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三亚文博会梅联村展场进行中!策展团队专访公开

第七届三亚文博会梅联村展场进行中!策展团队专访公开



2022第七届三亚市文博会分会场活动——艺起热岛乡创策展人竞赛在各界的支持助力下完美落幕,19位优秀策展人的8组作品将落地三亚,创造热带岛屿策展的奇妙想象力。‍‍‍‍


本篇专访推文将带领大家走近各组优秀策展人的设计故事,分享作品灵感来源和设计经验。将策展带出场地,聚焦于每一份作品,贴近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01.《渔你一起晒太阳》
将艺术带进乡野让乡野走近大众


《渔你一起晒太阳》设计团队Renew Lab于2020年成立于英国爱丁堡,三位合伙人均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已成为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师团队。




图:设计团队Renew Lab成员

团队将主题立足于贴近自然、有更高自由度和人文特点的区域范围。对于风景优美同时拥有历史悠久渔晒文化的梅联村,以渔村和渔晒文化为主题进行思考。比如研究渔晒的方式和渔所呈现的形式,以及如何实现人与装置,装置与人之间的交互,包括行走、蹦跳的儿童友好方面,还有吸引消费群体来网红打卡的等等。



图: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


团队希望《渔你一起晒太阳》不仅仅是短期的艺术装置,目标是能实现产业赋能,将渔村、渔民,城市、互联网产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生成联动性。在装置的实际功能性方面,考虑到了多个受众群体功能,它既是娱乐设施、又是艺术展览空间,给参与者带来更放松的感觉,拥有贴近自然、有趣好玩的氛围。



图:前期大量资料梳理

Q:装置夜间时段是将使用功能进行转换了吗?可以和我们详细聊聊吗?


A:我们重点考虑装置晚上呈现出的形态,夜晚时刻它就会变成当地年轻人一起交流、开party或者露营的场所。以环保为核心的理念,通过分析捕鱼、晒渔所需要的材料来推导装置的形态。也希望通过更艺术的形式来展现梅联村传统的渔晒文化。希望装置能够成为链接观展人和传统产业的媒介,增强艺术和场地的黏性,让更多人看到梅联村的人文风貌。




图:装置交互分析


在装置建材的选用方面,本装置材料均选用亲环境、可持续发展、可降解环保材料。积极展现出提升经济效益、社群效应、打造网红村落、促进乡村振兴的姿态。 二者结合,找到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平衡点。



图:装置材料结构分析


Q:可以和我们聊聊对广义策展与这次「艺起热岛 交换场」策展主题的理解吗?


A:交换场,希望能够交换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还有交换城市和乡野之间。在我们看来,艺术不应该是脱离现实的存在,也不应该是看得见摸不到的,更不应该是小部分人的艺术。艺术应该回归大众,回归乡野,回归现实。概括来讲“交换”的意义,将艺术带进乡野,让乡野走近大众。

图:设计草图


Q:在灵感元素提取方面,您提到了“结合目前社会上讨论度很高的'卷'和'躺平'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希望设计出一个特殊的艺术装置”,可以和我们详细聊聊吗?‍‍


A: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句话很有意思: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其实当代年轻人经常嘴上喊着“躺平躺平”,但还是顶着压力和焦虑拼命的“卷”。与其说嘴上喊着“躺平”,不如真的来海边躺平。尽情放松,享受当下,躺平看海。我们希望来观展的朋友们,或者参与到艺术装置的人都能够放轻松自己。把自己放在自然中,什么都不用想,静静地躺在装置下就好了。不要有任何的负担或焦虑,把自己放在自然中,尽情享受阳光、海风和海浪!
‍‍




02.《渔歌节》
不是一首渔歌,而是一首渔的歌


《渔歌节》团队希望以多元的视角,将音乐融入不同的领域。所以试着将音乐和乡创相结合,打造一个不一样的、充满声音体验的作品。




作为展览呈现的地域载体,在策划作品中团队充分调查了“渔歌节”所选地--梅联村的风土人情,包括了解了当地渔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村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村子的发展方向,用策展的方式向大众打开三亚。


