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贵妃)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
元妃省亲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李纨、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妙玉住进了大观园。大观园在某种意义上寄托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人生理想,大观园是避开世俗的清净之地,是一个可以让这些年少的孩子可以叛逆的青春王国。
古人常常借住园林寄托情感,前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有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大观园里的风景之美,抑或是园林文学,更是万语千言道之不尽,且听细细道来。
正门及后假山
大观园正门五间,桶瓦泥鳅脊,门栏窗槅,水墨群墙,白石台矶,不落富丽俗套。典型的南方徽派建筑风格。
中国的古典园林与西方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西方的园林建筑往往一目了然,像法国的凡尔赛宫,进到大门口,全园景色尽收眼底。而东方的园林,往往比较含蓄,慢慢观赏,方觉有趣。就像大观园,正门后白石崚嶒,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
山口有一小径,宝玉提名“曲径通幽处”。“幽”在汉语里的意思是“僻静、深远、沉静”,它有一种孤独的、含蓄的美在里面。
沁芳亭
顺着小径出来以后,就看到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泄于石隙之下。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宝玉提名“沁芳亭”,又提对联: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赞美水让柳更绿了,让花更香了。
潇湘馆
出亭过池,一山一石,一花一木,百竿翠竹遮映,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即为林黛玉(诗社别号“潇湘妃子”)所住的“潇湘馆”。
蒋勋老师说:“竹子有和古代文人道德上有关的隐喻。第一,竹子的中间是空的,代表虚心。竹子有节,代表着节操,不该要的东西不要。竹子是君子的象征”。
竹子也代表了黛玉的性格,清冷而又孤独、执着而又自傲。她的美是一种精神上的美,就像宝玉第一次见黛玉的形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黛玉的一世是为了还宝玉的眼泪而来的,《枉凝眉》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宝玉提名“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因大观园是为了欢迎贵妃省亲的,固寓意特别好。又提对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虽未提竹一字,满篇却皆讲竹。“尚”字极妙,不必说竹,然恰恰是竹中精舍。“尚绿”“犹凉”四字,便如置身于森森万竿竹林之中。
附《红楼梦》林黛玉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是写在一起的。
稻香村
转过山怀中,有几百株杏花,树楹茅屋。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一派田园风光,此即为李纨(宝玉大哥贾珠之妻,诗社别号“稻香老农”)所住的“稻香村”。
宝玉提名“杏帘在望”,典出旧诗“红杏稍头挂酒旗”,暗合“杏花村”之意。又提对联: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浣葛”“采芹“典出《诗经》,《诗经·葛覃》有云“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浣害浣否?归宁父母。”《诗经·泮水》有云:“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意喻农家的人过清贫的日子,但不失高贵。
李纨的丈夫贾珠英年早逝,年纪轻轻就守了寡,独带一个孩子贾兰。住在此处也是暗喻,她生活的清贫与不易,但又不为名利,教导贾兰好好读书,终有出头之日。
附《红楼梦》李纨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蘅芜苑
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杜若蘅芜、茝兰、清葛、金{艹登deng}草、玉蕗藤、紫芸、青芷等,或有牵藤,或引蔓,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此即为薛宝钗(诗社别号“蘅芜君”)所住的“蘅芜苑”。
宝玉提名“蘅芷清芬”,又提对联:
吟成荳蔻诗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
唐代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一种淡淡的粉红的花,暗喻宝钗正值豆蔻年华的美。
曹雪芹在书中从来不评价任何人,亦不说喜欢与不喜欢。但觉对宝钗却是又爱又恨。她才华横溢、善解人意,贾府中人人喜欢。但其实古人是不太喜欢的草类的,意喻小人。从诗号来看,“蘅芜”后面又加了一个君子的“君”,矛盾的对比。书中多处可考证宝钗是一个有心机的女孩子。
宝钗《红楼梦》判词同林黛玉一首。
正殿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此即为正殿,正一座玉石牌坊来,上面龙蟠螭护,玲珑凿就。
宝玉见此,心中忽有所动,哪里见过一般。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永远在现世的游玩当中点出你前世的来历。这个经过很多很多幻梦转世来到人间的贾宝玉其实是天上的一颗石头。这是他宿命当中要认识很多人的地方,跟很多人有爱恨纠缠的地方,这也是他宿命当中,经历繁华与幻灭的地方。”
正殿匾额“顾恩思义”,对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
怡红院
绕着碧桃花,穿过一层竹篱花障编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游廊相接。院中点衬几块山石,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此即为贾宝玉(诗社别号“怡红公子”)住处“怡红院”。
宝玉提名“红香绿玉”,后元春改为“怡红快绿”。宝玉喜欢红、渴望红、眷恋红,红经常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但是宝玉却独爱红色,这不表示宝玉没有男子的气概,恰恰相反,表明宝玉有一般男子不具有的温柔与缠绵。
蒋勋老师一直说,《红楼梦》是他当佛经来读的,在书里,宝玉是有最多的慈悲之心的,也有很多对富贵的反省。
最令人感动的一段是第三十五回里,两个婆子议论宝玉,自己烫了手,倒问人疼不疼;大雨淋的水鸡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他是以“佛”的心态来看世人的,他永远都看得到人世间最需要关怀的地方,悲悯世人,却常常忘了自己。《红楼梦》讲的尽是慈悲与反省,宝玉可能就是那个有慈悲心的佛罢。
世人常常议论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三角关系。与我而言,宝玉“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也是他和林黛玉说的。他永远都是和黛玉道歉的,担心她的病,担心她吃不好,所有好的东西都要第一时间给黛玉送去。他和黛玉是精神上的契合,是前世的缘,这一世虽结果不尽如人意,却可歌可泣,可怜可叹,抑或也可悲可喜。
花冢
东北角主脉山洼处,偏僻幽静,即为“花冢”。《红楼梦》里最美的一个场景就是黛玉葬花,花冢就是葬花的地方。
葬花词
林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每每听之,肝肠寸断。《红楼梦》里面的诗词,都是有隐喻的,此篇俞是对黛玉对自己命运所作的“诗谶”。
其他景观
缀锦楼-贾迎春居所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迎春判词
秋爽斋-贾探春居所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逢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判词
暖香坞-贾惜春居所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惜春判词
栊翠庵-妙玉居所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妙玉判词
大观园处处提名,提对联,每一处的文字都点名了景色,与居住之人的性格特点。人与园的结合达到了空前理想的境界。大观园中的一年四季,象征着人的一生,这使园与人成为一场终生难忘的梦境。
注:本文图片摘自果麦,文章内容参考《红楼梦》文本以及《蒋勋细说红楼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蚂蚁景观”(ID:antsla)。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