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造型设计的源点与突破

产品造型设计的源点与突破

这期推荐一本关于产品造型的书,这个是一个大学同学推荐给我的,我和他差不多,一直都在找一本可以作为造型指导的书,看多很多关于造型的书籍,但是都不得要领,好的讲解造型的书,我很难发现满意的,可以说在我看到的书里面很少符合我的预期,而这一本是我发现很符合我要求的书籍,对于刚开始产品设计毕业的我,经历很多的迷茫,可以说对设计很多都是一窍不通,我不清楚别人怎么样,我觉得自己是经过了一段感受上比较苦闷的时期,我记得我们公司的老板是这样评价我的草图的,就是画了一堆都是不相关的,每个造型都是单独成立的,草图的关于思考的过程完全没有考虑,造型如何演化也是云里雾里,我的思考就是,我当初对造型的理解就是提供一个跟市场不一样的形式,如何做成不一样,有一个完整的形式就可以,现在来看是很不成熟,很肤浅的理解,我想这本书可以告诉你一些基本的造型要素和造型的过程,以及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的要素和产品开发流程。

作者:  温为才 [意大利] Enrico Leonardo Fagone [意大利] Donato Cannatello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 2010-8

页数: 187

定价: 99.80元

尺寸: 292mm*218mm*18mm
重量: 1.0kg

印刷:光滑表面,彩色印刷



作者简介

温为才

1979 年出生于江西赣州,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获工业设计方向博士学位。曾任职于上海捷安特自行车厂及Logitech 公司。现为五邑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新加坡Coocase 公司、深圳舜田电子、江门兆盈利实业有限公司创意顾问。2009 年与西班牙设计师Jordi Mila 合著了《欧洲设计大师之创意草图》一书,该书英文版本Top Sketches 在香港出版发行,并荣获2009 年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2012 年10 月,作为唯一受邀的亚洲设计师参加了意大利现代艺术中心ARTE SELLA 设计展,作品“共生”被该艺术中心永久收藏。2013 年5 月,作为唯一受邀的中国设计师,参加了国际米兰设计周国际绿色设计展,作品“葵艺灯具”采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新会葵艺制作而成,该作品获得了意大利绿色设计协会颁布的GOODESIGN 证书,以肯定温为才先生在传统手工业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意大利] Enrico Leonardo Fagone


1965 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意大利交通工具设计协会主席,毕业于米兰理工大学。1991 年起任职于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1998 主持创建了米兰新美术学院的设计学院。1998-2006 年,担任该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现为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多莫斯设计学院教授,讲授“汽车设计” 硕士生课程,负责学院与大众汽车集团、奥迪和兰博基尼汽车公司的合作。负责了意大利菲亚特集团500L 车型、阿尔法罗密欧4C 跑车的全球品牌推广,他策划了一系列成功的展览,包括“宾尼法利纳, 文明、城市和汽车”国际展览、“设计师之手,意大利摩托车设计的风格”国际展览,以及2010 年专为全球年轻交通工具设计师策划的 “YDFM”国际展览。

[意大利] Donato Cannatello


1973 年出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米,意大利著名摩托车设计师,现任英国Matchless 摩托车集团设计总监、佛罗伦萨大学设计系教授,曾任意大利著名CR&S 摩托车集团设计总监,设计了多款著名摩托车,包括CR&S DUU 车型、CR&S VUN 车型。CR&S VUN 车型被意大利摩托车协会入选为史上最经典的100 款车型,CR&S DUU 车型为欧洲摩托车界近几年最受关注的车型之一,被世界40 多个重要的摩托车杂志作为封面,并入选为意大利统一150 周年纪念款摩托车。2014 年设计了Matchless X 车型,引起了摩托车设计界的再次关注,该车成为英国古老摩托车品牌复兴的强大动力。

内容简介

本书从点、线、面、体出发,对产品造型追本溯源,以该源点再次出发,探讨了演绎丰富造型的可能性,以帮助读者透析造型设计的本质。本书提出了6 个造型方法,4 个造型步骤,3 个产品统一性的技巧,为读者从事造型设计工作提供了实际而有效的造型方法。针对自由曲面,提出了混成、围合及动作思维3 种造型手法,为读者驾驭自由曲面这一造型难点提供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本书以造型心理惯性出发,提出了5 组造型心理惯性及其突破的方法,为读者打破自身的造型局限,进入更为丰富的造型世界开启了一扇窗口。本书采访了多位欧洲顶级设计师,实地走访了多家意大利顶级设计公司,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第一手设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设计案例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了这些优秀设计师的设计方法及优秀设计案例的造型过程,有助于开阔读者的设计视野并提高读者的审美层次。

