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是如何理解「色彩和谐」的?

包豪斯是如何理解「色彩和谐」的?

书摘

《伊顿经典基础设计教程》约翰内斯·伊顿


本文摘自伊顿所编著《伊顿经典基础设计教程》之《色彩艺术》一书中色彩和谐的部分内容
《伊顿经典基础设计教程》(《色彩艺术》《造型基础》)是包豪斯设计理念的精华,是伊顿再包豪斯任教期间必修基础课——色彩课与造型课的内部讲义,也是伊顿作为艺术家、教育家的毕生心血。
约翰内斯·伊顿(1888-1967)瑞士著名的色彩大师,表现主义画家、设计师、设计理论家、艺术教育家,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伊顿是包豪斯学校的教员,是最早把现代色彩体系引入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教育家之一。1919年,伊顿到包豪斯担任形式导师职务,倾其毕生精力编著了色彩和造型领域的经典教材《色彩艺术》《造型基础》,对包豪斯的发展乃至后世的整个基础设计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色彩和谐——
当人们谈论色彩和谐时,通常是在评价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彩的组合效果。主观性色彩组合的经验和实验表明,不同的人对于和谐与不和谐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通常人们所说的和谐的色彩组合是由一些色相相近的色彩,或者一些明度相同但色相不同的色彩所组成的。它们是没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组合形式。一般来说,和谐或不和谐的判定是以“是令人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是有吸引力的还是没吸引力的”作为评价标准。这种评判是从个人主观感受出发的,并不具有客观的参考价值。
因此,研究色彩和谐,必须跳出主观性认知的局限性,发现色彩和谐背后的客观性规律。
可以说,和谐意味着力量的平衡和对称。因此,从生理学角度来研究色彩的视觉感知,将会使我们更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们对着一个绿色正方形凝视一段时间,然后闭上眼睛,那么我们将会看见一个红色正方形的“视觉残像”。同理,如果我们凝视一个红色正方形一段时间,那么将会看见一个
绿色正方形的“视觉残像”。这个实验可以用任何一个色彩来反复验证,而且“视觉残像”始终都是被凝视色彩的互补色。眼睛需要或者说“创造”出了对应的互补色,它在试图自动地恢复到平衡状态。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色彩“连续对比”(successive contrast
在另一个实验中,我们在相同明度的几个纯色的背景中放入一个灰色正方形。在绿色背景中,灰色看起来略微偏红;在红色背景中,灰色看起来则略微偏绿。在紫色背景中,灰色似乎偏黄;在黄色背景中,灰色则偏紫。每种纯色背景都会使这个灰色正方形略带一点它的互补色。同时,纯色还具有一种倾向性,即让其他的色彩朝着自己的互补色转化。这种现象被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simultaneouscontrast)。
连续对比和同时对比表明,只有当色彩建立了互补关系的时候,人眼才能处于和谐或平衡的状态。下面,让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业设计俱乐部”(ID:id-club)。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