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易论坛举办,聚焦城市有机更新

第六届中易论坛举办,聚焦城市有机更新


2023年1月13日下午,第六届中易论坛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主题,围绕旧城改造、绿色发展、公园城市、绿色低碳(碳中和)等核心内容交流项目经验,展开探讨。


本次论坛由中规院风景院设计所所长马浩然和易兰规划设计院二分院院长叶超主持。中规院副总工程师、风景院院长王忠杰和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致辞。





中易论坛




中易论坛

中易论坛是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易兰规划设计院组织的学术和项目交流平台,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


主办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和景观研究分院

易兰规划设计院
     


支持媒体:

中国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网

SRC街景研究中心



领导致辞


王忠杰

中规院副总工程师、风景院院长

中规院副总工程师、风景院院长王忠杰对会务组的积极筹备和各位同仁的积极参与表示感谢。城市更新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部署,风景园林从业者要关注并思考如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落实城市更新行动。我们不仅是做城市更新作品,而是通过设计作品在城市更新中体现人文关怀。今天的6个交流项目紧紧围绕城市更新开展,通过交流共同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创新与实践。



陈跃中

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易兰规划设计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陈跃中对本次参会的各位业界朋友表示欢迎。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行业人的脚步并未暂停,克服种种困难,做出了好的作品,创造了很多佳绩。城市更新是我们为人民提供诗意栖居、营建高品质人居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是未来城市建设的一个主导方向,希望通过本次中易论坛,以更加宽广的视角来聚焦城市更新探讨,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更新项目的分享,促进行业设计师们的交流学习,共同进步,谋求风景园林行业的蓬勃发展。


01




论坛上半场






           


主持人


马浩然

中规院风景院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学术论坛

1

需求·功能·服务

——城市公园体检评估实践


孙培博

中规院风景院高级工程师

在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探索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城市公园评估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切实推动城市公园高质量发展,“以人为本”找到百姓真实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分享中规院风景院多年来在城市公园体检评估方面的工作实践,从“城市总体层面”“公园个体层面”“人的需求层面”三个方面总结梳理城市公园体检的重点方向及技术方法,并提出对于未来构建系统性城市公园评价体系的思路构想。






2

重塑信息路

-——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周边环境整治提升


张妍妍

易兰规划设计院一分院院长

高级工程师、项目合伙人

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北部上地街道。是全国第一个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综合性高科技工业园区。相对落后的城市环境与高新技术企业云集的区域定位产生了矛盾与落差。设计详细梳理了城市与街道环境的现状问题,结合人群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将上地逐步打造成为“森林中的上地,花园中的园区”,使政府与企业实现区域的共享、共建、共治。最终以先期建成的U型路项目作为这一地区城市更新的先行路段,为近期上地的更新改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相关道路、绿地、园区空间的更新改造都将使上地地区焕发新的生机,也为所有全区内的高新企业和从业者提供更好的城市环境。





3

需求·功能·服务

——城市公园体检评估实践


辛泊雨

中规院风景院设计所副所长

高级工程师

在对城市更新中的风景园林技术研究总结的基础之上,以烟台城市更新行动工作为实践地,通过对空间触媒在向善街和太平湾滨海慢行空间中的运用,探索城市触媒效应的实践机制;通过对有机网络原理在口袋公园体系中的使用,进一步拓展公园体系的研究范围和指导路径;通过将共同缔造在口袋公园设计建设过程中的深入落实,研究多元化的更新类景观设计的技术方法。以项目实践推动规划设计方法的深入研究,并不断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中国景观设计的都市语境。






02




论坛下半场





主持人


叶超

易兰规划设计院二分院院长

高级工程师、项目合伙人


学术论坛


4

校园环境的文化叙事

——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校园规划设计思考


郭旗

易兰哈尔滨公司主创设计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助理教授

高校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显性教育,更要重视文化的隐形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高校校园环境是环境育人与校地连接的重要途径,四川大学眉山校区是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唯二批准的异地办学单位,总规划面积3000亩,其规划设计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面临千年眉山与百年川大的文化碰撞,设计师需要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寻找精确的叙事模式。本次分享会着重介绍了四川大学眉山校区规划建筑设计的文化叙事方法。提出提炼特征文化元素、表现核心文化象征、串联恰当文化故事的设计路径,进行空间场所记忆的在地营造、建筑形态表现的传承与创新、景观环境体验的文人活动串联。






5

“双碳”背景下的绿色空间营造设计思考

——以博鳌零碳示范区园林景观建设实践为例


邓力文

中规院风景院工程师

以博鳌零碳示范区园林景观生态化设计为依托,针对低碳景观设计的绿色空间生态修复技术、绿地全生命周期降碳减排技术和低碳价值示范技术三个层面进行分享交流。通过自然的植被恢复、现有人工林碳汇能力提升、高尔夫球场内林地提升、岸线红树林修复、植物多样性提升等措施进行生态修复;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满足景观照明、应用低碳材料、将海绵设施与绿化景观结合、建设雨养森林等模式保障减碳减排;通过完善环岛绿道系统、融合博鳌主题文化的景观小品、园林绿地低碳技术展示、低碳建设全过程检测等措施提升示范性,同时引领健康低碳生活,间接促进节能减排。





6

剑州国家风景步道

——以大景观理念重构剑阁城乡发展功能结构


汪晓岗

易兰规划事业部总裁

西部公司总经理、总规划师

本次规划实践突破“单体文化遗产”范畴,跳出“景区景点”式发展局限,站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尺度上,从大景观视角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在大景观视角下,以剑门蜀道线性交通遗产为触媒,提出了蜀道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模式。具体到规划层面,制定了“点-线-面”叠合的规划新方案助力剑州国家风景步道的城乡功能版图重塑,促进剑阁景、镇、村耦合发展,绘就城乡融合新形态。





第六届中易论坛圆满召开,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和大家的支持,请大家持续关注!



   
————END————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景园林网”(ID:CHLAwe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