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精品导读

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精品导读

它洋溢着浓郁的东方风情
它具有独特的二维视觉美感
它常以尘世的欢乐场景为创作主题
它兼具优雅流畅的线条和明快鲜活的色彩
它漂洋过海
在遥远的欧洲掀起声势浩大的艺术革命

“它”是谁???
答案显而易见!!!
“它”就是日本的“文化名片”之一
—— 浮世绘
浮世绘,即日本江户时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描绘市井生活、人物百态、自然风景,迎合大众审美趣味的绘画样式,以丰富的配色和独特的技法称著于世。“浮世”一词源自佛教用语,指纵情享乐,却又虚无、短暂的尘世,意蕴消极;“绘”为“图像”之意,因而“浮世绘”即“浮沉之世的图像”。“浮世绘”较“浮世”而言,具有更为积极的色彩。此类绘画的题材接近百姓生活,多表达对人性的肯定、对自然的亲近的人生观。
浮世绘由日本风俗画发展而来,既受日本本土“大和绘”的影响,也从中国宋元绘画、明清版画及相关古籍中汲取了营养,后期还融入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技法,成为近现代日本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忘却尘世烦忧
用画笔定格迤逦山河、熙攘街市
这些精美绝伦的浮世绘作品,曾在辽宁省博物馆“多彩的图像 ——浮世绘艺术展”上悉数亮相!该展览集中了日本浅井收藏,中国李可染画院、湖北省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辽宁省博物馆的170余件(套)馆藏级文物,包括创作于日本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浮世绘原版作品,以及中国明清刊刻版古籍、日本江户时期“和刻本”古籍、中国明清时期“洋风姑苏版”版画等,它们中的多部文物堪称传世孤品!

本朝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一个 犬饲见八信道

歌川国芳 日本江户时代(一六○三—一八六八)

李可染画院藏


“浮世绘三杰”铃木春信、葛饰北斋、歌川广重率各大宗师齐登场!全套46幅《富岳三十六景》、55幅《东海道五十三次》,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界最大派系歌川派众多门生的画作,齐聚一堂!展览通过“浮世之绘 — 浮世绘艺术与技艺”“不解之缘 —— 浮世绘与中国”“浮世万象 —— 江户的城市图景”三大部分,聚焦中国明清版画、刊刻本古籍与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历史渊源,展现日本江户时期的城市风貌、社会生活和审美趣味,进而在追访中日之间文化交流史迹的同时,寻觅欧亚大陆之间更远途的图像沟通,探寻不同文化的对话空间,以及人类对自然与生存问题的思索。

鹤上的游女

铃木春信 日本江户时代(一六○三—一八六八)

李可染画院藏

请横屏观赏

富岳三十六景 东都 骏台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从御厩川岸见两国桥夕景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从御厩川岸见两国桥夕景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 浪里 葛饰北斋


富岳三十六景 东海道 吉田 葛饰北斋


请横屏观赏

东都名所 霞关图景

歌川广重 日本安政元年(一八五四)

日本浅井收藏

霞关,即今天日本中央政府机关林立的政治中心,江户时代曾是大名(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宅邸的集中区域。此幅作品以远景中连檐的大名宅邸为背景,描绘了霞关附近兜售孩子头饰的商贩、运送庭院树木的工人,以及身穿各式纹样和服的女子和孩童等各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场景。

《东都名所》系列刊发于一八三一年,由歌川广重(一七九七—一八五八)以画号“一幽斋”创作,被誉为是歌川广重真正意义上风景画的开端。他在《东都名所》系列中使用了当时新兴的化学颜料普鲁士蓝,这种新的色彩与歌川广重的文人俳谐趣味相结合,在画面上构成一种感伤的审美情趣。《霞关图景》是该系列中最为精美的佳作精品。


东海道五十三次 草津 名物立场 歌川广重


东海道五十三次 大津 走井茶屋 歌川广重


东海道五十三次 京师 三条大桥 歌川广重

展期已过
何处再赏浮世风华?
“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展”为观众了解浮世绘艺术提供了全然不同的视角,促使观众在欣赏浮世绘作品的同时,情不自禁地挖掘、探索其背后的故事。展览期间,前往参观的文博、艺术爱好者络绎不绝!无论观众先前对浮世绘有多少了解,都能够在这场空前的美学盛宴上收获极致的视觉享受!




