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建筑鬼才,网红建筑鼻祖:西班牙建筑师里卡多·波菲于2022年1月14日去世,享年82岁。
▲Ricardo Bofill Image © RBTA
里卡多·波菲是RBTA创始人,被喻为20世纪最激进的梦想家之一。他对城市和社区生活的愿景,挑战了以往对共享空间先入为主的观念。在波菲建筑实践近60年之际,gestalten出版社曾与波菲工作室合著出版《里卡多·波菲:建筑的愿景》,探讨这位建筑师革命性的城市与建筑设计方法。那些20世纪大名鼎鼎的项目,如瓦尔登7号、夏宫、红墙住宅、RBTA工作室与波菲自宅、巴黎Abraxas住区等等,均收录其中。
里卡多・波菲代表作品
▲红墙公寓(左)和纪念碑谷(右)© gooood
冯钟平参与过大量重要工程规划设计,谈及自己的设计理念,冯钟平说,“设计要从当时当地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的实际出发,注重整体性,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使用功能,又要富有艺术特色。每一件作品,因为‘条件’不一样,面对的困难都不一样,很难说哪个更难。”
冯钟平认为,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创意”,这“创意”却不是刻苦就一定能找到的,“学霸”没有天赋,照样成不了才。所以他主张挖掘并尊重孩子的天赋与特长。
1950年彭一刚考入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建筑系;1952年随校调整到北京铁道学院,再调整入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1953年从天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获得第二届梁思成建筑奖 。
彭一刚手绘作品
栗德祥教授在建筑学理论研究和建筑设计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是我国最早开展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领域研究的知名专家,提出了“因地制宜、被动优先、协同整合、减源增汇”的重要设计理念,并用以指导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
他主持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清华大学超低能耗楼设计、长春市整体城市设计之生态设计专题、唐山城市生态设计专题研究等一批优秀项目,并担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行业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栗德祥教授是中法当代建筑交流的先行者和开创者,数十年来为推动中法两国建筑界增进相互了解与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2002年,他被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关肇邺教授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建筑的设计和研究,重视建筑对人的情绪、观念、品味等的影响,提倡建筑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和谐,强调建筑设计应尊重历史、尊重环境,并体现"时代精神";提倡建筑应与其功能、性质相适合,反对盲目追求豪华与新奇。
几十年来,关肇邺在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发表论文、译著等40余篇,完成高水平建筑设计80余项,其中多项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由他主持设计的清华大学教学主楼、清华大学新图书馆、北京大学新图书馆、清华大学理学院建筑群、西安欧亚学院图书馆、桂林桂湖饭店入选新中国建国60年建筑创作大奖;清华大学新图书馆、清华医学院获得国家工程设计金奖;清华大学新图书馆设计入选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东亚卷。
其它代表性设计作品还有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台州市图书馆、中国工程院综合楼、海南大学教学建筑群等。在1989年他所参加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国际建筑设计竞赛获得国际建协所授的特别奖,这是我国建筑师首次在国际大赛中获奖。
矶崎新,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设计过一系列的大型建筑物,如筑波市政中心(1979~1983)、日本兵库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的扩建部分(1986年)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1989年)等,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
2019年3月5日,日本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学者矶崎新成为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北九州中央图书馆
愿,2023年,顺利平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绘图空间”(ID:huitukongji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