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eon&Diana|命中注定的邂逅

Acteon&Diana|命中注定的邂逅

Arche溯源艺术空间

RENAISSANCE

Archè Studio

文艺复兴社团

溯源研究工作室

前段时间写了很多篇关于美院教学和比较严肃的绘画理论的长文,最近歇一段时间,穿插发表一些我自己有关艺术的短文感想供各位参考,文章会配合文末的视频讲解一起发表,或许可以给各位观看艺术提供不一样的视角。之后还会继续更新美院教学内容。

图1

图2

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的是提香的一张作品——《阿克泰翁发现狄安娜》(图1)。这张画无疑算得上提香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记得本科的时候去全山石中心看过提香的《阿克泰翁》(图2),老实说当时觉得比较失望,画面的色彩十分灰暗,无光泽,完全缺乏我印象中提香那种魔法般的色彩。后来了解到这其实完全是一件二手复制品,和提香本人甚至他的工作室都没关系,真正的原作在英国Edinburg国家博物馆。(图1)非常可惜没能前往英国,但是有幸通过画册和网络一窥这幅画的全貌,才越发觉得提香这张画的原创性和价值,通过不断的观看,我由衷地觉得,这可能是文艺复兴最迷人的群组女性裸像画。就像神话中的阿克泰翁注定和狄安娜相遇一样,我们也将注定和提香的这件杰作邂逅。

我想各位从小到大多少应该听过这个故事。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最经典的来源不无例外是奥维德(Ovid)的Fasti或变形记。其中讲到一个倒霉蛋青年猎人阿克泰温,冒冒失失地闯入了月亮女神狄安娜的领地,结果意外地看到了这位女神洗澡时裸露的样子,后者发现自己被凡人看到自己的身体后勃然大怒,朝着她泼水,这位倒霉的青年被狄安娜的水泼到的那一刻身体开始发生变化,慢慢变成了一只麋鹿,最后被他自己的猎狗追赶,并杀死。这个故事我想熟悉希腊神话的朋友应该都读过,而且从我们普通人的视角来看,谁都会同情阿克泰翁悲惨的遭遇,毕竟他不过是不小心,意外地看到了女神的裸体,却遭致如此不幸下场。这无疑会让我们觉得狄安娜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女神。不过,按照奥维德的说法,这不能怪任何人,而是命运(fate)的安排,这源自拉丁文学中的宿命论观点,凡人无论多么了不起,都逃不过命运的控制。狄安娜本身是贞洁女神,他对于任何淫秽情色的事物都绝不容忍,毫不手软,就像她后来对待卡利斯托那样。因而,阿克泰翁遭此不幸也是情理之中的。

图3

图4

不过,故事归故事,画家怎样表现好一个故事完全是另一回事。在提香之前,很多画家都描绘过这一幕,但是如果你看过这些画,估计也不会留下太多印象,因为它们大多构思十分平庸,中规中矩(图3),它们描绘了女神们站在一个非常狭小的,令人尴尬的水池中泡澡,阿克泰翁则莫名其妙地出现在他们的旁边,表现出很惊讶的神态,而且他的脖子上已经长出了鹿头,预示了他后来的惨命。当然,也有画家描绘女神们出现在池塘中泡澡,而阿克泰翁已经完全变成了鹿的样子被猎狗猎杀(图4),不过画面的效果是十分滑稽的,感觉画家似乎只是在注解奥维德的文字,把不同时间的场景尴尬地结合在同一个空间。不过,有一个细节是共通的,就是女神被描绘成向阿克泰翁泼水的样子,以符合奥维德的叙事,同时强调神的威严带来的不可逃避的惩罚,另外就是阿克泰翁大多被描绘成转变为鹿的那一刻,以强调他后来悲惨的命运。这些细节的描绘无疑符合文字的描述,但是放在画面里多少显得有些不自然和做作,就像上世纪的舞台奇幻秀一样。