大展已然落幕,那些观展后意犹未尽和还没来得及观展的朋友,先别急着沮丧!这本由辽宁省博物馆和辽宁美术出版社联袂打造的《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精品导读》必能弥补诸位的遗憾,带领大家沉浸式体验日本江户时代的雅趣,抑或感受中国明清时期的市井文化,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浮世幻境之旅!

超精彩的浮世绘解读宝典
400余幅绝美文化盛宴!
热爱艺术的你
怎能错过?!
力荐理由之一:内容充实


本书由辽宁省博物馆专家学者根据“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展”展览内容编撰而成。书中收录展览所陈列的全部文物170余件(套),400余幅。
全书结构与展览基本一致,作为展览的“导读本”,其呈现的内容却比展览本身还要丰富的多。全书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浮世之绘”,即讲述浮世绘是什么,以及浮世绘是如何制成的。从“源”“流”“技”三方面详细阐述浮世绘的兴起、浮世绘的发展、浮世绘的制作工序。为使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浮世绘的制作工序,作者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描绘浮世绘制作过程的版画,并为版画中的全部细节配以说明文字。想必很多读者无法想象,浮世绘竟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


名所江户百景 大桥骤雨

歌川广重 日本安政三年至五年(一八五六—一八五八)

李可染画院藏



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个 双虎蝎解宝、独角龙邹润

歌川国芳 日本江户时代(一六○三—一八六八)

李可染画院藏

“多彩的图像”可不止浮世绘!在本书第二部分“不解之缘”中,读者可以看到极为珍贵的中国明清刊本插图版画、明清画谱,以及风靡一时的“洋风姑苏版”版画。书中以浮世绘为线索,依“绘”探“源”,在浩如烟海的史书典籍中往来穿梭,娓娓详解日本浮世绘与中国版画技艺和传统文化交融互鉴之“缘”。浮世绘并非日本艺术界突然出现的奇葩,而是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 —— 从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这也正是中华文明对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个缩影!

   

   
山海经传 [晋]郭璞 撰
清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埽叶山房刻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绘像列仙传 [明]洪应明 辑
清光绪十三年(一八八七)埽叶山房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
[明]许仲琳 撰、钟伯敬 评
清中期善成堂刻本 辽宁省图书馆藏

   

   
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全部采用两人组合式构图





十竹斋画谱 [明]胡正言 辑

明天启年间(一六二一— 一六二七)初刻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请横屏观赏


芥子园画传 [清]王概等 辑摹

清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初刻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第三部分“浮世万象”中,读者可以看到几十幅绝美的江户市井图,浮世绘大师原作惊艳亮相,绝对让人大饱眼福!铃木春信笔下充满魅惑的市井美人、葛饰北斋笔下气势磅礴的水云间、歌川国芳笔下形态逼真的“水浒”系列武者、歌川广重笔下承载浓郁乡愁的平野孤烟和林间月影……在参照作者的解读欣赏浮世绘的同时,不妨试着于画作的笔墨形象之外,捕捉画家最想表达的真实情感,体味画家笔下的平凡生活中蕴藏的温情与智慧。

请横屏观赏

东都两国桥川开繁荣图 歌川国贞(三代丰国)

日本安政五年(一八五八)

日本浅井收藏


相州江之岛

歌川国贞(三代丰国)、歌川重宣(二代广重)

日本文久元年(一八六一) 日本浅井收藏


请横屏观赏

成田山开帐参诣群集图 歌川国贞(三代丰国)

日本安政元年(一八五四)

日本浅井收藏

浮世绘本身内涵丰富,被后世誉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为使读者对浮世绘有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本书特开辟展览之外的“第四部分” —— 专文,由辽博专家学者精心撰写,论述中国木刻版画与日本浮世绘的前世今生。本书内容相当充实,具有独特的艺术、历史和学术价值,既适合普通读者将其作为普及读本阅读欣赏,又适合艺术爱好者鉴赏收藏,以及专业人士研究学习。
力荐理由之二:诗意解读
“图文并茂”是文博类书籍的基本特点。图片美观、色彩还原,似乎对一部分读者而言已经不足为奇。姑且不论图片方面的亮点,本书仅从文字内容、语言风格上看,就已超越大部分同类出版物。
典雅诗意,语必求工。作者对浮世绘的解读语句绝非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文采粲然、意蕴丰厚的表述。那诗一般的语言,像是在书籍这一沉浸式的空间中奏响了悠扬的东方乐曲。
城——城枕水波百梦生