目录

第1章 访谈篇
1.1 Perry King 与Santiago Miranda
1.2 Donato Cannatello
1.3 Chiara Cibin
1.4 Floriana Pastore
1.5 Roberto Crepaldi

第2章 基本篇
2.1. 造型点线面
2.1.1 点的应用
2.1.2 线的应用
2.1.3 面的应用
2.2 造型基本体
2.2.1 方体的演变
2.2.2 柱体的演变
2.2.3 椎体的演变
2.2.4 球体的演变
2.2.5 几何体的综合利用
2.3 造型基本方法
2.3.1 叠加
2.3.2 减切
2.3.3 分割
2.3.4 包裹
2.3.5 边缘处理
2.3.6 仿生
2.3.7 造型方法综合应用

第3章 提高篇
3.1 造型的4个步骤
3.1.1 比例
3.1.2 体量
3.1.3 线条
3.1.4 细节
3.2 造型的统一性
3.3 自由曲面
3.3.1 放样
3.3.2 边界围合
3.3.3 动作思维与自由曲面

第4章 影响造型的11个要素
4.1 造型与功能
4.2 造型与技术
4.3 造型与结构
4.4 造型与人机
4.5 造型与材料
4.6 造型与工艺
4.7 造型与装配
4.8 造型与语义
4.9 造型与色彩
4.10 造型与DNA
4.11 造型与文化

第5章 造型与心理惯性
5.1 相等惯性与不相等
5.2 闭合惯性与不闭合
5.3 平齐惯性与不平齐
5.4 对称与不对称
5.5 连续与不连续

第6章 案例篇
6.1 葵叶灯具
6.2 蓝牙耳机
6.3 生铁茶具
6.4 折叠自行车
6.5 MV Agusta F4
6.6 BERTONE PANDION
6.7 阿尔法罗密欧4C 跑车
6.8 蒙特卡罗37 游艇

 

