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WAREHOUSE
FOREWORD: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而在地震灾害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不论是久经地震和战乱年代洗礼而依旧屹立不倒的传统榫卯木建筑的抗震性验证,还是当今对建筑抗震的需求以及2060年的碳中和生态目标,都让人们的视线回归到了木材这个充满可能性的材料上。
[▲木结构建筑 ©Think Wood]
木结构抗震
| 中国对抗震建筑的迫切需求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大约58%以上的国土、55%的人口处于7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世界范围内三次8.6级以上的地震,有两次发生在我国境内,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中死亡、失踪人数超过8万人。在地震灾害中,相当一部分的人员伤亡是由建筑物倒塌造成的。这使得需要强大抗震工程体系的我们需要把目光放在能够抗震的建筑上。而目前我国农村民用木结构建筑的抗震防灾技术相对薄弱,在大震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大。
[▲中国地震带及特大地震分布图 ©中国地震科学数据中心]
| 木结构建筑的抗震能力
【内在弹性】
【重量轻】
【延展性连接】
木结构建筑往往是由重复的框架组成,使用的大量紧固件和连接件,这为地震力的消散提供了冗余的载荷路径,即便个别节点过载或失效,相邻节点通常会提供备用加载路径,减少了结构倒塌的几率。
CLT 等 Mass Timber 工程木材板的厚度和固定组件的钉子的数量和尺寸赋予每个部件足够的刚度。剪力墙的重支撑可以抵御地震中常见的横向变形。
| 国际上开展的木结构抗震实验情况
【日本】
2021年日本福岛近海发生7.3级地震,导致150多人受伤,未发生人员死亡。日本在如此强烈地震下伤亡人员较少的原因与它建筑特色和抗震标准有关,日本住宅建筑的45%以上为木结构建筑形式。而木结构住宅中有七成的结构形式为现代梁柱式,其中采用的 PIKM 技术体系约占 90%。
【北美】
北美地区位于全球几个著名的地震带,是地震危险特别高的地区,需要尤其考虑抗风和抗震的建筑材料。在这个基础上,北美一直研究并计划通过测试来探究木结构的抗震特性。在北美,木结构建筑很普遍,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地震造成的生命损失相对较低。
中国首次PIKM现代木结构抗震实验
时间:2022年11月
| PIKM 简介
PIKM有两层含义,首先是此次中国引进的建筑体系特性总结,包括预制化(Prefabricate),信息化(Information),紧固件(BX Kaneshin),胶合木(GlulaM);其次是支持该建筑体系发展的集团简称,即ポラテック株式会社(POLUS-TEC),伊藤忠建材(ITOCHU KENZAI),BXカネシン株式会社(BX Kaneshin),铭建工业合作集团(MEIKEN)。总而言之,PIKM所包含的信息是对现代木结构如何设计、生产、制造、施工的全产业链的精准描述,是品质的保障。
| 实验项目建筑所用的材料、设计、结构
[▲设计图纸 ©阙泽利教授工作室]
[▲实验结构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
| 实验目的
验证按照日本木结构规范设计的PIKM木结构建筑在中国抗震设防标准下的抗震性能,以评价其抗震性能,为我国木结构抗震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实验建筑搭建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
| 实验技术指标
本次实验按照中国建筑抗震标准,分别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防、7度罕遇和8度罕遇下共39个实验工况对双层79.6平方米的足尺寸木结构建筑进行抗震实验。
[▲实验建筑内部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
| 最终实验效果
[▲实验效果动图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
专访 南京林业大学阙泽利教授
阙泽利
南京林业大学木结构建筑方向学术带头人
日本京都大学客座研究员
承担多项木结构建筑领域国家级课题
及国际合作基金
D|W:此次木结构抗震试验具有哪些独特之处,在工厂预制、信息化、高强紧固件、胶合木等环节有哪些亮点?
D|W:此次实验项目在抗震设计和节点设计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D|W:在中国发展抗震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是非常重要的,在未来木结构建筑的技术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在哪些方向亟需进一步探索和努力?
D|W:作为中日木结构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您认为我们该如何从木结构建筑发展良好的国家中吸取经验?
结语
钢筋、水泥和预制时代的到来加速了传统木结构建筑时代的衰落,而如今现代木结构建筑带着能够媲美钢筋、水泥的材料属性以及更高效的预制化产业链的发展可能性重振旗鼓,回到了时代面前。在此次的抗震实验项目中,我们看到了现代木结构在抗震上的优良特性,看到了中国速度与现代木结构的预制化速度相结合给我们带来的效率震撼。
特别鸣谢: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木结构产业分会
南京林业大学阙泽利教授木结构工作室
对“中国首次PIKM现代木结构抗震实验”报道给予的大力支持!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esignWarehouse”(ID:gh_114e3e419411)。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