《隅田川花海》
日本明治四年(一八七一)
这幅由落合芳几与歌川重政共同完成的作品,风景部分为重政所绘,人物部分为芳几所绘,二人以丰富的色调和华丽的构图,描绘了市民在隅田川赏花的景象。江户时代的隅田川是运输人员与物资的水路运输大动脉,也是欣赏四季变幻的自然风光的好去处……

请横屏观赏

季——风物季语话时节
《雪月花之内·浅草金龙山之图》
井上探景
这幅精美的雪景画以鸟瞰的视角,记录了隆冬时节安宁的江户城风光。浅草寺内外白雪覆盖,仲见世街的长道尽头,门、堂、殿、塔的朱红在雪中尤为静谧。行人撑着油纸伞,三两成行地行走在街道上,显得一片祥和。星星点点的松树以及远处密集的长屋和隅田川更为画作增添了一抹宁静……
请横屏观赏
娱——浮世之娱跃纸上
《助六廓花见时·五变化所作事》
歌川国贞(三代丰国)
这幅作品表现的是歌舞伎人气剧目《助六由缘江户樱》里的故事。剧目人物从左到右分别为扬卷、助六、意休。扬卷时江户时代吉原的一位花魁,她的两位追求者 — 侠客美男子助六和武士意休为追求扬卷而准备拔刀一战。此画是役者绘名家歌川国贞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这一类描写江户第一美男子和吉原花魁的故事在当时非常流行……
请横屏观赏

《禁中雪后和歌之图》
杨洲周延
清少纳言是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她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为平安时代三大才女。作品描绘了某个冬天,大雪停歇,皇后藤原定子要求清少纳言以香炉峰的雪为题作诗。清少纳言听后令女官将竹帘挂起,意在效仿中国诗人白居易诗句“香炉峰雪拨帘看”之意。皇后听了她的解释,十分欣赏她的机智聪颖。画面中央站立者即为清少纳言……


力荐理由之三:匠心打造
本书以蓝色为主色调,因为蓝色是浮世绘中最具代表性的颜色。浮世绘以墨色为基础,多使用植物性或矿物性颜料,也有从海外进口而来的化学颜料,比如名为“普鲁士蓝”的深蓝色颜料,就是从外国引进的。“普鲁士蓝”是18世纪初德国一名颜料工人无意间发现的,在传入日本后,由于易溶于水,适合表现渐变效果,被日本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频繁用于风景版画的绘制。可以说,“普鲁士蓝”的使用,促进了浮世绘风景版画的繁荣。凡·高的代表作《星夜》是在葛饰北斋的影响下创作的,画面中夜空所使用的颜色就包括葛饰北斋最爱的“普鲁士蓝”。蓝色永远是浮世绘中最受欢迎的颜色,即便整个画面找不出蓝色以外的第二种颜色,观者在视觉上也不会觉得枯燥 — 那深浅不一的、富有层次感的蓝色,足以让人入迷了。







书籍采用大16开锁线精装,可180度平摊的复古左翻本,阅读体验极佳!硬封封面采用压凹工艺,蓝色特种纸上印有葛饰北斋的代表作 ——《富岳三十六景》系列的第一幅作品《神奈川冲浪里》。硬封上的《神奈川冲浪里》只呈现了半幅,完整画作有待读者翻开书籍扉页并参看内文解读,细细品鉴。

函套上精印的武士图,取自歌川丰国等绘制的浮世绘版画长卷,读者亦可在书中一窥其全貌。为配合书籍的左翻设计,内文全部采用竖排文字,篇章页标题名处的文字特殊斑驳化处理,以增添古韵。书籍精选色彩还原度极高的特种纸印刷,质感极佳、舒适悦目,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画作原貌。为优化读者的阅读体验,书中所有出现的图片均经过专业人员的特殊处理。例如,观众在展厅里看到的浮世绘作品是由几张拼接而成的,接缝处较为明显。书中的呈现显然更加完美 —图片接缝处几乎无痕!色彩与原版别无二致!文物身上镌刻的时间烙印统统被保留!


