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设计周发起“疯子计划”创作者项目,旨在挖掘对设计、艺术、美学等事物热爱到骨子里、坚持做到极致的一群人,以媒体专题、驻地艺术创作、IP联名等形式,表达对于热爱的执着、专注、认真、全身心投入的信念感。疯子是这个时代的“热爱者”,越“疯狂”,就越“热爱”。
CRAZY PLAN
“疯子”人物
木头可以做成蕾丝?
石头可以做成包包?
他重新解构「环保」二字
打破墨守成规
用作品表达内心观念
探寻着何为可持续艺术
黄小眠,装置艺术家、时装设计师。曾在阿拉伯各国、欧洲十年学习生活、从事艺术创作十余载。他创作的多件大型装置艺术作品被知名艺术馆、博物馆展出。
黄小眠创办了独立设计品牌 JINKY HUANG,编织独立设计品牌 COLORFULLL,手工设计定制品牌牧造 MUZAO,并成立软木独立设计品牌 KAOGE 且担任艺术总监,致力于「可持续艺术」、「可持续时尚」以及新型环保材料的设计应用。
#01
艺术是立体而复合的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艺术家,这是一个很高level的词,我勉强可以称呼自己为艺术从业者。”在服装设计行业从事十几年的黄小眠,近些年开始踏足艺术领域,尝试了许多艺术跨界项目,他的艺术创作与他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在国外独自闯荡十几年的他尝试过各种职业,也几乎走遍了世界上大家所熟知的国家,就连南极也曾成为他的生活据点。这位90后的年轻艺术家活出了远超过同龄人的人生厚度。而这些丰富的经历也让他对于fashion和art有了自己独到的想法和理解。
即使服装设计行业的风格已有万千般变化,但黄小眠敏锐地感知到,大部分的从业者在设计时用到的面料依旧是熟悉的种类。想要和别人不一样,想要有一番建树的念头在心中油然而生,他开始从面料入手,想要创作全新的东西。得益于志趣相投的伙伴、烂熟于心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技巧、还有一点在寻找材料上的运气,他成功地让坚硬粗粝的材料变成冲击人们传统认知的柔软面料。
如今,由他独立设计研发的两种新型环保材料:可持续石材与可持续软木,制作水平已基本成熟。这些新型环保材料不仅出现在时尚设计和产品设计中,还被他应用到艺术装置展览等多种艺术跨界项目中。
《足包石》,2021
“STONE THAT RUN——Ford F1 1951”纯手工打造,是全球第一辆且现今唯一一辆可使用的、由整张石材剪裁拼接的全石头外观老爷车。怀旧的产物结合新型环保石材面料,穿梭于过去与未来间。回到过去意味着回到某个时间轴的分岔点,去思考、去念想所有可能。今天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恢复过去,而是理解自己的过往,连结对未来发展的想象,在真正意义上对此刻生活的重新审视。
《木又寸》,2022
艺术装置「木-又-寸」——以尺寸不一的软木立方体为材料,通过解构的法呈以像素风格的一件树状装置,探立城市之中,融以艺术家「浮生穿梭」系列全软木服装与箱包的创作。呈现了环保「eco」的软木再一次「re」于方寸之间「cumuli」展示的概念。方寸之间可以具象到构成装置的软木立方体,软木做成的衣服与箱包,用软木包裹的空间等。没有声势浩大,但无垠浩瀚都存于方寸之间。我们在钢筋水泥中建造自然、寻觅自然,直至重为自然。将自己还给自然。将世界还给自然。
#02
艺术是可持续的生活
面对自然环境变化,人们应当将可持续的理念与思考带入到生活当中去,可持续艺术与可持续时尚是每位艺术家都应该试图去思考的事情。
”我的创作,无论是艺术还是时尚,都是以可持续材料作为主题去做创作的。“除了尝试不同类型的跨界艺术合作,黄小眠还在对环保材料进行着更加新颖的实验,探寻可持续艺术的未来。
他和团队所研发的超薄石材,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材料——使用百分之百的石材与天然萃取原材料制成,不需要特别的环境条件,放置在自然界中约一两年的时间可自然分解,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目前,已应用于拉杆箱与鞋包。
软木是一种经济且环保的天然材料,取自栓皮栎的木栓层,将其采剥后可再生,对树无伤害。它同时也是百分百负碳排放的原材料,因特殊的细胞结构具备出色的弹性、密封性、隔音、隔热和防火性等,成为许多人造合成材料的绝佳替代品,可应用于生活、建筑、能源、航空、体育等领域。
因为在可持续材料领域的成就,黄小眠在2021年荣获开云Kering可持续创新奖前十。此外,他与Bottega Veneta、MASION MARGIELA、NIKE等时尚品牌进行可持续面料合作,以及与多个知名IP等联名推出可持续材料潮玩产品,影响更多新世代消费者。
“未来我想摘掉‘可持续’三个字,我们不需要再用‘可持续’来定义,它应该成为材料和生活本身,这就是我认为的可持续未来。”
《镜域》,2022
「关于疯狂,关于想法......