作品源于跨界的创意灵感,团队选择了一个与音乐相关的主题,与视觉相比较更加侧重听觉。大胆的做出多元综合以及视听结合的作品呈现在大众面前,是一个跨界和新奇的体验。用声音的理念打开梅联村,用声音作为载体来向大众介绍梅联村。于是将音乐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打渔生活、教育学习、生态保护融合到这次展览来,向大家展示具有梅联村特色的“渔歌节”。



图:设计团队成员
(从左到右依次为:王雅各 中央音乐学院留美青年制作人、甄文清 中央音乐学院文旅策划获奖人、李昕畅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演出策划人、薛天晴 中央音乐学院市级项目主持人)


Q:团队在设计过程中是如何理解“广义策展”的呢?


A:关于广义策展,我们认为策展策的不仅是乡土,而更多的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不仅是艺术,更多的是区域资源对换和连接;不仅是场景的交换,也是人员的流动和策展角度的平台。将欣赏艺术的空间性得以扩大,在更广泛的地域、让更多的人欣赏、了解到艺术。我们试图探讨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人与环境之间的连接。用作品展示三亚,与在地生态融合。


「艺起热岛」,将艺术与岛屿结合,在热闹的跨年节点上,海南三亚举办一场具有活力的广义策展,创造一座新形态的美学热岛。



图:设计团队成员
(从左到右依次为:文子洋 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作曲最高奖项“金鸡奖得主;获“北京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国家奖学金三次;“艺创奖”国际管弦乐作曲比赛一等奖、Contempo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等奖项。张群卿,中央音乐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获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组比赛半决赛入围奖。获“敦煌杯”第五届北京国际民族器乐大赛古筝组专业青年A组金奖;个人文章入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期刊资助项目,并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发表文章。)

Q:在竞赛参与和创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A:因为最近疫情政策变化特别多,加上我们学习工作的原因,我们组的各位小伙伴们分布在各个地方,我们的每一次商讨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大家变成了素未谋面的网友,在一起并肩作战了1个月,所以在这里给大家点赞。哈哈哈



03.《JIGSAW·逃离城市》
无界与融合、共生与拼凑


独立摄影师、策展人李国玉的《JIGSAW·逃离城市》创作灵感,其实是一场自我治愈的逃跑。作为一个向往自由、不喜拘束的人,琐事缠绕,人就会在其中渐渐迷失麻木。所以在决定要参加艺起热岛这个活动的时候,李国玉停掉了所有的工作和娱乐。



图:热爱摄影的李国玉

用镜头去表达所思所想,不断的去拍摄,沉浸的去感受,然后慢慢的品尝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作为土生土长的海岛原住民,李国玉在创作过程中所感受到梅联村轻松、放逐、可以什么都不用想的野生感,很大程度上治愈了被工作烦到的燥气。



图:李国玉在海边

而这次主题中的两个系列:一个是共生,一个是拼凑。就是独立摄影师李国玉所体会到博后村的山野、稻田感,以及梅联村的轻松、安静的海岸感。它们各自与自然相依共生,同时每一个部分都是一块碎片,最后拼凑成了现在的博后与梅联。


图:梅联村的渔民


这次的交换场的活动,将展区设为三亚的乡村场域,让更多人带着他们的构思和前卫的观念融合进来。期待越来越多像艺起热岛一样有趣、有共鸣、有思想、有态度的活动和青年力量,共同加入共同创造,大家都成为建设美丽热岛的一份子。




图:梅联村的渔民

Q:在竞赛参与和创作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有趣的事情吗?


A:困难的事情有,可能是我是乐天派的缘故,我现在基本想不起来了。但是有很多有趣的事情还是蛮深刻的,很多有趣的经历对我来说都是一段有趣又宝贵的经历。


创作的一个月里,我就一直来来回回在这两个村里跑来跑去跑来跑去,我记得当时有一次我去山里拍照,就是作品里那个红方块那张,当时拍完我自己就想象出后面他会变成什么样子,我就开始在原地大喊“我真的是太牛了”(当然这是我一个不太好控制的习惯),于是就吓村民的狗,然后被狗追了几十米,我觉得又惊又喜。虽然还算是很危险的,但是我喜欢这种未知又危险的感觉。



梅联村的渔民

Q:有什么想对AIM组委会艺起热岛项目,或未来来到三亚的观展人群说的话吗?


