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盒”美美 ,古代案台之宝——风雅香盒

“盒盒”美美 ,古代案台之宝——风雅香盒

“文房清供”是文人书斋中一切文化用具及陈设的总称,按照《中国古代文房清供鉴赏》一书中的分类,包括笔用类、墨用类、纸用类、砚用类、辅助类、陈设玩赏类等。这些文房清供之具,既是纹质瑰丽的天生奇美,还是蟠曲随形的自然神工,它们将文人追求朴素之美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本期域鉴为大家带来的是古代文房案台之宝—香盒。  

01

“香盒用途”


     

香盒,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来盛放香的小容器。也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古代文人讲究雅趣,在书房读书写字、弹琴抚筝、品茗弈棋之时,总喜欢焚一炉香,既可以增添风雅意趣,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因为焚香多为香丸、香饼、天然香木等,香品易于挥发,香气易于走散,所以文人们就增添了香盒这一文玩。


唐代用香蔚然成风,唐诗中对香盒自然多有提及。


李贺在他的《春怀引》中就有“钿合碧寒龙脑冻”,此诗中用来装龙脑的“钿合”就是香盒。



唐 黄釉香盒

元 越窑香盒 (三件)

香盒的历史并不算短,西汉南越王墓就出土过装有香料的红漆香盒。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随真身衣物帐香具中也记载有香盒一个,并有实物。

到了宋代,用香更加仪式化,于是有了“炉瓶三事”之说。


所谓的“炉”指的是焚香之炉,香瓶则是放置香筷和灰押,而香盒作为放置香料的容器,被认为是诸物之冠。




在宋朝的宴会上,比如春宴、乡会、文武官考试及第后的“同年宴”,以及祝寿等宴会上都有专门的焚香仪式。


这样的组合也使焚香有了仪式感,成为了一件雅事。



北宋 定窑白釉划萱草纹香盒 


02

“香盒的组成”


     

香盒由盒身和盖子两部分组成,大小通常为手掌可握,材质有竹、木、象牙、漆器、金属、玉、瓷等。

清乾隆 铜鎏金錾花造办处香盒

 明 铜胎掐丝珐琅香盒

清 白玉如意纹香盒

元 剔红葵口过枝牡丹香盒

小小的香盒,汇聚了雕刻、镶嵌、描金、书画等诸多工艺,精美别致,充满雅趣,既有实用价值又可执于手中把玩的艺术品。

 
红楼梦》第五三回:“这里贾母花厅上摆了十来席酒,每席傍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    
《红楼梦》探春央求宝玉到外面闲逛的时候看到有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务必给她买回来。由此也可见造型别致精巧的香盒,是置于书斋案头,用以显示情趣品位的最佳器物。    

       

       




香盒,因其小巧可爱,造型多变,色彩华丽,自古以来就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再加上香木淡雅的气息,更让人如醉如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