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梦华录》再看大宋风雅,难怪东瀛人也曾“模仿”

从《梦华录》再看大宋风雅,难怪东瀛人也曾“模仿”


“雅好博古,学乎旧史氏,是以多识前代之载。”
——张衡《西京赋》




大宋遗风


今年6月上映即火爆的《梦华录》

距离完结已经过去了些时日,

但那帧帧如画的镜头,惊艳的点茶,

仍承载着古典馥郁的传统文化历历在目,

叫人对繁盛雅致的大宋风光流连忘返。

 


 

《梦华录》中赵盼儿为观众带来了源自宋朝的茶百戏点茶表演

其实,从《知否知否》中

“三兰”姐妹学习焚香插花,

到《鹤唳华亭》中太子为心上人调香,

宋朝背景或仿宋制的电视剧早已

以其不同于清剧的悠然烟火气,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抛开剧情和演员的褒贬不一,

为什么,我们对宋朝总是情有独钟?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诗意,从“博古”开始

宋朝,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各个领域硕果累累,大家之名数不胜数。

依山傍水、琴棋书画、吟诗作赋,

是人们对闲适畅快的“文人雅集”的印象。

煮酒、品茗、插花、焚香,

则是那个时代文人生活极致风雅之事。

诸多文艺活动之中,最具诗意的

必然少不了一项——「博古」。

   

宋朝雅士时常以文会友,把酒当歌,博古论今/宋徽宗/《文会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博古”顾名思义,是欣赏古物的活动。

北宋年间家国兴盛,来自古代的钟鼎彝器

掀起了人们新的“收藏热”。

本就作为“文青”出名的皇帝宋徽宗

对古器更是无比痴迷,特命大臣

编绘宣和殿所藏古器的谱录三十卷,

收录八百余件古器图样,

以供品学观瞻,史称「博古图」


宋徽宗赵佶本人也是一位书画大家,不仅擅长花鸟画,还自创瘦金体书法,对瓷器、茶学、音律、金石学等领域都有所研究


《宣和博古图》自大观初年开始编纂,纪录有自商至唐古器多达839件/宣和博古图内页


     
     

“博古图”不光指摹写古代器物形状的绘画,

还包括取其形意作装饰的工艺品。

为了更添一丝风雅意趣,艺匠画师往往
在展示古器时加以花卉果品作点缀。

     
     
     
     

古器以花卉果品作为点缀而完成的画幅又叫“花博古”,在清至民国时期极为受欢迎

当这引人遐思的“东方静物”来到

达官贵人的宅邸,便化作家具纹样,

展示着主人家别具一格的品味。


紫檀拼硬木黑漆嵌宝博古图大座屏一对/曾拍出942500英镑
   

清 十八-十九世紀 嵌玉石博古圖八方盒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不光是君王官宦,欣赏古器也是

广大文人墨客的高雅消遣。
品鉴古器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不仅有博古通今、崇尚儒雅之意,
还是判断一个人学识的标杆,
吸引古今大师都来大显身手。



吴昌硕/博古花卉屏/1885/曾拍出31.36万人民币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的这件彩寿庆人物六曲漆屏风四周以博古、花鸟和瑞兽图案环绕,是清初康熙时期漆器的经典代表

     
而韵味十足的博古图

既能传承数百年而不衰,

自然也能吸引海外雅士的共鸣。

随着“博古”之风吹至东瀛,
一幅在他乡谱写的绮丽画卷
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奥地利画家Max Schödl笔下的日本“中国风”摆件/1888





东方美学的碰撞



起初,来自中国博古文化的产物

只是被日本奉为馆中珍藏,观摩欣赏。


 
   
   

泉屋博古馆是近代日本广纳中国文物风潮的缩影,藏有约500件中国古器/京都馆

然而很快,东瀛匠人们就跃跃欲试,

将当地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与之结合。

异彩纷呈的作品纷沓而来,

其中,最具妙思的当属「芝山镶嵌」。

   

日本明治时期芝山镶嵌博古花瓶一对

独角鹿私洽售出这件明治时期

黑地描金小型三曲屏风,

便是以中式博古雅韵为基调,

融入了日本传统芝山镶嵌工艺打造。

轻启之间,深沉典雅的木色和

描金勾勒的富丽祥云衬托下,

三幅精雕细琢的博古图在其间散发莹莹光辉,

宛如一幅悠然婉转的东方画卷展于眼前。


1890年代日本明治时期出品博古花鸟主题

芝山镶嵌黑地描金小型三曲屏风



 

 

精雕细琢的博古图中,

样式不一的花瓶巧篮各展风采,

交错其间的各色花枝争奇斗艳,

牡丹昂首,梅探枝头,

不仅将画面布局得疏密有致,

还托以花束所承载的祥瑞寓意,

展现出了极为美好的东方愿景。


梅花在日本有着正直、高雅之意,又作为中国的“岁寒三友”之一,有着淡泊名利、高风亮节的精神和气度


“百花之王”牡丹寓意富贵丰饶/屏风细节

而远看浑然一体的博古图,细看之下,

竟是一片片流光溢彩的奇珍美石组成。

镶嵌细块之间层次分明、衔接精微,

又配以细腻的纹路雕刻,

细节之繁复华丽,叫人叹为观止——

这内含乾坤的技法便是“芝山镶嵌”的妙处。


屏风上的花叶、花瓶及鸟雀皆以牛骨、母贝和寿山石等珍贵材质镶嵌而成



明治时期芝山镶嵌银盘



芝山镶嵌也多用于小件雅物的装饰/箱根付「花笼」与「紫阳花」/京都清宗根付馆藏


     
     

这项来自江户时代的装饰工艺

制作过程极为繁琐复杂,

需将贝类、珊瑚等自然造物,

进行仔细打磨和雕刻,再一片一片

以立体的方式镶嵌木板之上。

光线下,其流光溢彩的质地使之

成为许多欧洲藏家爱不释手的美物。


   


   


芝山镶嵌指以江户时代大野木专藏开启的一种工艺品技法,源于如今的日本千叶县芝山地区



   
   


江户时代日本刀具的装饰工艺发展成熟,废刀令之后许多被运用到了其他艺术作品上/明治时期芝山镶嵌刀具/分别拍出25,000和22,500英镑

这件屏风无论是从意境还是技法

皆堪称东方美学的集大成者,

于现代空间之中仍可展现

高贵古雅的气息与格调,

历经百年风采依旧,极具收藏价值。



屏风在独角鹿艺术馆的展示



回到开头,为什么我们钟情宋朝?

或许正是因为那些享受慢时光的风雅活动,

勾勒出的一份超然世外的悠闲自得,

让人在当代喧嚣的都市生活之中

找回了心灵平静的寄托与归宿。

将这件古雅高贵的屏风置于家中,

不仅是对古人博古情怀的一份悠久共鸣,

更是对待生活最高待遇的仪式感。

毕竟,能时刻融入每日家宅光景的,

才是最真实的生活理想与态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corneUnique”(ID:LU-Pari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