A:作为一个本土青年,首先,我很感谢艺起热岛的项目,让我有机会参与进宣传美丽乡村的项目中。其次,我也非常期待越来越多像艺起热岛一样有趣、有共鸣、有思想、有态度的活动和青年力量,共同加入共同创造,大家都成为建设美丽热岛的一份子。






04.《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渔》作品设计团队设计作品的中心出发点。梅联村除了是一个非常洁白干净的处女湾之外,还是一个具有悠久渔业历史的小村落 。



图:设计灵感草图

“渔”,在村民的生活中,是达成目的的一种方式、一种长期的状态。渔是多种多样的,村民通过“渔”得以达到到谋生的目的;在生态环境中,“渔”是改变当地环境的开始,村民合理捕鱼促进当地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等等。‍‍



图:设计灵感草图

关于如何去体现渔这一论题,《渔》作品设计团队选择由陆地到海洋的顺序全面铺开叙事。海洋和陆地,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概念,是渔民与大海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渔民和鱼的关系。这种从古至今由于生产劳动产生的文化与自然的碰撞,是神圣又贴近生活的,所以《渔》作品设计团队希望用自然自身的表达的方式来进行渔的传播和渔的呈现。



图:策展团队进村踏勘

在作品前期阶段,团队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创作。在仔细研究梅联村实地情况及当地文化后,决定利用当地的棕榈树做装置,“植物音响”板块应运而生,又结合当地的热带海洋气候制作了“风铃工作坊板块”,极具年轻审美又包含当地特色的《渔》作品便确定了主展示项目。




有意思的是,在构思周边产品时,这支年轻的团队想到了一系列的词语,比如彭鱼晏,天青色等腌鱼等有趣的想法,也因此联想到视觉IP“咸鱼pp”。Q弹的小屁股是所有人的解压神器,也是因为这个小屁股迸发了很多文创周边产品的想法。





Q:可以和我们聊聊对广义策展与这次「艺起热岛交换场」策展主题的理解吗?

A:首先我想谈一下广义策展这个概念:大部分人对展览的认知或许都存在于金碧辉煌的展厅中。然而策展人早已不是所谓的布景人,建筑师或者是幕后工作者。我们认为用场域叙事,用阶段陈述,这种新的表达方式更加迷人!所以我们汇聚在一起,尝试利用“梅联村”的地图作为画板,在其上绘制一个关于”渔“的在地装置群。


交换场根据本来的意思是内容与场域的交换,细致的理解的话是文化与空间的置换,我们携带者现代的躁动与技术来到平静美丽的村落,在认知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我们与他们的融合,我们利用独属于外来者的视角,在这里将想要表达的构建起来,最后让所有人都可以产生情感的共鸣,文化融合的震颤。





05.《梅联鱼你》
传统文化+当地风物=美好文创

梅联村是一个很典型的渔村,日照时间长,光源也很充足,当地的原住民有几百年传承下来的与大海相伴相依的渔家生活。另外,鱼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寓意的象征,成语中也常用“鱼”来表达祝福。所以保留这一部分,加之梅联村的名字,设计师郭小楼选定了”梅联鱼你“这个名字。




以“梅联鱼你”品牌图形标识为基本形,结合梅联村及渔村文化,使用字体和图形结合的形式,以文字为主,图形做解释文字的辅助功能。图形在字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当地的文化特点,融入了捕鱼场景的元素,让渔村的生活更为形象。



图:作品设计灵感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别具一格的提取了剪纸元素。在传统文化中,剪纸是一个很特别的形式,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郭小楼认为剪纸、木刻等传统技法,拉回到现代的文创设计中,是一种情绪很饱满的表现形式。在体现了地方渔民文化的同时以中国传统文化加持,以达到文化的宣传效果。



图:作品设计灵感来源


包装设计选用时下大热的“美丑风”,饱和度高的鲜艳色彩与黑色撞色,达成复古的效果。当产品被消费者购买回家时,不仅宣传了地域特色,更希望给购买者一种连接感。正值年末佳节,走亲访友必备,令人眼前一亮。


图:作品设计灵感来源


Q:有什么想对未来来到三亚的观展人群说的话吗?