一种迫不及待想要阅读的心情油然而生
怎么办???
下面节选专文部分内容
供大家先睹为快!
东方艺蕴 —— 中国木刻版画与日本浮世绘(节选)


文丨刘韫 徐戎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将造纸与印刷技术结合应用于木刻画制作的国家。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有上千年的历史。佛经版画传入中国,在与中华文化融合后,于隋唐时期大量出现。宋代是雕版印刷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版画题材逐渐摆脱宗教束缚,书籍插图开始流行,版画进入全面发展阶段。随着木版套色印刷技术臻于成熟,中国木刻版画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版画数量惊人,题材更为广泛,镌刻更为精工。特别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始,专门设立御用出版机构,“钦定”绘刻了大量宫廷版画,称为“殿版画”。殿版画以刻工精整、印刷优良、艺术水平高超而著称,对中国民间版画,乃至日本浮世绘的出现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我国版画之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


《御制耕织图》

请横屏观赏

《万寿盛典图》

书籍插图版画
明代中后期,以城市手工业为主的商业经济和市民文化兴起,新兴的城镇市民阶层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较于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赋等古典文献,表现出更加简浅、平民化的娱乐消遣倾向。大量平民化的人情志异故事、戏曲小说应运而生,使民间版画有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和社会基础。为增加阅读者的兴趣和理解,这些书籍中配有大量的插图,通常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有的则为图中嵌文或双页连图等,可谓“无书不图”“无书不插”。在文人、画工、刻工、书商群体的努力下,以书籍形式呈现的插图版画和图谱的创作异军突起,出现了如南京金陵版画、安徽徽州版画、杭州武林版画、福建建阳版画等各种流派。这种集绘画、雕刻、印刷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对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注绘像第六才子西厢释解》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在中国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年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承载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憧憬。它通过年画的内容形式、火热鲜艳的色彩和概括夸张的造型,反映了现实社会生活,表现了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望,是描绘古代世俗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国木版年画产地遍及南北,形成了以地域为特色的典型风格,其中以“南桃(桃花坞)”“北柳(杨柳青)”最负盛名,其他还有河北武强、山东潍坊、陕西凤翔、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广东佛山等产地。木版年画因产地不同,在造型、色彩、技艺、审美等方面不尽相同,各具特色。


《门神图》


《天官赐福图》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题材广泛,风景名胜、美人婴戏、花卉虫鸟、文玩器物、戏曲故事无所不包。版画的制作采用分版水色套印和分版套色技法表现物象,构图宏大、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地方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中国传统卷轴人物画鲜有描绘的内宅人物生活场景在此却多有体现。

《婴戏图》


《采莲图》


《麒麟送子图》

清雍正、乾隆年间,随着欧洲传教士的涌入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欧洲绘画和铜版画开始对中国画家和民间画工产生影响。一方面体现在宫廷画师的西洋趣味,比如焦秉贞、冷枚等所绘制的具有西洋透视法的卷轴画;另一方面,在苏州(古时叫姑苏)桃花坞地区出现了一批“仿泰西笔法”的洋风版画。其构图复杂、刻工精美绝伦,堪称中国木版年画的巅峰之作,史称姑苏版。这种版画借鉴了西洋铜版画的风格,具有明显的焦点透视、明暗和排线技法,从而具有更强的写实性。


《西洋剧场图》


《西厢图》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购买《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精品导读》,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看日本浮世绘的人,该像个哲学家、聪明人似的,
去丈量地球与月亮的距离吗?不。
该学习俾斯麦的政略吗?不。
你只是学会描绘草,
然后是所有植物,
然后是所有风景、所有动物,
最后是人物形象。
你就做着这一切,度过一生。
要做这一切,一生都还太短。
你应当像画中人一样,生活在自然里,像花朵一样。
 — 凡·高
诚然,描绘百姓日常生活场景的浮世绘,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让人们对平安、幸福、岁月、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愿每一位读者都能通过《多彩的图像》一书感受到浮世绘独有的魅力,并从中获得力量与感动。
浮世三千,唯有艺术与爱,不可辜负。





《多彩的图像 —— 浮世绘艺术精品导读》
图书信息
出版者:辽宁美术出版社
发行者:辽宁美术出版社
印刷者:天津市豪迈印务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编者:辽宁省博物馆
书号:ISBN 978-7-5314-9200-9
语言:中文简体
页数:352页
装订:精装裱糊
印刷方式:全彩印刷
尺寸规格:700mm×1000mm
高度:240mm
宽度:153mm
厚度:30mm
内文纸:120g炫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零后水墨”(ID:qilinghoushuim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