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昂贵”的瓷器,描上金彩,用黄金做纹饰真豪气!

古代最“昂贵”的瓷器,描上金彩,用黄金做纹饰真豪气!

   

金彩

以金彩装饰瓷器是古代人

常用的一种纹饰手法,

并且制作出来的瓷器精美无比,

深受世人的喜爱。

这类金彩瓷器的问世,

对于中国还是世界瓷器的传承

都具有史无前例的意义。

那么在陶瓷艺术品上采用描金工艺

是何时开始又如何做到的呢?

今天的这一期,

我们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清乾隆仿雕漆红釉内金釉碗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01

金彩是何时出现的?


   

   

   

描金原是一门十分古老的技艺,起源于战国时期,最初用于漆器表面的装饰。

唐代诗人李绅的《答章孝标》中有“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说明当时流行镀金工艺。

“镀”的本义是使一种金属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但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


       

北宋定窑黑釉包金箔瓶口(标本)

玄青古美术藏

       

       

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 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 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

北宋黑釉金彩斗笠盏
   
高丽城市遗址出土
   
韩国中央国立博物馆藏
   

宋代定窑瓷器上有用金彩装饰云龙纹的,建窑黑釉器上也有用金彩描绘纹饰。元代在烧成的祭蓝釉瓷器上用金描绘花纹,再经彩炉烘烤。

例如景德镇御厂发掘出土器的孔雀绿釉金彩龙纹砚盒、1954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元代蓝釉金彩缠枝莲匜,都称得上是现知较早的景德镇金彩瓷实例。

元代蓝釉金彩缠枝莲匜

1954年河北保定窖藏出土

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但其使用金彩的方法却无法与定相比。


       

#

金彩


     

左 明弘治黄釉金彩牺耳罐

右 祭红金彩双龙赶珠纹高足碗 台北故宫

     

由于明清时期的彩瓷得到空前的发展,工匠们已不满足于传统陶瓷单一的色釉装饰,开始用纯金加工提炼的金粉,在豆青、祭蓝等颜色釉瓷器上描金加彩,进行装饰。

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02

金彩发展阶段和工艺


   

   

元 蓝釉金彩月影梅花杯 河北省博物院 

图片@动脉影微博
   

陶瓷上的金彩装饰工艺,主要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金箔装饰阶段。

第二、本金装饰阶段。

第三、洋金装饰阶段。

一般情况下,我们根据器物上的金彩特征就可以大致判定出其制作年代范围。


南宋遇林亭窑黑釉描“福山寿海”纹束口盏
     
日本五岛美术馆藏
     

01

唐宋元明金箔装饰


唐代已有金彩彩绘陶俑,但数量极少。宋代以后用金彩作装饰的瓷器数量逐渐多了起来,但总体来说仍数少数。金箔贴金技术在唐、宋瓷中都有发现。


采用金箔装饰瓷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贴金,一种是戗金。


彩漆戗金花卉纹圆盘
   
故宫博物馆藏
   
   

   

   
元代景德镇窑
   
卵白釉堆花五彩戗金花卉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明代的《天工开物》中记叙过金箔的制作过程:“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凡金箔,每金七厘造方寸金一千片,粘铺物面,可盖纵横三尺,凡造金箔,既成薄片后,包入乌金纸内,竭力挥推〔椎〕打成。”


据说,现在人们制作的金箔厚度可达万分之一毫米,一克纯金可以制作成大约0.5平方米—1平方米的金箔。


永乐金彩棱口折沿盘

景德镇珠山出土


因为金箔装饰工艺成本高,实用性差,所以当年采用者就寥寥无几,保存下来的更是少之又少。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时的金彩加工工艺还不属于陶瓷工艺中的彩烧工艺,倒与金漆镶嵌类似,从属于陶瓷制作以外的后期深加工。


南宋吉州窑黑釉金彩盏

2015年纽约苏富比拍品

02

清代本金装饰


清代康熙时期,御厂开始运用一种新兴金彩工艺,把金粉溶于胶水中,然后用绘笔描画瓷器纹饰,俗称“描金”,这便是本金装饰。


康熙红彩描金龙凤纹盘

   
故宫博物院
   


康熙五十一年(1712),耶稣教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给奥日神父信件中曾提到景德镇金彩的调制方法:“要想上金彩,就将金子磨碎,倒入瓷钵内,使之与水混合直至水底出现一层金为止。平时将其保持干燥,使用时取其一部份,溶于适量的橡胶水里,然后掺入铅粉。金子和铅粉的配比为三十比三。在瓷胎上上金彩的方法同上色料的方法一样。”


清康熙矾红彩描金云龙纹直颈瓶

高42.2cm,口径4.2cm,足径12cm

北京故宫藏

这种使用金粉绘制的金彩经低温烘烤,然后用玛瑙棒或石英砂磨擦,能够发出金灿光泽,达到镀金效果。


与以往的金箔贴金相比,描金图案更加细致生动,金粉与器物结合越发紧密,不易脱落。


       

       
       
       

左 清雍正款绿地金釉刻凤纹双联瓶(连珠瓶)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

右清雍正 黑釉描金云龙纹高足杯


清康熙朝,在彩瓷上大量施金色,以后的雍正、乾隆朝施金技法更加广泛,直至道光朝除了白地粉彩器外,还在各种色地的开光粉彩上采用描金工艺。


左 清 乾隆 蓝釉金彩花卉纹双耳瓶

   
右 清 乾隆 松石绿地描金粉彩瓶 
   


   


   
03
   
晚清民国洋金装饰
   


1830年,德国人居恩创制出“金水”,即将黄金溶解于王水(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配制的混合物),然后绘画。


这种金彩制作方法大约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传入中国,并应用到景德镇瓷器制作中,被称为洋金工艺,又称亮金或金水。


民国 蒋中正定制
   
金地粉彩开光四季山水双耳瓶 (一对)
   


其优点是:

(1)金彩发色好,光亮平整。

(2)金彩涂层薄,大大降低了黄金的使用量,。

(3)工艺简单,不需要象本金那样,出窑后需再进行打磨抛光。

(4)金彩附着力好,提高了产品质量。

清光绪 蓝地描金团花纹赏瓶

高39.5厘米


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浮沉,描金从帝王家进入寻常巷陌。到今天,描金依然活跃在制瓷舞台上,以其华丽尊贵的美感打动着世人。



     

END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