图3

图4

相比之下,提香的创造显得十分独特,在艺术史上少有先例。我们看到画面中故事的主人公按照惯例出现在左侧的舞台,发现了这个神秘的禁地,但是当猩红色的窗帘被掀开的那一刻,众裸女惊慌失措的样子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又不失其各自独立美感,这在以往的绘画中都没有先例。单纯的裸体画在意大利是有先例的,像帕尔马维奇奥,柯勒乔,多索多西的作品,都可以说是16世纪初群体裸像画的典范。这些作品往往更专注于展现女性裸体之美,无疑是非常经典的作品,而且多少带有一丝情色的观赏意味。提香自己早先的维纳斯系列无疑也反映了这一传统。不过,像《阿克泰翁》中那样不仅展现女性裸露的身体,而且表现出他们的情绪和反映的,确乎少见,拉斐尔在《驱逐赫里奥多罗斯》中那组惊恐失措的妇女或许可以作为提香画作中这些女性表情反映的先驱。难怪怀特豪斯(Ellis Whitehouse)说这是历史上第一幅巴洛克绘画,画面中大量的动态对角线和对比使得画面栩栩如生,但是,提香在这里仍旧运用了裸体人物排列形成的三角形框架让构图显得稳定,而这点将会反映在后来鲁本斯的同题材作品中。在这里,提香最完美地展现了阿尔贝蒂所说的多样性(varieta)众侍女得以从不同角度被观看,包括背景中背对我们的那位女性,就像拉斐尔在《帕里斯选美》(Judgement of Paris)中描绘的维纳斯一样优美,她正准备穿上衣服的那一刻就被这位突如其来的闯入者打断了,并且她们的情感反映各不相同,有惊讶的,惶恐的,羞赧的。当然还有那位愤怒的狄安娜,我们看到距离阿克泰翁最近的地方有一个斜躺的女人,是她随手将窗帘拉上,帘布在她脸上投下浓重的阴影,詹姆斯罗森(James Lawson)说她像是维纳斯,我倒觉得她的姿势最接近皮耶罗迪科西莫(Piero di cosimo)在《帕尔修斯解救安德洛莫达》中左下角女性的形象,她的作用,是看向画面的右侧,将我们的视线引向狄安娜所在的位置,后者偏离了常规叙事中向男主人公泼水的姿态,而是像被长老偷窥的苏珊娜那样顺手抓起布将自己遮住,并愤怒地盯着这位倒霉的闯入者,预示着他未来的厄运,这显然比惯常的安排更为合理且具有说服力,她下半身的姿态很像是柯勒乔的伊俄。仔细看,还有一位半遮半掩忍不住偷看这位闯入者的女性,就像是偷窥纳尔西索斯的厄柯,这是一个典型的Afterthought——即后添加的主意,无疑很好地反映出提香的想象力和幽默感,这位女性就仿佛波伽丘描写的长期生活修道院中的修女,好不容易看到了男性,忍不住激起了内心的好奇欲一般。这个人物出现在这里不仅是为了和狄安娜的愤怒形成对比,而且是为了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画面的第二个视觉焦点,即背景壁柱上放置的鹿骨头,一旦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骇人的形象,我们就立刻明白了提香的用意,他并没有像通常画家那样将阿克泰翁直接描绘成鹿的形象,而是通过这里的鹿骨暗示了他后来的厄运,这样的安排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阿克泰温在一瞬间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后来的死亡(图4)。

图5

图6

仅仅是这张画的构思,就已经足够精彩,即便是全山石中心的复制品也多少反映了这些。但是我们不会忘记提香在作为一个伟大画家的事实,他不仅是在展现一个无与伦比的想法,而且是用魔法般的画笔将他们画出来的超凡能力。这是任何复制品都远远不能还原的。最明显的就是画面的光影和色彩,前景人物处于光亮中,背景的人物则被一层阴影中笼罩,处于阴影中的裸体的暗部并不是复制品中那种沉闷的棕灰色,而是在暗影中弥散着通透的光辉。裸女的肤色在大量暗色的衬托下显得无比洁白,但又不是洛可可绘画的那种苍白,而是充满了血色,尤其是狄安娜,在黑人女仆的衬托下更显其光辉,就如同她所代表的月光一样皎洁。仔细观察女性肌肤和肉体的细节,可以感受到提香用笔的独特魅力,提香后期的作品用笔大胆而生猛,通过层层厚涂和不断修改,以至达到厚重,丰满的视觉效果,按照今天照相写实的标准来说,提香的女性裸体绝对算不上细腻,甚至有点粗糙(图3),但是正是这种“粗糙感”赋予了她们无与伦比的质地和色层的美感,会让人想起德加所画的裸女系列。你几乎能感觉到女性肌肤下血液的流动,尤其是那位蹲坐在喷泉上双腿蜷缩的裸女,她在暗影中的肤色简直美极了,还有那位正在帮狄安娜洗脚的侍女,提香用近乎印象式的笔触,将她弯下身子的姿态,以及肩膀和头部的关系,交代地如此令人信服(图5),鲁本斯有一幅素描就很好地记录了这位女性的姿态(图6),很显然,提香笔下的裸女不似夏凡纳或安格尔那般苗条,按今天的标准看还有些肥胖,但是这种“肥胖”却并不让人生厌,反而感受到画面洋溢着的健康之美。

