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瓶为啥人人都爱?原来背后隐藏着……

观音瓶为啥人人都爱?原来背后隐藏着……

 

NO.1

   
   
   
   
   
   
   
   

瓷器发展流传下来许多经典的瓶型,梅瓶、赏瓶、玉壶春、观音瓶等都是经典传统的瓶型,历经千百年,依旧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咱们一起了解一下观音瓶。




【观音瓶】



“观音瓶”造型是瓷器中常见的一个品种,其基本形体是喇叭口、脖颈内收、丰肩、圆腹、直腿到足,与观音菩萨所持净瓶相近。
线条流畅,如流水瀑布顺山势而下,毫无造作之感。

 

 

 
清乾隆 松石绿描金粉彩莲花观音瓶 尺寸:高35cm
清雍正 粉青釉观音瓶 尺寸:高27cm
清乾隆 青花茶花纹太平有象观音瓶 尺寸:直径26.7cm

远观,好似“一个直立的人”,束颈、丰肩、修腹、敛足,线条比例之和谐如观音玉立,令人有不能妄加增减一分一毫之感。

观音瓶在清代“康、雍、乾”时期盛极一时,很多窑口都曾烧制观音瓶。康熙一朝景德镇窑烧制的瓶式很多,有时瓶、尊在称呼上不易区分。

左 清乾隆 珐琅彩西洋人物纹观音瓶 尺寸:高21cm

右 清雍正 珐琅彩花鸟纹观音瓶 尺寸:高28cm

一般来说,凡口小腹大的均称为瓶,观音瓶特征是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




【观音瓶的传说】



在神垕古镇的街头巷尾,至今还流传着观音瓶的佳话。


传说在很久以前,禹州一带大旱,烈日炎炎,禾苗枯黄。观世音菩萨云游到此,要施法降甘霖下场透雨,拯救禹州黎民百姓。虽东海水深,取之不尽,只是山高路远,没有盛水之物。



乾隆 青花粉彩花卉纹观音瓶

尺寸:高43cm


恰好这一带盛产——钧瓷,观世音菩萨便来到百姓家借用钧瓷宝瓶布雨。宝瓶里每往外滴出一滴水,就化作倾盆大雨,地里的庄稼喝足了水,禾苗又重新旺盛起来,农民也得到了丰收。


禹州当地人为表达对观世音菩萨的感激,将瓷瓶尊为 “观音瓶”。 因观音瓶可以帮助人们降雨,给人带来好的收成,所以,人们也常常把观音瓶叫做“丰收瓶”。


   

   

   

清 郎窑红釉观音尊
清康熙年制款五彩人物观音瓶



【延伸阅读——钧瓷】



高山云雾霞一朵,烟光凌空星满天;
峡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

钧窑红斑长颈瓶 动脉影©-摄

大英博物馆 大维德基金会 藏

大家都知道,钧瓷,算是瓷器界中的贵族,色彩玄幻艳丽,让人观之一眼便挪不开双目,钧瓷的奥妙之处,尽在想象之中。


钧窑创烧于唐,兴盛于宋,复烧于金元,延至明清仍继续仿制,历经千年而盛烧不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钧窑系。


时至今日,在钧瓷的故乡河南禹州钧瓷生产再创历史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


宋钧·出戟尊



钧瓷的“独之美”,不仅指钧瓷为神垕独特的矿产资源而炼造,更因“钧不成对,窑变无双”而独立于世。


历史上但凡烧制钧瓷的地方都离不开两种自然资源:

 

一是制瓷的原料,二是烧瓷的燃料,而这两点神垕镇恰好完全具备。神垕自然资源蕴藏丰富,有“西山煤,东山釉,南山瓷土处处有”的民谚,据实践,如果离开这些条件,钧瓷在任何地方都不会烧制出精品。

       
       
所以钧瓷的每件作品均以唯一性而面世,釉色各不相同,找不到两件色彩完全相同的产品,这就是人们说的钧无成对


(备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域鉴APP的严选优品中上新一清晚·青花人物故事纹观音瓶,愿请诸君共赏之。

清晚·青花人物故事纹观音瓶

口径12.7cm,高39.1cm

此件清晚·青花人物故事纹观音瓶,撇口束颈,鼓腹束腰,底足外撇,器型饱满大气。身施白釉为地,腹身通景绘青花人物故事纹,景致丰富,生趣盎然,人物造型生动而气氛闲适,整体构图疏密有序,青花发色青翠纯正,绘画点染分明,颇具水墨韵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域鉴”(ID:YJ-cang)。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