A:三亚本身就是热度很高的旅行地,除了去三亚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住住民宿、玩玩海、吃吃海鲜,还能有这种艺术展览的新的形式,对于我来说很有吸引力。特别是三亚本身就是一个旅游资源很丰富的地方,在海边有艺术装置,是很有意义的,对地域传播来说也很有帮助。




06.《入境往观》
将艺术带进乡野让乡野走近大众

《入境往观》设计团队针对“乡创新场景装置”赛道特性,聚焦当地的人文风俗以及自然风光。“海浪涌到岸边,轻轻地抚摩着细软的沙滩,走在海边温暖的阳光穿梭于树林的气息、落日时的红日西斜,以及当地朴素热情的渔民硕果累累的笑容等等” 这些当地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朴素的渔文化打动了团队里的每一个人。




所以在设计中,《入境往观》设计团队希望能在游人在观赏美景的时候也能注意到当地的人文景观,亦或者了解人文的时候,也不忘周边的美景。美景与人文亦能两得。在现场身心舒畅以后,此地感受依旧能深留记忆之中。




以梅联村在沿海区域的海洋文化为切入点,梅联村人民仍然保留着了出海捕鱼,岸边晒鱼的风土人情顾根据此行为活动特点。这个构筑物里,《入境往观》设计团队想表达出海洋文化的特性,特别是梅联村的文化特性。




《入境往观》设计团队选用了当地渔民常用的晒鱼帐篷的纱面材质布料为构筑物的主要材料之一,目的是为了拥有一种通透感,不阻碍沿海沙滩的风景,同时与场地本身的属性进行呼应。



Q:可以和我们聊聊对广义策展与这次「艺起热岛 交换场」策展主题的理解吗?


A:在2022年10月份的时候,重庆举办过一场“广义沙龙”的活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尤洋在演讲中提到:“走向公众就是让各式各样的人群接触到艺术。可以理解为从美术馆的机构,从一个艺术系统走向公众,也可以再去延展,从历史走向公众,从精英化的艺术走向公众”。广义策展让艺术向公众靠拢,让艺术主动与公众、社会、场所发生联系。它不在是“白盒子”中的一场活动,需要对其感兴趣的人们走向其中,才能发生互动。「艺起热岛 交换场」走出了条条框框的空间,走入了自然的场所,走向了人群中的场地,面向了所有的人群,将信息传播更自然的融入生活,将其大众化。

《艺起热岛·交换场展》将于2022年12月30日在梅联村与博后村正式开展,展期至2023年1月2日。后续我们将继续对获奖人及团队进行专访,独家聚焦作品背后的故事。详情请关注AIM后续推文。




第七届三亚文博会

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

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

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

三亚市人民政府

海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海南省贸促会


主办单位

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

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三亚市商务局

三亚市文化产业协会

承办单位

三亚琼州文化产业集团

协办单位

三亚市外事工作办公室

三亚市科技工业信息化局

三亚市投资促进局

三亚市旅游推广局

三亚旅游文化投资集团

三亚传媒影视集团

三亚市天涯海角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

SMART度假产业智慧平台

AIM国际设计竞赛

中国收藏家协会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

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


合作媒体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海南、海南视窗、海南在线、海南信息港、三亚视窗、璟行设计网、创意设计主站、设计TOP、致设计网、设计中国网、设计本、中国设计网、中国设计师网、设计腕儿、设计癖、中国设计在线、乡村旅游产业网、中国文化艺术网、上美艺展+ 、文博策展、文艺中国、设计竞赛网、设计帝国网、品牌设计网、新创意设计网、设计无忧网、中国文化交流网、设计竞赛、第一视觉设计、中国设计联盟网、新创意设计网、68Design、小雅工程、设计之家、中国设计之窗、设计赛、UniDesignLab、AIM Competition、设计商学ShareTime、绿水青山大数据、雅计、城市环境UED、墨鱼设计Academy、设计痴王学长、设计赛、百美村庄、CBC建筑中心 、海南心发现、潮声FTP、海南26度、乐活LULU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M competition”(ID:AIMcompetitio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