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定为赝品扔垃圾桶的小条,竟成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曾被定为赝品扔垃圾桶的小条,竟成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内容没什么稀奇,是一张“肚子疼”的请假条,还是从垃圾堆捡的。可这字条的主人,却是大有来头,他是“书圣”王羲之。


《上虞帖》草书,唐代摹本,现藏上海博物馆。硬黄纸本 纵23.5厘米 黄26纸本


这件宝贝也是命途多舛。

1972年,上海文物清理小组的万育仁在仓库中清理书画,偶然在丢废纸的竹筐中,发现一张硬黄破旧书法帖。仔细一看是王羲之的《上虞帖》,不知道被谁当作赝品处理了。他反复观察研究,觉得这帖子气息逼人,字幅上面还有历代皇家典藏章,直觉不会是件膺品。于是,万育仁决定扣下来不发,邀请有关专家再行研究鉴定。

可是在那个特殊年月,《上虞帖》这类东西属于“四旧”,而且当时的文物鉴定大师徐森玉、谢稚柳均被打倒了。没办法,《上虞帖》只好“挂起来”以后再说,这一搁又是三年。


谢稚柳

1975年,原上海博物馆馆长沈之瑜官复原职,万育仁就抓住这个机会向他反映,请他主持组织有关专家对《上虞帖》重新进行研究鉴定。正巧这时,上海博物馆书画鉴定专家谢稚柳恢复正常工作。沈之瑜就安排专人把《上虞帖》送到谢家,请他作进一步鉴定。当谢稚柳看到这一盎然古貌的字卷,眼睛遽然发亮,他仔细观看了字卷的书体、收藏印记和装裱形式之后,初步断定此卷是唐摹本。


后来经过仔细的研究,《上虞帖》确定为唐摹本。这结果一宣布,立即引起了国内外文博界、书画界一大震惊!


王羲之像


王羲之这个作品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夜来腹痛帖》。没错,就是晚上肚子疼的意思。此帖一共58字:


得书知问。

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

想行复来。

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未当去。

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

不知安所在。

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上海博物馆


大体意思就是,因为肚子疼不能见朋友了,写信说明一下。


《上虞帖》目前收藏于上海博物馆,谁不会写请假条,可以去借鉴一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上海美术观察”(ID:pyyjb123)。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