代表性章节

拍几个代表性的供参考



读后感

作者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

这或许是理科生做设计都有的感受吧

读后感部分就让作者的前言代替,这本书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前言
  我一直都想写一本有关产品造型设计的书,不仅因为产品造型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核心能力,还因为产品造型一直困扰了我近20年。对设计有过痛苦,有过彷徨,有过怀疑,有过欣喜,藉此写书的机会可以理清自己的一些困惑,也可以对之前的设计及教学做一次深入的总结,这未尝不是一次学习的机会。只要读者能够通过本书获得只言片语的收获,对我来说就是莫大的鼓励。
  我1997年报考大学,填报的是医学院,本来以为可以成为拿手术刀的医生,可阴差阳被提前录取到了南昌大学,分配到了工业设计专业。20年前的工业设计对于整个社会及企业界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专业。在大二,记得我第一次学习素描时,最困惑的就是如何把斜放的一把勺子画到素描纸上。作为一个理科生,我总觉得画纸是平的,而我眼睛里的物体是立体的,如何将立体的东西“放置”到一张画纸上,对我来说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我是一个非常顽固的学生,要将理性思维转变为艺术思维,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2000年年初,因为我英文成绩一直很好,黄晚春老师鼓励我考研,黄晚春是我最尊敬、最喜爱的一位老师,一半是因为我不想让她失望,一半是因为我不想轻易向工业设计认输,我决定考研。我找到李武、徐静婷两位挚友,两个好友一直指导我的素描学习,没日没夜画了几个月,终于可以把一把斜放的勺子画到画纸上了。这段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我解决了产品再现的问题,也就是将我看见的东西基本能表现在一个画纸上。2001年年初,考研失利,失败后我分析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我可以画出我见到的造型,但是我却没有能力自己构思出造型并将其表现出来。毕业后在上海、广东工作了两年的时间。在上海工作时见到了一些好的自行车设计,在广东我第一次接触到Alessi、双立人、Koziol、iittala等产品,工作时经常拿着这些产品“看”、“摸”、“想”,隐隐约约地感觉以前没有感受到的造型语言,但还是说不出“所以然”来。这还是一个非常懵懂的时期。2003年终于考上了研究生,在北京理工大学接收到了大量信息,也学习了很多与设计无关的知识,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心理学和文学等方面的书籍,有的知识在我多年后的设计中或多或少地用到了一些。三年的研究生学习中,空余时间还学习了一些注塑模具的知识。2006年毕业后到五邑大学任教,当时自己对设计的了解甚浅,却要教学生,其中的煎熬可想而知。
  2007年年底,机缘巧合下,我结识了来香港做展览的西班牙著名设计师Jordi Mila。第一次看到Jordi的草图时我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与我之前所见完全不同的设计草图,这些草图将我带入了另一个设计的世界。2009年年初我与Jordi Mila先生共同出版了《欧洲设计大师之创意草图》一书。该书在中国大陆反响很好,也被一些大学列为考研参考书。在香港发行了英文版本Top Sketches,在我国台湾地区、韩国、日本卖了几千册。该书获得了2009年度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输出版权优秀图书奖”。通过该书的出版,我对产品造型有了更深的认识。
  2010年重新回到北京理工大学读博士,期间又作为第一著者,与意大利交通工具协会主席Enrico Leonardo Fagone教授及宝马设计师Doeke De Walle先生,我的同学郭涵合作出版了《欧亚优秀工业设计案例透析》一书。该书注重案例的分析,结合具体设计案例探讨设计方法。该书在当当网一般工业类书2012年度销量排行第3名,读者给予我很多的鼓励。目前正在修订该书第3版,马上会与读者见面。
  2011年我就想写一本关于产品造型的书,我将这个想法与Enrico Leonardo Fagone教授沟通时,得到了他的支持并承诺为我提供一些优秀的案例。与时任CR&S摩托车设计总监的Donoto先生沟通时,他也表示将对该书提供最大的帮助。
  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工作量变得越来越大,写作的团队来自意大利和中国,另外我联系了欧洲的设计公司及设计师共20多个,期中的沟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这也是写作该书花费了4年的重要原因。为了进一步理清造型的原则与方法,我们团队绘制了大量的草图。所幸这几年设计团队积累了一些设计案例,于是我决定在自己的部分设计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朋友的优秀案例来阐述一些造型设计的方法,这样总会更清楚些。
  本书共6章。第1章对一些国外著名设计师进行了访谈,读者可以了解他们独有的设计心得与方法。第2章为基础篇,通过点、线、面、体的演变与应用,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造型的源点。然后讲解了造型常用的6种方法,读者可以灵活使用,并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第3章讲解了造型的4个步骤及自由曲面的造型方法,希望读者可以全面理解造型的内涵。第4章讲解了影响造型的11个因素。造型往往是这11个因素的体现。第5章讲述了造型的5个惯性以及突破这些惯性的基本方法。第6章是案例篇,综合了多个设计案例,在案例中描述了这些造型方法的具体应用。
  本书的写作经过了4年的时间,需要感谢的人太多。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余义先生及赵玉山先生,谢谢你们的鼓励和信任;感谢谭海平社长对我一贯的信任,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及充分的写作自由,还曾促成了我上一本著作《欧亚优秀工业设计案例透析》的出版。感谢好友舒余安、景文娟、况宇翔对本书所做的工作,他们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特别要感谢本书的第二作者陈振益先生,对本书的整体思路及具体细节所做的大量工作,作为我的重要搭档,这几年与我一同完成了许多设计项目,谢谢他多年的辛苦工作。感谢苏柏霖先生,协助我绘制了大量的草图,与这样一位优秀的青年设计师一起工作非常开心。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郭涵女士负责第5章的撰写工作,在此深表谢意。最后感谢蔡利江为本书做出了如此精彩的封面及排版设计。
  感谢广东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小组对“意大利工业设计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的立项,使得我有机会与米兰理工大学、多莫斯设计学院的Enrico Leonardo Fagone教授,佛罗伦萨大学的Donato教授一同探讨产品造型的具体方法,书中包括很多意大利高校教育设计类学生造型能力的具体方法,这得益于两位教授无私的奉献,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最后感谢五邑大学出版基金及五邑大学青年基金(2013ZK09)给予本书出版经费的支持,感谢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五邑“新会葵艺”传承及创新设计研究(GD13DL02)的经费支持,使读者可以在本书第6章中看到“新会葵艺”灯具创新设计的案例。
  最后感谢妻子李翠叶对我的照顾及女儿牛牛带给我的欢乐!
  温为才于寒舍
  2015.8.19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佐藤大Nendo设计”作者:Mao Mouth(ID:gh_ce2c42193789)。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