人)作




 

叶克燫(福建福州人)作




 

刘源沂(福建福州人)作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生活报”(ID:wenhsh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