这些,就让他自己说吧。」
▍ 您以前是从事的是服装设计行业,是什么原因让你开始踏足艺术领域呢?
黄小眠:我很小就出国了,在海外生活了十多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长的这段阶段基本上都是在海外。十几岁入行做服装,那个时候想追逐前辈,关注前辈做的事情。当时看完三宅一生老师在法国的一个展,踏足艺术领域的想法在内心萌芽。作为一个服装设计师的他,在这个展上融合了装置、融合了很多艺术性的表达,概念性、理念性的表达。比起服装设计行业的展陈,我觉得它更像是艺术。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什么叫做fashion designer,但是我认为这个应该是未来的方向。
所以那个时候我做一个concept和campaign,不会以服装做100%的呈现,可能会在秀场的上设置一些艺术装置、一些想法、一些互动的点、一些给人们输出的概念。大概是13-15年开始尝试去做艺术装置。现在创作的方向可能更靠近一些多元的跨界艺术项目。
我做一个假设,不具体指某一个谁,100年前的艺术家未必比今天不成名的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更了解艺术本身的概念。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可能要做更多的内容,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吸收的东西这么多,应顺理成章地去做更多的尝试。我不具象说是art还是fashion,但这个大体还是服务于人的。我希望做一个更丰富更加多维度的展示给观众,所以我会尝试很多种手段,不仅限与装置、服装、工业设计或是视频影像。
▍ 您日常的创作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黄小眠:日常创作的灵感来源基本上是生活中所有的细节。大体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日常生活当中的细节。我经常会去骑单车,一边骑一边去看路边的人、观察周遭。我会跳出我所观察到的类目本身,去从另外的维度进行思考,把自己的创意做的有趣,避免墨守成规。另一个是我会经常去户外走走,去考察,去采风。会更多的放下手里的手机。贴近生活本身去汲取灵感。因为我觉得无论是服装也好,艺术也罢,它更多是贴近人本身。我一定要去真正的感受到一些东西,我才能进行未来的创作。艺术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 为什么会想要用不是传统面料的材质去加工,进行艺术创作?
黄小眠:我其实没有刻意地一定要用坚硬或粗粝的材料,去把它变得柔软。巴黎世家先生也说过:“一切由面料决定。”其实那个时候我的理解逻辑是这样的,好像自己设计了很多不一样风格的东西、做了很多立体剪裁,用了很多不一样的想法在服装以及服装配饰里面,但是发现面料还是原有的材料。想成为一个在这个行业内有所建树、有所成就的人肯定不只是专注在服装设计本身,要更加地立体跟复合。所以想如何从面料入手,做从上至下,从里到外全新的东西。
那个时候就开始去找新的面料,在意大利发现了属于军工材料,也能做成软木地板的一种软木。我跟一个意大利的合伙人做了一个关于牛皮开发的实验室,基于我熟知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我觉得这种软木可以变得更加纤薄柔软,所以就去开发它。现在已经开发成一种可以水洗蕾丝面料了。然后是石头,最早期很多人用石头粉去粘合压合成薄薄的形态用作装饰。在这个里面我发现如果它足够薄,这个石头面料就可能成型,所以我尝试,并改进了能将石头做薄的工艺。
回过头来说,我其实并不是故意这样的,我只是想跟别人不一样。而且可能我的运气比较好。然后碰到这两种材料,且一路上走来,有人愿意携手与我共创。
▍ 在现在的创作日常中,如果发现一些别的材料也可以有新的变化,是不是也愿意去挖掘它的新的可能性?
