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书元次山碑

颜真卿书元次山碑

善本碑帖精华·颜真卿书元次山碑
 

江吟 主编  宝玥斋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3778-2 

开本:787mm×1092mm 12开

成书尺寸:337mm×184mm(不包含函套)

定价:398.00元


《元次山碑》又名《容州都督元结碑》,全称《唐故容州都督兼御史中丞本管经略使元君表墓碑铭并序》。碑石原在河南鲁山县城北青岭元结墓前,现位于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内,外有明代修缮的碑亭。碑铭系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大历七年(七七二)十一月为好友元结撰写并书丹的悼文,是年颜氏六十四岁
 

 

此碑全文以寸半见方的楷书写就,笔法浑厚雄健,遒劲磅礴,为颜体的代表作品之一。《墨池编》评此碑言:“观元次山铭,则淳涵深厚,见其业履之纯。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金石续录》论:“字大径三寸许,深厚稳重,盖鲁公得意书也。”


 

 

 

元结(七一九—七七二),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浪士、漫郎,唐代学者。原籍河南(今河南洛阳),后迁鲁山(今河南鲁山)。天宝六年(七四七)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年(七五三)进士及第。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乾元二年(七五九),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七七二)入朝,后卒于长安。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


 

 
颜真卿(七〇九—七八四),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七三四)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曾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太子太师,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七八四),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身后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楷书端庄雄伟,自成一体,世称“颜体”,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书法史上的影响深远,后世学者绵延不绝。其行草书代表作有《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等;楷书有《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郭家庙碑》《麻姑仙坛记》《宋璟碑》《臧怀恪碑》《李玄靖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
 

 

 
《元次山碑》为青石雕刻而成,碑额缺失。碑高一百九十厘米,宽九十六厘米,厚二十九厘米,左下角残缺。碑文四面环刻,正背两面均十七行,左右两侧均四行,行三十三字至三十五字不等。碑文记述了元结忠于国家社稷、文韬武略、英勇杀敌的戎马一生,以及其世系、生平事迹和死葬年月,表达了对元结的敬慕之情。碑文收入《颜鲁公文集》。
 

 

 
此碑早期拓本极少,今所见最早者为明拓本,首行“君”之“元”字,纵向有裂纹贯穿,但竖钩笔未泐去;第二行“颜真卿撰并书”之“书”字完好;第四行“皇朝尚书”之“皇”字完好。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藏有明拓本。然明本多浓墨拓,墨侵字口,笔画不清。现择宝玥斋藏本,册页装,四十一开,第四行“皇朝尚书”之“皇”字末横初泐,当为清中期所拓,虽所拓不甚早,但拓工精良,且保存完善,更见鲁公神韵。现以原大影印行世,为学习颜体书法再增范本。
 


 
◑左:宝玥斋本
 
右:馆藏明拓本 
 




     

     

依原拓调色印刷



   

本书制作过程种,携原拓本现场进行反复出样、校色,力求再现原拓真实面貌,做到最大程度的还原。


 

 


 


 

     

     

副册解说



   

单独的解说副册,更具欣赏性。内附西安碑林陈根远老师提供的整拓缩印图,可一览完整面貌


 

 

 
本书装帧方式为蝴蝶装,封面根据古画包首定制锦缎,精美至极。

▲闫玮平老师题写书签

高精度扫描,精准调色原大原色影印纤毫毕现,如观原本

善本碑帖精华·颜真卿书元次山碑

江吟 主编  宝玥斋 编
西泠印社出版社
ISBN 978-7-5508-3778-2 
开本:787mm×1092mm 12开
成书尺寸:337mm×184mm(不包含函套)
定价:398.00元
售价:298.00元

我们尊重原创,本号所推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七零后水墨”(ID:qilinghoushuimo)。大作社经授权转载,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大作社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