同时,整个画面的配色非常大胆,强烈而又丰富,通过天空的蓝色和红色衬布的对比主导了画面的色彩基调,注意,提香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好看,而且服务于叙事本身,猩红色的幕布首先引起了我们的注视,它刚好和狄安娜坐垫的暗红色布对应,立刻在两个主角间建立了联系。而后是那个半躺的裸女身上蓝色的布,呼应着天空的色彩,天空的靛蓝色是如此饱和,在整个色调中却并不显得过分,反而是必不可少的,它强调着远处上升的陡峭地平线,指向狄安娜的方位。仔细观察场景本身,也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奥维德说这是一个人迹罕至之境,在这里,大自然模仿着艺术(Ingenio natura suo),就像阿里奥斯托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正如潘诺夫斯基所说的那样,和奥维德说的相反,提香的绘画则让艺术模仿自然,他笔下的树木,池塘,石头,都有着自然一般的质地,而且在提香充满呼吸的笔触中仿佛生生不息地运动着,你能感觉到大气中的风吹进了宫殿,将红色的窗帘和阿克泰翁的裙摆吹起,背景的云气正翻腾着,地面上如镜面般映射出宫殿的河水,汩汩流淌,泛着银白色的光,给予了画面无限的生气,最后还有那只在狄安娜身边吠叫的小狗,如此地生动和鲜活,给予了画面一抹点睛之笔。

图7

图8

图9

我们说过,提香创作这幅画的时间大概是16世纪50年代,这是提香受到西班牙皇太子飞利浦二世雇佣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另外有一幅《狄安娜和卡利斯托》与之想配对,后者在构图和裸体女性的描绘上同样迷人和令人过目不忘,尤其是狄安娜神性威严的再次展现,以及画面整体的浑厚和生气。提香的这些作品,已经和塞巴斯蒂安德尔皮翁博在20年代创作的裸体作品拉开了很大差距,后者的风格更近似于罗马-托斯卡纳地区流行的浮雕风格,而提香则试图让古代的雕塑焕发生命的力量。我们也许会以为,在提香之后,艺术家终于可以让这个本来不起眼的题材焕发生命,不再回到15世纪画家所走的老路上。但是,天才毕竟是罕见的,在提香之下,确实出现了大量有关阿克泰翁和狄安娜相遇的作品,但是却无法和提香的作品相提并论。比如最典型的有威尼斯二流画家Andrea Schiavone根据提香的作品所做的改编(图7),我们可以看到,提香所创造的令人振奋的图像交响乐是如何在这位画家工整,拘谨的改编中完全丧失了魅力的过程。17世纪的早期巴洛克画家Alessandro Turchi只能回到狄安娜泼水的陈旧方式上(图8),狄安娜显得并不比其他人更高贵,而是和众裸女混在一起,而其余各人的动作则毫无逻辑,就像是舞台上的摆拍一样。还有阿尔巴尼(Francesco Albani)的古典主义作品(图9),人物以浮雕的方式排列,狄安娜孱弱的动作几乎难以让人相信她能给阿克泰翁带来什么不好的后果,而其他女性的模样几乎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根本没有辨识度。17世纪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只有两个例外,其一是鲁本斯的作品,很显然来自于对提香原作的模仿,人物的动作反映是十分生动的,但是阿克泰翁的形象更像是一个猥琐的偷窥癖,而众侍女的反映则像是遇见了流氓一样四处躲藏。另外还有伦勃朗的作品,伦勃朗靠的是不走寻常路,他不直接和提香竞争,而走了完全另一种模式,一种荒诞的莎士比亚戏剧感,在那里,阿克泰翁和卡利斯托的故事合并在了一起,共同完成了对凡人命运的不幸揭示。

图10

图11

当然,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题材本身,放眼看看其他相关的画作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比如和提香类似的委拉斯贵兹的《太阳神向赫费斯托斯显形》(图10),这幅画虽然是描绘太阳神向凡人(火神赫菲斯托斯和铁匠完全以凡人的方式呈现)的显形所带来的的景象,本来我们会期待这些铁匠的反映至少会和戴安娜的侍女们一样惊奇,但是委拉斯贵兹在表现场景和叙事上,完全是现实主义的,里面的人物并不比真实存在的人多一分或少一分姿色。另外,我们还可以看一幅杰罗姆(Jean Leon Jerome) 这位学院派画家的作品(图11),这位画家具有比提香更精细的笔触,在《元老院中的芙丽涅》中,他创造了一个相反的故事场景,现在是美丽的裸女向男性展示,后者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反映,看这幅画面我们几乎会想到非诚勿扰这类节目,赤裸裸地揭示了男性猎奇的心态。但是与提香相比,Jerome的设计显然是非常平庸的,他的观众众多,却不在意区分人物的表情和反映,显得累赘,且芙丽涅的洁白身体和她身边着蓝衣的士兵和众位穿着红色长袍的元老形成蓄意的对比,未免让人觉得色彩的对比过分刻意了一点。而且整个画面冰冷的大理石场景设置并不能勾起人对于画面的情感投射,反而有着格格不入的距离感。