黄小眠:当然,我十分愿意。现在我和我的团队也有去扩散、去寻找有这样志趣和想法的一创作者或者面料拥有者。去尝试去做更多的衔接。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无论是经验、经历还是想法,或是一些技术的分享,我都是毫无保留的,我希望能在这个领域去做出更多改变和贡献。
从最开始想追求特立独行,演变成今天,我已经忠于它、热爱它。我慢慢善于从这些比较自然、以可持续为核心的面料中发现它们的美,并去创作已经不同的东西。人不能不进步。往前走,我认为的一个核心就是可持续面料,可持续时尚以及可持续艺术。我希望在未来,可持续的概念已经消失了,常用的面料就应该是具备可持续的特点的。
▍ 您是怎么理解可持续艺术的?
黄小眠:18-19年的时候,我去南极做一些考察,观察到全球暖化的现象。今年夏天我工作室的空调热到罢工,如果今年夏天你也感觉到非常热,那就对了,这就是环境没有得到妥善的保护而带来的影响。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设计师是应该有使命感的,使命感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像holy ground一样的东西。我们根据现实生活的一些不适的现状去思考探讨,进行深入了解,就能发现这些是跟我们现在所做的事儿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创意。如果我们这一代设计师,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不去尝试做这样的思考,那么后果会如何?艺术本身就是给予人思考的,如果带来不了对社会有正向作用的思考和引导,艺术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也许我的作品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观赏价值,还会带来一些启示,并不只有开心的感受。看我作品也许会想抽自己两个嘴巴,也许会默默的哭泣甚至会想吐。正向的也好,逆向的也罢,这些的反应能不能带来思考,能不能深入人心,这些可能是我更加关注的一个点。
▍ 您觉得自己是一个疯狂的人吗?
黄小眠:太疯狂了,真的。最开始我提出软木要做成可以放进洗衣机里的水洗蕾丝,我说石头要做成衣服包包鞋子,做到极薄可以随意弯折,别人说:“你有病吧!”可能疯狂某种程度上是褒义词,但有病大多来说都不是褒义词。
其实这个词我蛮想送给现在的年轻人,我看到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很多年轻人,他是比较“丧”的,等同于所谓的理智。他们会一眼看穿了这件事,讨论的时候也可能头头是道。但真正落地,他丧失了这个兴趣。这个行动力就是需要疯狂去驱动的,这个国家需要疯狂的年轻人。如果没有这种强烈的热爱和执着,一定要做到极致,可能今天没有所谓的装置艺术家黄小眠。
▍ 您觉得这个词现在还属于自己吗?
黄小眠:我觉得仍然是吧。我现在去定义我自己的疯狂,就不是刚才说的年轻人的疯狂,某种程度上我大概在几年前就成为了十几年前我追寻的那个自己。
我现在是一种横向、理性的疯狂,想拓宽到别的维度。我希望把我推崇的这种可持续理念或对生活日常的思考打造成一个万物皆可持续的概念,更加地复合。这种刚虽然现在有了一些建树,有了一些社会的反馈,我的疯狂其实大抵还是那个样子。若不保持这个疯狂的劲儿,真的对现在的一些东西有约定俗成的认知,可能我就没有未来了吧。我的未来就是能持续在我的不变的点上求万变,不变的点就是坚持的原则和理想。未来规划上,就是想让这个社会脱掉可持续的外衣,让所有的材料皆可持续。
不愿意以「艺术家」一词自居
却一直践行着艺术家的使命感
他带着自己的可持续材料
在艺术与时尚里探索
在黄小眠的多元跨界艺术作品背后
是他对理想和热爱100%的真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设计周”(ID:GZ_DesignWeek)。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