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段无依无靠的岁月里,伊莎贝拉的满腹苦楚只能向上帝倾诉,她更将对宗教的虔诚与崇敬视为彷徨人生的救命稻草。也正是在超乎常人的信念坚持下,23岁的她终得以将帝国统一,成为了人生的“大女主”。
女王作为赞助人更留下了许多制作精美的祈祷书,这本1500年代的时祷书便属于她,现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为信仰而生
宗教自古便是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剥离了信仰,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必将黯然失色。虽至近代,宗教似乎正日渐褪色,但为此而生的美学杰作仍凭借曾于欧陆的至高地位,对创作收藏产生着极大影响。
由达芬奇创作的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被看作艺术史中神一般的存在,正是以耶稣与十二使徒为主题创作
属于英国查理二世的一套圣经及祈祷书 / 除书页内的精美插画外,封面更以天鹅绒包边,并绣有彩色丝绸及银线 / 约1660年
左:17世纪初黄金嵌珐琅及钻石十字架造型祷告链吊坠 / 右:17世纪天使报喜主题黄金嵌珍珠红宝石水晶吊坠 / 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本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的时祷书来自1530年代,虽尺寸极其迷你,但内页手稿仍旧细腻清晰
被视为西方手抄本巅峰之作的爱尔兰国宝《凯尔经》/ 创作于9世纪
罗斯柴尔德手抄时祷书 / 1505-1510年 / 曾在佳士得拍出约1360万美元,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古书之一
书页间的顶奢品
来自巴黎的泥金装饰手抄本拉丁文时祷书插画细节 / 约1390年 / 现藏于盖蒂博物馆
路易十一及查理八世统治时期法国最重要的宫廷手抄本画师Jean Bourdichon作品,满页的金箔奢华无比
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泥金装饰手抄本之一,来自于15世纪意大利的《埃斯特圣经》
滑动查看中世纪泥金手抄本是如何制成的
左:纳瓦拉国王查理三世的泥金手抄本时祷书内页,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 右:《圣母与孩子和圣徒 》,Ambrosius Benson绘
中世纪大师珍笔
金箔的光芒与浓郁色彩相融相交,华美纹样至今依旧
以纯粹手工绘制的中世纪珍贵宝物,保存完好而清晰
藏品以欧洲传统手工真皮装订,棕褐色小羊皮封面古雅大气,烫以规整反复的黄金纹饰,彰显雅致。
神圣之美皆绘于这五百余年前的杰作之中
如此一本古雅非凡的泥金装饰手抄本时祷书,其背后更蕴含着独特历史古韵,极富人文气息。历经数百年的岁月流逝,依然以高雅如初的面貌呈现于今人眼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LicorneUnique”(ID:LU-Paris)。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