图12

总之,从以上的评论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香的这件杰作是如何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但又是如何成为一座无可逾越的高峰的。这件以裸体为借口的戏剧性绘画,或者说,以戏剧为借口的裸体绘画,应该说是后世一切欧洲裸体神话绘画的源头,一直到安格尔和德加为止都深受其影响。当然,后世的画家,大多回避了文艺复兴大师需要面对的更复杂的问题,即如何在尊重神话原典的基础上,不仅展现最丰富的内容,也能尽可能展现美。他们要么是安格尔那样,醉心于裸体的情色之美(图12),又或者是像德拉克罗瓦一样,过分地描绘了女性身体被血腥和暴力肢解时的暴力美学。而对于提香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协调美和内容的问题。而这,也正是他作为“诗人画家“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方面,文学的母题给予了艺术家无限的灵感,另一方面,艺术家又不能浪费他眼前的文学资源,而需要通过画笔,将这笔宝贵的财富转化为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盛宴。因而提香所描绘的裸女绘画,并不单纯是关于女性身体美的作品,而是在这美丽的表象背后,诉说着动人的,流连的故事。就像焦尔达诺布鲁诺(Giodano Bruno)所看到的的那样,提香笔下的狄安娜,是神性透过通过自然所展现的美,通过这一美的现象,阿克泰翁得以认识神性和他自己,从而超越现象的对立,达到美本身,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关于爱和美的文学以及哲学,都把前提建立在这一柏拉图式的观念上,美从来不是空洞的形式,而是理念的外在显现,真正的美就像狄安娜一样隐秘和危险,我们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美就在灯火阑珊处,尽管面临着招致厄运的危险,但美仍旧无可救药地吸引着我们,这,或许才是提香的作品不断吸引我们回到他画面上的真实原因罢。


作者介绍



   

丁坦,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工作室,研究生期间就读卡拉拉国立美术学院,师从古典油画教授G Chiapello,曾在意大利知名画廊举办多次个展,多次荣获国内外包括ARC大奖赛和美国肖像大奖赛等重要国际绘画奖项,同时在国内各大美术高等学院院校举办学术讲座,多次发表论文于A级核心期刊,受到陈丹青老师推荐和认可。如此他身兼绘画和理论研究二职,创办了Arche溯源艺术空间,就是为了给各位带来思想和实践上的美育教育,希望能够各位广大艺术爱好者带来思想和文艺上的熏陶。


溯源艺术空间

Studio di Arche


追本溯源,回归经典,致力于艺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人文绘画教学及专业绘画能力的培训

暑期课程:欧洲古典坦培拉油画研修班

1.28-2.3

课题
内容
目标
古典素描
临摹文艺复兴大师的素描作品(银针笔,粉笔,蘸水笔)
掌握古典素描技法材料,理解古典素描的造型概念
古典胶粉画(distemper
对浮雕中衣褶的体积,明暗研究
掌握胶粉技法,理解素描中浮雕感的呈现方式
水性/油性坦培拉 坦培拉颜料的制作,木板的制作和处理,坦培拉色层的描绘方式 掌握坦培拉的描绘方式和染色方法
木板油画
临摹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时期的油画或进行油画创作
掌握古典多层直接画法,间接画法和罩染法





作者个人作品



《阿伽门农》(Agamenone) 150x190 2018


《垂死的伊菲革涅亚》

《演讲者的影子》

《待价而沽》(Desferri et veniri)布面油画,50x60,2022


《女先知》(Sibyl)木板古典油画



《路易十六的头颅》布面油画


《小孩和金丝雀》  古典坦培拉



学员作品



   

   

   

装饰Decorazione


   

   

   

几何Geometrica



   

   

   

天使Angelo


   

   

   

风景Landscape


   

   

   

肖像Ritratto


   

   

   

浮雕Relievo

 

   

   

   

衣褶Drapery


   

   

   

黑白单色画Grisaille


   

   

   

坦培拉Tempera


   

   

   

油画Pittura in olio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rche溯源艺术空间”作者:丁坦(ID:wenyifuxingshetuan)。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