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年终奖曝光,入职3年设计师拿25w!捞金秘诀到底是啥?!

BAT年终奖曝光,入职3年设计师拿25w!捞金秘诀到底是啥?!

再过二十几天就要发年终奖了!据某平台排行榜显示,腾讯平均年终奖高达20.63万,阿里、华为、快手、百度等大厂的年终奖水平也都至少达到16-17万。

咱就不羡慕某些游戏项目组超百万的年终奖了,可没想到连新人设计师都要来卷!一坐标北京的哥们自述,入职3年,月薪从6k+涨到30k+,年终奖即将入账25w!疫情这三年,are you sure?!


我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设计这个行业,果然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咱到底是做错了什么,在设计岗位上苦苦坚持近十年却还在领“低保”?

但这位北京哥们的贴子里有句话把我当场敲醒你们总想着让甲方眼前一亮,而追求的,是让他们眼前一黑!


惊为天人呐!我怎么就没早点悟出这个道理,千千万万的设计师在拼创意,要让人眼前一亮多难啊,亮了顶多叫优秀,要能让人眼前一黑,才是大师!

比如楼上这位大师,平平无奇写了两株平平无奇的枣树,却如此惊世骇俗令人难以忘怀!知道这种“躺赢”的绝招叫什么吗,这叫:

「陌 生 化」


     


一百多年前,俄国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就意识到:当一件事物被感受若干次后感受过程就会进入无意识的“自动化”领域,这时候事物就会“枯萎”。

没错,就是甲方们最爱说的 “这个...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于是这位夫斯基提出,要避免人们心里“起茧子”,就要不断追求「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迅哥儿的两株枣树。
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极不平常的氛围,这招儿咱们老祖宗两千年前就在玩了。汉乐府《江南》中那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简直是最早的“文字抖音”,今天的段子手都不敢这么写,太魔性了!

艺术界各位大师更是将「陌生化」运用得出神入化,比如梵高的星空、莫奈的睡莲、达利的时钟、贾克梅蒂的狗、杜尚的小便池……无一不是将日常生活中最平凡不稀罕的事物,以你想不到的方式创造出全新的视觉感受,站上了艺术的巅峰。
   
   
   
   

设计圈的大佬们也早就明白,创意的“横空出世”、“开天辟地”是几乎不可能的要卷,还是得玩「陌生化」——这是设计师保持职业生命力的绝!杀!技!能!
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原研哉在其经典著作《设计中的设计》中的那句经典名言: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那么要如何将「陌生化」这一认识论变成方法论呢?要比“歪门邪道”,设计师还是轻轻松松稳居食物链顶端的!
——结构的陌生化
韩国时装设计师Hyun-min Han选择对结构下手,其品牌设计准则就是“挑战过时的时尚概念,打破司空见惯的界限

“人类感知只限于响应性和习惯性的框架,我们对平时穿的衣服已经失去了新鲜感,这些僵化的模式和复杂的形式,只会使我们的感知过程变得更加混乱和冗长。”


     
他用人们熟悉的奢牌高定面料来致敬传统时尚的优雅品质,但刻意改变缝制衣服的顺序和方法,将抽象的缝纫技术、性别流动的服装和非传统的轮廓应用在设计中,打造出独特的“奢华的陌生化”。


——元素的陌生化
日本平面设计师高田唯则挑战使用被设计师普遍嫌弃的一些日常元素,比如报纸、指示牌、小广告。
     

“我想把这些基本被认为是消极的事物,用我自己的美术感觉稍做修改,也许可以变成更有趣的表现。单单只把东西做得更美观,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这些陌生化又不失精巧的设计语言,激发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和快乐,连同行都夸赞“这个感觉是很直观的,是当你有了相对完整的审美体系后突然接受到一种新的世界观的时候的纯粹的喜悦和欣赏”。
   
   
   
   

   
——时空的陌生化
马岩松在美国的新项目“垂直峡谷”则让所有人一看就觉得裂开  。
   
   
   
他把人们以前最熟悉的森林峡谷溪流瀑布和人们现在最熟悉的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搞”在了一起,让远古自然向当代城市延伸和渗透,令人感受到剧烈尺度差异的拼贴与并置。

“它们可能与当下有一些格格不入,却与这个地方更遥远的某个时空产生着联系。当在时空上拉开距离,就会给人带来陌生感,但恰恰又是这种陌生感,能给人在时间跨度上更广的视野,启发思考与想象。”


     

     



在这些设计大佬心中,好的设计一定是具有对话性的,它的基因源于某种传统,却长出完全陌生的果实,引发人的好奇和探索。
创造新奇本身不是目的,通过新奇使人们从对生活的麻木和漠然中惊醒,从现有的日常关系束缚和思维禁锢中解放出来,对世界获致全新的感悟和认知,才是「陌生化」的真正野心和设计的妙趣所在。

而对于我们这些呕心沥血想在众美之中脱颖而出的设计师来说,「陌生化」的第一步,是先自己从对设计的麻木和漠然中惊醒,阻止自己追逐“网红”模板的惯性重新去看见那些被视而不见的地方,去理解那些不被理解的人事和观念,去发现那些尚未被察觉的奥秘——这些,都是曾经让我们大受震撼难以忘怀的东西。
久耕于设计,唯有让自己僵化的“土壤”不断松动和翻新,才能在平平无奇的世界里种出最让人“眼前一亮”的两株枣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作BIGBIGWORK”(ID:bigbigwork_com)。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